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西安交通大学怎么样

首页

西安交通大学怎么样

西安交通大学怎么样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28 11:48:30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 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校区位于十三朝古都的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占地面积3849亩,建筑面积175。5万平方米,钱学森图书馆藏书447万册。
      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共覆盖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7个,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5个。在7个学科门的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9个学科门的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有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20个博士后流动站。西安交通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联合),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   属教学医院。
      现有在职教职工5616人,专任教师2214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中组部“千人计划”31人,青年千人计划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   。
       西安交通大学现在全日制在校生 29017 人,其中研究生 13044人。   在2011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中交大位居大陆高校第十位,中西部高校第一。在2011年和2012高等教育观察(HER)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交大位居第八位,中西部高校第一。
       校园环境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49。84亩,各类建筑总面积176。23万平方米。   坐落在兴庆校区的 “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18席;图书馆累计藏书447万册(件),报刊10053种,现刊4089种。
      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252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8639种,电子图书107万册。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 和 Internet 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访问。学校有具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
         学校奖助体系完备,本科生年度奖学金达1200余万元,年发放助学贷款1440余万元。学校设立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基金,每年额度5000万元左右。学校还建有现代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校建有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及学生综合餐厅,有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江泽民学长题写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有设施先进的体育运动场,有学科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拥有4004张床位的教学医院。
       国家定位   1。自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之时即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1959年5月17日确定的16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2。“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北大、清华、西安交大、复旦、上海交大)。   3。1984年首批设立研究生院。1992年确立为首批14所副部级大学之一。  师资科研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   现有在职教职工5616人,专任教师2214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
      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9017 人,其中研究生 13044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8个,拥有25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设有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1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9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
      200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明显提升,2006年发表的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2008年发表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四。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院系设置 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交通大学科学学院,1946年更名为理学院,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恢复学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学院。
      学院由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组成,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6个本科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10个硕士博士点,以及应用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3个硕士点;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具有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
      另外,学院设有基础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科学计算、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物理、分析科学等9个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理省重点实验室,数学、物理、化学三大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全国重要的高层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本着基础课教学一流、基础科学研究一流的发展目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教学方面,学院已形成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强大师资队伍,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16项,出版国家级“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纪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确保了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 课教学在全国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目前,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4个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单位,是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的牵头单位,是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建设单位。科研方面,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陈省身先生倡导成立的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在力争理科基础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时,大力开展高新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
      近五年来,持续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30人),博士后流动人员9人,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有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和进行实质性科研合作,有许多教授应邀担任国际期刊的编委、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和组委会主要成员。
      近五年来成功举办1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去向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重点科研单位、电信与信息类研发公司、以及金融、证券、保险等公司。近五年来,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为55%),均就业率达99。
      5%。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创建于1913年,1956年随校迁至西安;机械学系成立于1985年,两系在1994年6月合并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她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
      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现已成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机械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学院现有教职工2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4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高级工程师17人,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2007年学科评估第3)、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及仪器、设计艺术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有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分别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本科专业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招生。   机械工程学院有3个专业系,16个科研研究所和中心,有1个机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有隶属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
      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5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20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点、重大项目10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约600项,学院已经形成了创新务实的教学与科研体系。
       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电工学科创建最早、电工二级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和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
      先后培养出许多全国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历届毕业生中有28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
      学院是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院按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电气工程学科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190人,其 西安交通大学 中院士2人、教授4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3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1605名,各类研究生1511名。学院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近三年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4部,目前正在编写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8本。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系统用主设备技术规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项标准,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
      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70篇,发表SCI收录论文150篇、EI收录论文400篇。近三年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2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身机械工程系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75年与工程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1983年4月,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分别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及动力机械工程系。
      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上述两系正式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4年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特色学院,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主体并入学院成为今天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
      学术气氛浓厚,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
      此外还设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硕士点。学院设有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
      特别是还拥有依托交通大学、挂靠在本学院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具有一支强大的科学研究队伍,为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家级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与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70余项。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1908年在交通大学创建的电机专科,1957年交通大 西安交通大学 学西迁后重建无线电工程系,70年代以后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4年又重新合并正式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历经近百年沧桑,学科有很大发展,现有的学科几乎涵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所有新兴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学院现设有五个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对应四个完整的一级学科)和一个面向全校服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作为系的下属单位,学院还拥有二十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四个一级学科均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3人、副教授78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2人。另外,其中一位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两名教授被选为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有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新世纪优秀人才。
      在科研教学基地方面,学院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专项实验室,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设备、资料和网络等教学、科研条件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院现有在校学生5200余人,其中博士生640余人、硕士生1400余人、本科生3200余人。
      学院还面向社会招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成为科研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该校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1952年9月成立的交通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56年,教研室随校西迁;1978年,教研室设立马列主义师资班;1981年10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改为社会科学课程部;1984年9月,社会科学课程部更名为社会科学系;1994年6月3日,在原社会科学系和外语系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三校合并,原陕西财经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的部分人文社科专业合并到人文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组建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包含6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9个系(所),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 个本科专业的学院。   人文学院拥有哲学与心理学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中文系、艺术系、中国书法系(筹)、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所等9个系(所)。
      目前有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4个本科专业。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传播学、艺术学及体育教育训练学六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文艺学、中共党史、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政治经济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现有一个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陕西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设有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陕西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陕西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社会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西安鼓乐研究所、廉政研究所、地方社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形·容艺术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13个专业学术研究机构。
      挂靠单位有西安交通大学艺术馆。学院拥有馆藏10万余册、年订刊三百余种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小型图书馆和网络数字图书馆,拥有百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 14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 44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其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专业协会顾问1人,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专家组成员1人,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3人,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2人,省级以上专业协会任常务理事以上的有36人。
      建院十多年来,人文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研究生和本科生。   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开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自2000 年以来,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法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教材近300部,其中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 部、教育部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材2部;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5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社科基金项目、 “211工程”专项、“985工程”I、II期专项等1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0多项。
         在推进国际化进程方面,学院重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保持着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交流,并聘其中的知名教授学者为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学院每年都会从本科和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大学学习,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已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为不断创新文科学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时,尽快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西安交大要把自己建设成综合性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理工学科,必然也要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因此,在大好的内外部环境下,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也迎来了她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其它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

    宋***

    2019-03-28 11:48:30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