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以署的实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略是不是有问题

首页

以署的实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略是不是有问题

蜀过当时全国人口不过90多万,部队10万不到。就算你益州再怎么富饶。也扛不住几夫没年一次的“出祁山”本人对诸葛亮的战略有点怀疑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11-07 20:58:09
  •   六出祁山可以说既是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也是其失掉荆州、刘备伐吴大败之后无奈的选择,因为在当时三足鼎立的时期,是不可能偏安一偶,自我发展的,刘备去世之后不久,曹魏就联吴起五路大军伐蜀,当时看起来诸葛亮没费多大力气就退了兵,但其实那个时候蜀中还未伤元气,兵马调配还是有能力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将、老臣逐步减少后,再想这样抵挡来侵之敌,就不容易了,作为孙权的盟友,诸葛亮必须拿出一定的兵力、精力去攻打魏国,这样才能缓解吴国在荆州和合肥一带的压力,否则孙权一定会重新倒向魏国的,到那时蜀国可以说就更危险了,所以诸葛亮只有出兵伐魏,才能将孙刘联盟维持下去。
      那么为什么又说是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呢?这主要是诸葛亮用兵太实了,耗费蜀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多,特别是孙权称帝后,三国已成定局,各国内部都比较稳定,相互用兵的时机都不成熟,这个时候工作的中心是应该内部积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而诸葛亮在这个认识上似乎没有到位,仍然多次伐魏,最后打来打去不但未能成功,自己也星落五丈原,还造成了蜀国国力的匮乏,而且这一战略思想对他的接班人姜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加速了蜀国的衰败,以至于在地理位置优于吴国的情况下而先灭于吴国。
      

    贝***

    2005-11-07 20:58:09

  • 2005-11-06 06:56:08
  • 孔明亲六出祁山。先找原因
                   一。乃先帝之愿
                   二。抱知遇之恩
                   三。圆拖孤之重
                   四。无替用之人
                   五。有不胜之心
     而且。主观上“事无巨细”。导致身心疲惫 
                   办事太过于谨慎。不听魏延之计
                   用人不当    这些都是战术上的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
           客观上。国力毕竟不强。长期而频繁的战事更加削弱了国力 
                   加之身不逢时。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出现而根本改变
                   这才是战略问题。
      但孔明的能力是不个遗忘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不错

    深***

    2005-11-06 06:56:08

  • 2005-11-04 14:01:51
  • 是有问题,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有想多建立功业,所以他没有时间了,时机不成熟也要这样做,也是为自己考虑吧!以抱刘备之恩惠!

    吓***

    2005-11-04 14:01:51

  • 2005-11-02 20:39:29
  • 有问题
    我赞同

    Z***

    2005-11-02 20:39:29

  • 2005-10-28 18:03:36
  • 恨~~~~
    诸葛亮的策略没错呀!
    诸葛亮的策略是:吴蜀齐力破魏。只是因为陆逊这小子虽然每次都出兵,但是哪次坚持到了一个月?诸葛亮很相信陆逊的能力,但是陆逊不激激他是发不出他的潜力的,因此陆逊轻轻松松进兵,轻轻松松撤退,本不是这样的。陆逊太辜负诸葛亮的策划了!诸葛亮也有些高视陆逊了。

    g***

    2005-10-28 18:03:36

  • 2005-10-28 16:25:26
  • 本人对诸葛亮的“出祁山以伐中原”的战略思想严重支持!!
    任何对诸葛亮这一战略持反对态度的人,就好比谯周之流,只求安乐于现实,而苟活于蛮荒之地。就好比孟达之辈,不懂得何谓“知遇之恩”,如何“知恩图报”!就好比魏延之派,依仗功高,夜郎自大,不识稳中取胜之奥妙,而妄图以侥幸换性命,实在悲哀。
    “出祁山以伐中原”,此乃睿明之举,智者精妙之所在。实为旷世奇谋!~

    阿***

    2005-10-28 16:25:26

  • 2005-10-27 14:23:19
  • 主要是当时蜀国国力太尽弱,而诸葛亮急于伐魏,所以失败.如果能经营几年,说不定也能象汉高祖一样统一全国

    爱***

    2005-10-27 14:23:19

  • 2005-10-27 12:13:18
  • 鋈子说的对,就算诸葛不六出祁山,诸葛死后也没有人抵挡.错就错在后主无能,错就错在人才匮乏,错就错在占错西川

    心***

    2005-10-27 12:13:18

  • 2005-10-27 11:27:58
  • 有问题是肯定的,以一省之力而进攻占有大半个中国的曹魏是有点不自量力,当时的形势是魏蜀吴三足鼎立,经过大浪淘沙那些乌合之众已经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各国的军事政治都比较开明,没有大的动乱和灾难,彼此又互相牵制谁都无机可乘。可为什么诸葛亮却逆天而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忠义二字闹的,第一他有隆中对策的诺言,第二有刘备的托孤之重,士为知己者死吗,所以诸葛亮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去进攻比他强大的多的曹魏没占得半点便宜,反而弄得蜀汉空耗国力国弱民疲,事实上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诸葛亮一生谨慎事物巨细都要过问,通俗讲心太细了,不放心任何人疑心过重,自然就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比起刘备、曹操更是望尘莫及,干了那么多年只提拔了一些听话的守成之士,国困民疲、人才匮乏、阿斗无能,国破家亡是早晚的事。
    

    渤***

    2005-10-27 11:27:58

  • 2005-10-27 00:58:16
  • 我觉得诸葛亮在军事和经济上帮助蜀国很多

    l***

    2005-10-27 00:58:16

  • 2005-10-26 20:07:38
  •     诸葛亮当然知道蜀国的实力,正因为蜀国的国力无法与魏国比拼,如果是采取消极的防御,是不可能抵挡魏国的进攻的。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以积极进攻做为防御,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当然他的进攻自然也有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目的,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削弱对手的实力,事实证明在姜维九伐中原之前魏国并为主动对蜀国发动进攻,总共的两次都失败了,而且对蜀国未造成损失。同时蜀国的进攻使魏国对进攻蜀国产生畏惧,司马昭欲伐蜀,朝中只有钟会一人说可,正是蜀国主动进攻对魏国群臣造成的威势。
        如果诸葛亮真的是为了灭亡魏国,自然出兵一定要拉上吴国,使魏国两面受敌,而他六出祁山,只有一次联系了吴国,说明他出兵的目的只在防御,使魏国不能主动进攻。

    废***

    2005-10-26 20:07:38

  • 2005-10-26 18:41:13
  • 以上回答不确实,难道诸葛亮不如诸位?不知道蜀国的国力么?
    一心只为酬三顾,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一语道破!

    鋈***

    2005-10-26 18:41:13

  • 2005-10-26 15:29:38
  • 确实在当时蜀国是最弱小的,这一点诸葛亮比谁都清楚,他六出祁山并不是要去消灭魏国,而是靠他的聪明才智以攻为守,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头***

    2005-10-26 15:29:38

  • 2005-10-26 15:13:00
  • 当时3国的割据 ,最强大的是魏过 最弱小的是蜀国。可是对魏过国最有危险性的却是属国。这和地理也是有关的。诸葛兵出祁山便可攻打长安。如果占据着长安。魏国就会实力大损。而且长安和洛阳只相隔一坐潼关。属国占据长安。吴国也会出兵攻打魏国。
    无奈诸葛兵出祁山,都是无功而反。这和属国内部是有很大关系的。内部不稳,何以壤外。只怪刘禅昏庸。这和宋朝时岳飞是一样的。大将在厉害。兵员再多。君主无能,还是离不了亡国的命运。
    诸葛徒弟姜唯虽然继承诸葛之志愿。9出中原,无奈刘禅昏庸还不是一样。每次属国占据优势。刘禅便命令他们回国。
    属国后期大部分文臣因刘禅昏庸而纷纷退隐
    以姜唯之才,虽然不能向诸葛一样,了事如神。攻打魏国,但是守住属国疆土是没问题的。后来刘禅想杀姜唯,姜唯避获。才会有汉中之失。
    可见诸葛,姜唯,岳飞 等等名将不是没有才华。只怪当时的君主昏庸所制。

    啊***

    2005-10-26 15:13:00

  • 2005-10-26 14:45:37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有很多杜撰的,不足为信。

    z***

    2005-10-26 14:45:37

  • 2005-10-26 13:52:45
  • 正如楼主所言,蜀国是国小民寡
    但仅依靠区区90万之人力,取守势也是守不住的
    蜀与魏,国力是无法相比的,所长者蜀政治修明,社会稳定
    而魏统治集团内部司马氏与曹氏政权争夺激烈,社会动荡
    如蜀国取守势,时日一长,魏内政统一,那蜀用什么可以跟魏争雄呢?
    事实上,诸葛亮的每次北伐都是乘魏内部动荡之时
    在当时,除了战略进攻,开拓疆域,增加实力,别无他途
    否则,不要说统一中国,就是偏安一隅的存活也是不可能的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战略没有错
    所不幸的是,
    一是两国力量确实太过悬殊
    二是他的对手无论是对抗东吴的羊枯(制肘东吴,无法形成有效的蜀吴夹击之势)
    还是司马氏父子都是历代难得一见的大军事家和政治家
    时也,运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

    2005-10-26 13:52:45

  • 2005-10-26 13:25:38
  •   蜀国地处偏僻,人口也不如其他两国,该国的主要战将,人才,大多是刘备在任时期从中原带过去的,在蜀国范围内很难再发掘出军事政治人才,这跟当地的经济文化背景也是有关的,诸葛亮本人年纪也很大了,自恐在世的日子不多(其他老将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大,一个一个去世),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一场中原讨伐战的话,恐怕以后是没有机会了。
      后来姜维在任时,蜀国已经没有几个大将人才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葛亮六出祁山可以看是他的最后一博了,如果顺利,即使不能夺下全国,也可以改变蜀国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假使诸葛亮的对手不是司马,他仍然是有一定机会取得北伐胜利的(前几次的北伐都是因为蜀国最高决策者或是他人的缘故,使得诸葛亮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放弃战果,丧失了大量机会)。
      诸葛亮的北伐长期不利消耗了蜀的大量实力,但这并不是蜀灭亡的根本原因,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是不会不考虑到后果的,他认为即使他不北伐,在他死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继承者了,这样蜀最终还是难逃被消灭的结局,舆情与理对不起刘备的托孤,于是逆天而为,进行北伐。
      

    r***

    2005-10-26 13:25:38

  • 2005-10-26 13:16:23
  • 这不是实力的问题,是气势.就像台湾明知打不过大陆,但台湾高层还在访美访日,搞联合军演.

    小***

    2005-10-26 13:16: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