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宝宝拉肚子,但是不是很严重,有什么办法不去医院?


      		
小*** | 2005-09-14 13:07:24

好评回答

2005-09-14 13:43:26
阿*** |2005-09-14 13:43:26 43 0 评论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除了常规的药物疗法和饮食疗法外,对于那些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介绍两个简单有效的家庭疗法,不需要去医院,就能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家用口服补盐液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是治疗腹泻的两大原则,自制口服补盐液给患儿服用,方便有效。其配制方法是:米汤500ml加盐1.75g,或炒米粉25g加盐1.75g,煮2-3分钟,按20-30ml/kg给患儿服用,相当一部分患儿在1...

查看全部>>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除了常规的药物疗法和饮食疗法外,对于那些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介绍两个简单有效的家庭疗法,不需要去医院,就能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家用口服补盐液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是治疗腹泻的两大原则,自制口服补盐液给患儿服用,方便有效。其配制方法是:米汤500ml加盐1.75g,或炒米粉25g加盐1.75g,煮2-3分钟,按20-30ml/kg给患儿服用,相当一部分患儿在1-2天内可以痊愈,该方法的特点是:制作方便。符合儿童饮食习惯,特别适合于腹泻病的家庭治疗。

二、敷脐疗法
脐为神阙穴所在部位,用药物外敷脐部可治疗腹泻,由于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患儿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因而深受患儿家长欢迎。具体方法为:

1、云南白药敷脐:云南白药1g,用60%-70%的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用伤湿止痛膏覆盖,每日一次,1-2天显效。

2、克痢痧敷脐:用浙江玉环制药厂生产的克痢痧胶囊一粒,将其粉末置于脐窝,伤湿止痛膏覆盖,1-2天一次,1-2天显效。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05-09-14 22:44:03
  • 宝宝秋季腹泻 父母如何应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程庆民   
    
        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腹泻会使孩子丧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严重者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治疗腹泻除了正确用药外,合理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个月大的欢欢突然病倒了。高烧、咳嗽、呕吐一齐降临到欢欢身上。医生说是感冒,用药2天后,刚见好转,却又拉起肚子来,一天就拉了十几次稀水样便...

    查看全部>>

    宝宝秋季腹泻 父母如何应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程庆民   
    
        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腹泻会使孩子丧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严重者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治疗腹泻除了正确用药外,合理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个月大的欢欢突然病倒了。高烧、咳嗽、呕吐一齐降临到欢欢身上。医生说是感冒,用药2天后,刚见好转,却又拉起肚子来,一天就拉了十几次稀水样便。小家伙往日的笑容不见了,脸色苍白,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爸妈又着急又心疼,再次到医院就诊,原来,欢欢得的是“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每年的秋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发病,尤其是出生至1岁的婴儿。发病后,患儿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腹泻一般为稀水样便,每天约10次以上。
        小儿发生腹泻的原因很多:用了不洁餐具、吃了污染食物,可发生胃肠道感染;肺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消化道外感染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喂哺或添加食物不适当,会影响消化吸收而腹泻;腹部受凉,肠蠕动增加,也会发生稀便。
        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对饮食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但此时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一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对营养素的需求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这时孩子发生腹泻,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及营养缺乏性疾病,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在儿科临床上常见的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和生长障碍,相当一部分就是源于婴儿期没有及时治愈的腹泻。
        当婴儿发生腹泻,家长在就诊时应带上少许新鲜的大便,以便能及时化验大便常规,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合理用药。
        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往往就是,孩子经过这样的折腾,消耗一定很大,需要赶紧补一补。这个时候,孩子确实需要营养,但若急于进补,给予不适当的饮食,很可能加重病情,延长病程,正所谓“欲速而不达”。但究竟该怎样进食呢?
        短暂禁食 
        根据病情轻重禁食6至12小时,先让孩子的胃肠道“休整”一下。可适量口服5%的葡萄糖液、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英文缩写ORS,药店有售)或米汤(可加入葡萄糖或盐以补充能量和电解质)。
        调整乳类食品的质和量 
        大便性状好转的情况下,可进食乳类食品,先淡(脱脂、掺水)后浓,从少量逐步恢复到正常需要量。
        添加辅食 
        病情稳定后可添加辅食,量由少到多,质由稀到稠,品种由单一到多种,逐步添加含各种营养素的食品,如果汁、菜汤、蛋黄、薄粥、婴儿粥(加蛋黄、鱼泥、碎菜、肝泥、肉糜等)。
        补充有助止泻的食品 若大便化验为阴性的,可给予焦米汤或焦米粥、酪蛋白液、胡萝卜液和蒸苹果等。
        补充营养素 
        由于腹泻,婴儿大量消耗和丢失了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会导致腹泻后活动性佝偻病的发生、皮肤粘膜损害、消化吸收不良等,应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鱼肝油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若病程较长,食欲不好,有反复腹泻的,补充微量元素锌制剂以及谷氨酰胺制剂,有助于改善食欲和消化道粘膜的修复。
                                   
        相关链接
        几种止泻食品的制作
        焦米汤或焦米粥:将米炒成焦黄色后,每10克加100毫升水即可熬成焦米粥,再用粉碎机加工成焦米汤可喂哺小婴儿。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直接喂粥。米炒后,部分碳化,有助消化并有吸附作用,还有焦香味,患儿容易接受。
         酪蛋白液:按鲜牛奶100毫升,葡萄糖酸钙0.5克的比例,每天2瓶鲜牛奶加入5片葡萄糖酸钙,加热至沸腾,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是酪蛋白)与钙结合成絮状物,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出,加水或米汤200到300毫升粉碎后分2次或3次喂给患儿,止泻效果很好,同时可补充蛋白质。
        胡萝卜液:胡萝卜500克,洗净削皮切块后,加水约1000毫升,煮沸至软,连水碾碎或粉碎,按需分次饮用。富含胡萝卜素,还有番茄红素、挥发性芳香油等,可健胃和促进消化。
        蒸苹果:苹果洗净切成两半,去芯,连皮隔水蒸至酥软,可直接用勺舀喂给患儿。蒸苹果含一定量的钙、磷、铁、胡萝卜素、尼克酸等,有生津、开胃及止泻等功效,且其味酸甜可口。
    
    1*** | 2005-09-14 22:44:03 46 4 评论
    0/300
  • 2005-09-14 13:40:39
  • 好,信你!
    都是出来混的~,
    信字第一位! 
    
    我*** | 2005-09-14 13:40:39 14 9 评论
    0/300
  • 2005-09-14 13:39:13
  •  1.胡萝卜泥能治腹泻: 
      
        婴儿腹泻时,若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上给予胡萝卜泥分次服食,有助于病情康复。取新鲜胡萝卜适量,洗净切碎,加水煮烂,然后取出胡萝卜捣成糊状即成(煮胡萝卜的水留作备用)。食用时,每100毫升煮胡萝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约一小匙)胡萝卜泥。进食量主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可按平时的食量喂给。一般来说,婴儿喂食胡萝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2....

    查看全部>>

     1.胡萝卜泥能治腹泻: 
      
        婴儿腹泻时,若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上给予胡萝卜泥分次服食,有助于病情康复。取新鲜胡萝卜适量,洗净切碎,加水煮烂,然后取出胡萝卜捣成糊状即成(煮胡萝卜的水留作备用)。食用时,每100毫升煮胡萝卜的水中,加入5至10克(约一小匙)胡萝卜泥。进食量主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可按平时的食量喂给。一般来说,婴儿喂食胡萝卜泥2至3天,大便即可成形
    
     
     2.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儿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对于小儿腹泻,我们如何才能预防及护理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董丽娟。 
      
        防治婴儿腹泻的几种方法: 
      
        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别是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两平匙)和1.75克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小于2岁的孩子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按时添加辅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至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至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饮食质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增强体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请勿滥用抗生素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不必禁食,多补水分 
      
        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 
     对腹泻小儿的护理要点 
    
     中医治肌无力肌肉萎缩! 
      让口腔溃疡不再复发  
     谈甲亢病的防与治  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就诊时带上大便采样,以便医生检验、诊治。 
      
        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若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使用热水袋要注意不要烫伤患儿。 
      
        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揩洗臀部(女孩子应自前向后冲洗),然后用软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软膏,或复方硫酸铜锌软膏、防止产生红臀。 
      
        腹泻患儿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菌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蘸温开水清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 
      
        重型腹泻,或轻型腹泻但迁延不愈,患儿逐渐消瘦,全身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腹泻未愈,又发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也应及时就诊。 
      
        卫生及护理 
    
        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方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文章来源:华夏医药健康  
    
    m*** | 2005-09-14 13:39:13 42 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