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关于强迫症的解决方法

    我姐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强迫症了,具体表现为经常以为自己丢东西,做生意的时候也经常以为东西丢了或者银行卡丢了,也不信任别人,包括我姐夫;很难控制自己,现在对自己和家人都造成很大的困扰,包括我这个做弟弟的非常担心!
    我之前对心理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这种症状只能够靠自己,别人的帮助也最多起一个辅导作用,要自己去战胜自己;关键是目前强迫症是明知道自己却控制不住自己,我想问问大家,这种强迫症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大家非常专业的解释,把大家的理解说出来,至于森田疗法或者心理药物相结合的办法,都可以说说。
    我目前有两个观念:1、换一个环境(不做生意);2、自己克服自己,必要时用点药物治疗。
    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如何,很担忧!
小*** | 2018-02-17 02:27:47

好评回答

2018-02-17 16:27:47
n*** |2018-02-17 16:27:47 47 4 评论
你姐姐强迫症不是太严重,去精神科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好起来快些。下面给你森田疗法的资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

查看全部>>

你姐姐强迫症不是太严重,去精神科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好起来快些。下面给你森田疗法的资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强迫症难治的两点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疾病,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在现实中,很多强迫症患者都在选用森田疗法来治疗自己的强迫症,但治疗的效果有时却是差强人意的,当然这并不是森田疗法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森田的精神所导致的。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来说明“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里我将再分析一下除了没有正确理解森田精神之外的强迫症难治的另外两点原因。 
1、 人都有强迫倾向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 
了。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其实强迫症给我们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强迫的观念或行为,而是伴随着这些观念和行为出现的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你不访想一想,如果你的情绪是平静的,甚至是愉快的,那么即便是反复地想问题的症状依然存在,你还会有以前那么痛苦吗?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那么重要,症状不重要了情绪才会平静,而只有情绪平静了才会反过来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2、强迫的泛化 
强迫症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泛化,也就是说最开始我们强迫的只有一个观念,但到后来,强迫的观念越来越多,一个接着一个地强迫,它们可能是同时强迫,也可能是一个替代一个地强迫。强迫泛化的原因首先得有人格说起,一般来说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比较内向的,同时又完美主义、敏感和固执的。而在患上强迫症后,由于症状的原因使得原先人格成分中的敏感跟加敏感,所以产生泛化。当然如果从行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形成了一种强迫的习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泛化其实就是心理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止强迫的泛化呢?答案很简单,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泛化的存在,当出现泛化的时候,不用去理睬这些让你反复想的观念,而应该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么泛化就不会影响你。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泛化的强迫观念表面上看是很正确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去想是不行的,但你要记住,这是个陷阱,只要你一去想它,那么你就又陷入了强迫的怪圈。 
为了让大家对泛化理解清楚,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比如某人他最开始只是反复地强迫别人是不是觉得他很怪,由于这个强迫的冲突持续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又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强迫,如他在看关于人体科教片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就是我们人要分男人和女人两种性别,于是他又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后,他在出门后又突然想到门是不是没有锁好,于是又强迫地思考这个问题,以此类推,强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而这些其实全是强迫的泛化造成的。倘若事先他就知道强迫会泛化,那么当他出现泛化的时候就会警觉和认识到原来不是这些问题(人为什么分男女两种性别等)有什么意义,而是症状在泛化,这样他的心里就有底了,内心的焦虑情绪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为能顺其自然,不去在意这些症状找到了一个理由。 
强迫症该用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它的主要症状是以反复出现某些观念和某种行为为特征。它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是个迷,不过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它的发生总与人的性格特征、曾经的心理创伤(特别是性方面的问题)以及应激事件是紧密相关的。 
目前在治疗强迫症的临床中,主要有两种治疗倾向,一是主张用药物治疗,第二是用心理治疗,但是到底那种治疗倾向才是比较有效的呢? 
笔者在以往的治疗中曾接待过一些强迫症患者,他们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到处寻医治疗自己的问题了,但是至今都未治愈,最长者有10年的治疗史,揪起原因主要是他们以前都是单纯地用药物治疗。 
我们知道强迫症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完美主义倾向,敏感内向以及错误的思维模式或思维习惯导致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药物它并不是针对强迫症的病源来进行治疗的,因而它是治标的,其作用只能是暂时的控制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症状。中国有句古话叫“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对强迫症的治疗应该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纠正其个性缺点和错误的思维模式或习惯才是治本。 
不过在这里我要提的一点是,倘若针对比较严重的强迫症,在治疗初期单独地使用心理治疗也是有弊端的,因为心理治疗一般都需要患者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治疗的理论和观点才会有效果。而强迫症的症状一旦爆发,如果患者对心理治疗的理论或观点还没有真正的理解,那么就会造成心理治疗的失败,从而使患者对心理治疗丧失信心,导致他今后不再治疗或去寻求单纯的药物治疗,其结果必然是久治不愈。 
所以治疗强迫症,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按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分类治疗:对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药物;而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心理治疗为主的情况下,辅助地使用药物。大概的治疗程序如下:在治疗初期,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和稳定症状的发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而当患者在实践中逐渐获得心理治疗的效果后,一方面继续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则应该逐渐地减少药物,并最终停止药物。 


               接纳症状 

其实不论是强迫症患者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症状。当然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那些症状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们心中那种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起来的心情,所以他们对症状的不接纳、自责,甚至是憎恨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却是和你尽快想好起来的初衷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将打一比喻来说明为什么接纳症状才会真正地让自己尽快地好起来。比如说,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为等到这块疤痕下的皮肤完全愈合后,它自然就会脱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们把这块疤痕比做强迫症,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强迫症患者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块伤疤的呢?他们是不断去抠这块伤疤,恨不得瞬间就把这块伤疤永远地去掉,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其结果无非就是越抠越流血,越抠伤疤越大。而最终强迫症也就这样被患者紧紧地抠住了。 
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会事情,那么症状就会在我们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 

               为所当为 

如果要选出森田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我想非“为所当为”莫属。那么什么叫“为所当为”呢?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你该去做的事情。 
仔细想想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区别是什么?其实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迫症患者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形成了一直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中,因此强迫症就这样产生了。 
而我们正常的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没有得强迫症,则是因为他们则是一直在“为所当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关注在某一个念头以及某一个情绪上,而是关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上,所以强迫症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怎样才能消除强迫的症状呢?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等等这些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些症状,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念头以及情绪的习惯,所有的强迫症状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完美是把双刃剑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中有一条就是完美主义。他们除了对外在的事物要求尽善尽美外,在内心的深处也总是认为自己的完美的,是优秀的人。当然认为自己优秀并没有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如果人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愿望,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一些追求完美的人们最终却得了强迫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完美把双刃剑,适当的完美是可以促进一个人发展,而过度的完美,既过度到偏执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一个人的发展,很不幸的是,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过度完美的倾向。他们对自己评价往往是与现实的能力严重脱节的,当然这里指的脱节并不是说他们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说他们把潜力和能力搞混了(潜力是指未来发展可能达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你就已经拥有的实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一个完人了。所以,他们在脑海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凌驾于众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于这样,因而他们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倘若他们长时间都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其实可以说是他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是要自己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所以他们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交困难和障碍,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在他们人面前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而这时如果再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创伤、性心理问题等或认知偏差,还有就是敏感,内向等性格特征,就极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神经症。 
所以要想走出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痛苦,就必然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记得森田正马先生曾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也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起优秀的短处,而优秀而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优秀的长处。这真是金玉良言啊,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 


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 

对强迫症的解释,其实可以用多想少做与少想多做这两个简单的名词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 
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放弃治疗 

都说森田疗法是放弃疗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彻底地放弃治疗,那么你的神经症也就好了.的确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精髓之言。于是很多的患者朋友就抱着这句话去放弃治疗了,强迫就让它强迫,就让自己沉溺在强迫的症状中,结果到头来放弃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自己的问题,反倒是越放弃越强迫。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患者的以偏概全,抱起半边就走思想导致的。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放弃,而没有深刻地考虑过怎样的放弃才是真正的放弃。 
其实要想真正的放弃,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接受你的症状,承认症状是你身体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现在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完全地接受你的症状了,把它当做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才能对症状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举个例子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会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症状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放弃对症状的治疗而达到真正治疗的作用,无为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弃治疗其实就是忘记强迫症,是对症状的脱敏,症状被忘记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会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而这样你也就达到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而倘若你没有首先接受你的症状,那么症状对你来说,就是身体的一个异物,而我们人对身体异物本能反应就是排斥。所以在排斥的前提下,你说你的放弃是真正的放弃吗?在这种前提下的放弃其实是一种压抑,是对症状另一个角度的关注。 
所以大家要想放弃治疗,首先就要接纳症状啊。 


             症状外的陷阱 

有许多强迫症患者朋友都曾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说他们对森田疗法是理解正确了的.但为什么自己的强迫症还是反反复复地无法根除呢?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虽然你们理解正确了,也去实践了.但是你们却没有注意到症状外的陷阱,所以你们无论走多远始终都会被陷阱给拉回来到症状中去的. 
那么症状外的陷阱是什么呢?陷阱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理性,二便是纵容. 
我们知道强迫症患者其实是很聪明的,思维能力强,并且非常地理性,不过他们的理性是和完美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才会非要把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大脑里理性地搞清楚.本来在接受治疗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实践得好好的,症状也好了很多.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强迫症患者所谓的理性却也开始复苏了.他们会在没事或冷静的时候偶尔地想一下,其实以前强迫观念中的某些东西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 
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有个人的强迫观念是担心自己天花板上的吊灯会掉下来。他会想:“以前确实是多想了,没有意义。不过仔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牢固,还是有可能掉下来啊,只不过几率很小-------。”这时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快陷入强迫了,于是就停止去想灯的问题。但他的“理性”会立刻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牢固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啊,”于是他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种非想不可,不想自己反倒是错的念头逼着他去想下去,结果症状就这样又恢复了。 
而所谓的纵容,我称它为吃饱了没事干,没事找事。有时候我们的强迫症患者由于症状缓解了很多,所以心情特别的开心,于是他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是对以往的症状进行炫耀,故意地再去在去想一想以前强迫的观念,好像是要告诉症状他可以摆脱它了。而实际上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常常容易想着想着就又想成症状了。 
所以,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陷阱。针对理性的陷阱,具体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论某些理性的思想是多么正确,记住,只要是和强迫的观念沾边的,统统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错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为这正是陷阱诱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强迫也就好了,否则就又陷入症状中去了;而针对纵容这个陷阱的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不要纵容,把自己的高兴劲投入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上吧。 


               痊愈的含义 


强迫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无非是痊愈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痊愈呢?如果你认为是症状的完全消失,那么我敢肯定,你将永远强迫,因为真正的痊愈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其实强迫症患者之所以强迫,根本的原因就是违背自然,把正常的问题当做是不正常的,所以才强迫。举例子来说,比如一个男人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女人,于是这个男人产生了想与这个女人亲密的念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强迫症患者却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这样想就是不道德的、龌龊的,于是就去压制这个念头,而其结果就是他得了强迫症;又比如说一个人他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来回答别人的问话,并认为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有这想法是不正常。而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候,都是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只不过正常的人是在无意识地思考,而之所以无意识地思考,是因为它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主动去控制的。而强迫症患者却非要把这种正常的、无意识地思考揪出来,当做不正常的,所以不强迫才怪。 
所以,强迫症患者认为的症状,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非常正常的、必然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和我们人的吃饭、睡觉、呼吸等是相同的,你说又怎么能彻底去除这些呢?只要是活着的人,我想都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痊愈并不是去除症状,而是接受症状的正常性。让原本正常的东西恢复正常,你就不会对它排斥和关注,你的情绪也就平静了,你也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你该做事情中,所谓的症状也才会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彻底地消失而痊愈了。 

觉知症状 

症状之所以难以消除,除了症状本身确实很顽固外,还有一点就是患者朋友缺少对症状的觉知,始终把症状中的所想,所担忧的事情,当做真的要发生的事情去对待,结果必然是沉溺下去。 
而实际上我们只要能觉知症状,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面对症状、摆脱症状。觉知症状的意思就是说当某一个引起我们不安的念头出现并持续地影响我们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此刻真正使我们不安的不是念头的内容,而是症状,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个症状,是这个症状在影响我们,使我们不安。 
举例来说,比如某人在外面走路时看到路旁有人在烧钱纸,他回来后就担忧自己的面衣上是否沾有烧钱纸的灰尘,于是就十遍、百遍地反复想自己的衣服上是否真的沾有钱纸的灰尘。他之所以如此,实际上就是没有觉知症状,而把自己担忧的内容当做是真的、正事去对待导致的。 
而觉知症状其实很简单,就是他在想了十遍、二十遍都没有结果,同时伴随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应该立刻醒悟到此刻影响他的已经不是这个问题本身了,而是强迫的症状。这时他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继续想下去,接受停止不想后的不安,而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融入到生活中的实践中去。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18-02-17 19:27:47
  • 还是去看专业的医生比较好啊  网上很难说清楚
    2*** | 2018-02-17 19:27:47 16 12 评论
    0/300
  • 2018-02-17 14:27:47
  • “强迫症”是西医的病名,不知道有什么合适的西药来治此症。
    从一个侧面来说,中医是通过治“证”来治“症”。如“阳虚证”可有数百种“症状”表现,“阴虚证”、“阴阳两虚”也是如此。您姐姐的症状表现,多归属于中医的“癔症”范畴,通过调理阴阳、祛痰行瘀不理气等法,加上适当的心理疏导,是能够治愈的。因没有舌脉之象,所以建议您找中医当面进行辨治。
    2*** | 2018-02-17 14:27:47 45 6 评论
    0/300
  • 2018-02-17 11:27:47
  • 诊断鉴别
    
      诊断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详见附表)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查看全部>>

    诊断鉴别
    
      诊断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详见附表)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①5-HT功能低下;②DA功能障碍;③Sigma-1受体不足;④谷氨酸含量升高等。抗强迫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
      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5-HT、DA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良好的疗效的。[1]
      1.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原则
      1-1 长期原则
      足量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要3~6个月,有些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结束,才能进行疗效评估。不能服用1~2个月就评估疗效,决定换药。因为强迫症的治疗起效比较慢,和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服药2个月就可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了,强迫症至少要3~6个月才行。
      1-2 足量原则
      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说明书上所说的最高剂量。这是因为低剂量治疗疗效往往很不好,因此要应用较大剂量。当然每一位患者情况不同,具体用药剂量要具体分析具体确定,但是一般来说,抗强迫治疗的药物剂量是偏大的。
      1-3 维持时间要长
      最大剂量的抗强迫药物取得较好疗效时,一般建议维持这个剂量6~12个月左右,再考虑减量维持2~3年。
      2. 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治疗
      首选的药物有:SSRI类的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①氟伏沙明;②帕罗西汀;③氟西汀;④舍曲林。这4种药物是一线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这4种药物疗效比较好。
      这类药物的药理特点是增加脑内中枢神经系统的5-HT的浓度,从而起到抗强迫、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分别说一下这几个药物:
      1)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量是150~300mg/天,可以晚上一次服用,也可以分两次服用,这个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虽然SSRI类药物有5种,但是这几种药物在疗效上是各不相同的,兰释我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应用的比较多,个人体会抗强迫效果还是不错的,对难治性强迫症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跟这个药对Sigma(西格玛)受体作用较强有关系。另外,兰释也是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2)帕罗西汀:这个药也是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物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3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这个药物抗焦虑的效果也很好。帕罗西汀是阻断5-HT再摄取作用最强的药物,升高5-HT的作用最强,抗强迫、焦虑效果好与此有关系。应用的一点体会:开始服用时,先吃半片,吃几天后再加到1片。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个别患者用后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话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氟西汀: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4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该药是治疗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用于抗强迫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的副作用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泻等,大多2周后消失。
      4)舍曲林:该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的剂量是150~300mg/天,可以一次口服。
      3. 强迫症的二线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又叫氯米帕明,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个老药,老药不代表疗效不好,相反,该药抗强迫效果是很好的,常用剂量是150~300mg。该药的主要问题是副作用较大,尤其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在大剂量下,副作用就更明显了。在目前重视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该药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
      2.)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利培酮等药物。
      4. 强迫症的三线药物治疗
      三线药物可以理解为增效剂,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合用增效剂有时会有一些较好的效果,一般都是抗精神病药物,注意:加用增效剂要在大夫的指导、同意下进行,毕竟这一类的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
      1)阿立哌唑:常用剂量5~15mg/天,分1次或者2次口服。从临床上看有些患者加用阿立哌唑后效果很好,当然不是适合所有的强迫症患者,作为一种方法可以试一试。
      2)奥氮平:常用剂量5~10mg/天,1次口服,从文献和临床实践上看,加用奥氮平,对部分强迫患者还是有效果的。
      3)喹硫平:常用剂量200-400mg/天,1次口服,对部分患者有效果。
      5. 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
      难治性强迫症是指经过氯丙咪嗪和至少一种SSRI类药物的独立足量、足疗程治疗并未获得满意疗效的强迫症,一般来说多采取加量、换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调整方法,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确定。联合用药的话,大多采取抗强迫药物和增效剂联合,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联合,不同的抗强迫药物联合。
      6.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步骤:
      常用的几种方案
      1)选择一线的SSRI类药物系统治疗。
      2)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强化治疗。
      3)换另外一种一线SSRI类药物治疗。
      4)加用或者换用氯米帕明。
      5)换成艾司西酞普兰或者西酞普兰治、。
      6)其他治疗:例如电休克治疗。
      7) 不鼓励进行脑神经外科治疗,因为脑神经外科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通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医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等。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强迫症患者最为明智的策略。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告退了。
      2)不怕:对于强迫症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强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其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从自己对症状的态度上开始。所谓“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症状,你要想: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能不怕,不与之对抗,我的心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强,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会越来越好,我也一定会成功和幸福的。可见,“不理、不怕、不对抗”这“三不”态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对抗”。有些强迫症患者虽然暗暗对自己念叨着对症状不理、不怕、不对抗,但他们实则是希望这么一念叨,强迫症状就会立即消除。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顺其自然”不是让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让你忍受着一定的痛苦,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认真思考、积极想象、善于质疑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疾病预后
    
      强迫症的预后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恢复得很好,有的略差,还有的属于难治性的。不管你属于哪一种,相信经过治疗都会有好的改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2年左右。各种类型的强迫症,都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强迫药。停药以及加减药量请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加重病情。
    专家观点
    
      总结一下:
       强迫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它可治疗、可恢复。
       强迫症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配合心理治疗,对于强迫症的恢复,效果更好。
       SSRI类的药物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疗效卓越;氯丙咪嗪等药物是二线用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三线用药,包括喹硫平、阿立哌唑片、奥氮平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
      如果读了我的文章能使你对焦强迫症有所了解,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快康复,那么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的心中会充满无限的自豪和幸福。
    附表:
    
      国际通用的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标准量表:[2]
      指导语:1-5题是强迫思维,6-10题是强迫行为,请依照你主要的强迫症状作答,并在题目上圈选适当的数目。
      姓名: 日期:
      主诉的强迫思维:
      1、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思维上?每天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思维(回答此项,则第2、3、4、5、题也会选0;所以请直接作答第六题)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8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8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思维)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8次,且一天大部分时间有强迫思维)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2、您的强迫思维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思维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回答此题时,请想是否有任何事情因为强迫思维而不去做或较少做)
      0=不受妨碍
      1=轻微。稍微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整体表现并无大碍。
      2=中度。确实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仍可应付。
      3=重度。导致社交或工作表现的障碍。
      4=极度。无能力应付社交或工作
      3、您的强迫思维给您带来多大的苦恼或困扰?
      0=没有
      1=轻微。不会太烦人。
      2=中度。觉得很烦,但尚可应付。
      3=重度。非常烦人。
      4=极重。几乎一直持续且令人丧志地苦恼。
      4、您有多少努力对抗强迫思维?你是否尝试转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重点不在于是否成功转移,而在于你有多努力对抗或尝试频率有多高)
      0=一直不断地努力与之对抗(或症状很轻微,不需要积极地对抗)
      1=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
      2=用些许努力去对抗。
      3=屈服于所有的强迫思维,未试图控制,但仍有些不甘心。
      4=完全愿意屈服于强迫思维。
      5、您控制强迫思维的能力有多少?您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的效果如何?(不包括通过强迫行为来停止强迫思维)
      0=完全控制。我可以完全控制。
      1=大多能控制。只要花些力气与注意力,即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2=中等程度控制。“有时”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3=控制力弱。很少能成功地停止或消除强迫思维,只能转移。
      4=无法控制。完全不能自主,连转移一下强迫思维的能力都没有。
      主诉的强迫行为:
      6、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行为上?每天做出强迫行为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行为(回答此项,则第7、8、9、10题也会选0)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8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8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行为)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8次,且一天大部分时间有强迫行为)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7、您的强迫行为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行为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
      0=不受妨碍
      1=轻微。稍微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整体表现并无大碍。
      2=中度。确实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仍可应付。
      3=重度。导致社交或工作表现的障碍。
      4=极度。无能力应付社交或工作
      8、假如被制止从事强迫行为时,您有什么感觉?您会多焦虑?
      0=没有焦虑
      1=轻微。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只是稍微焦虑。
      2=中度。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会有中等程度的焦虑,但是仍可以应付。
      3=严重。假如强迫行为被阻止,会明显且困扰地增加焦虑。
      4=极度。假如有任何需要改变强迫行为的处置时,会导致极度地焦虑。
      9、您有多努力去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停止强迫行为的频率?(仅评估你有多努力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频率有多高,而不在于评估您停止强迫行为的效果有多好)
      0=一直不断地努力与之对抗(或症状很轻微,不需要积极地对抗)
      1=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
      2=用些许努力去对抗。
      3=屈服于所有的强迫行为,未试图控制,但仍有些不甘心。
      4=完全愿意屈服于强迫行为。
      10、您控制强迫行为的能力如何?您停止强迫(仪式)行为的效果如何?(假如你很少去对抗,那就回想那些少数对抗的情境,以便回答此题。)
      0=完全控制。我可以完全控制。
      1=大多能控制。只要花些力气与注意力,即能停止强迫行为。
      2=中等程度控制。“有时”控制强迫行为,有些困难。
      3=控制力弱。只能忍耐耽搁一下时间,但最终还是必须完成强迫行为。
      4=完全无法控制。连耽搁一下的能力都没有。
      选择完毕请将回答的每道题目前边的数字相加得出分数,说明如下:
      轻度严重6-15分(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6-9分)
      处于轻度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其症状已经对患者的生活、学习或职业开始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症状会随着环境和情绪的变化不断的波动,如果不能尽早的解决,很容易会朝着严重的程度发展、泛化,此时是治疗效果最理想的时期,建议尽早治疗。
      中度严重16-25分(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10-14分)
      这属于中等的强迫症状,表示症状的频率或严重程度已经对生活、学习或职业造成明显的障碍,导致患者可能无法有效执行其原有的角色功能,甚至在没有出现有效的改善前,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必须接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重度严重25分以上(单纯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15分以上)
      此时,患者的强迫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完全无法执行原有的角色功能,甚至连衣食住行等生活功能都无法进行。通常患者已经无法出门,将自己禁锢家中,无时无刻都有强迫思考,无时无刻都在执行强迫行为。重度严重的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症状,通常需要强制治疗
    
    1*** | 2018-02-17 11:27:47 45 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相关医院推荐

  • 人体常识相关知识
医院名称: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医院
电话: 010-62553297,5153910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中关村南路12号  
医院简介:医院创建于1957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西郊门诊部,于1964年5月移交地方,正式更名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时至今日,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由海淀区公共委、海淀区卫生局所属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700余人,编制病床228...了解更多 >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