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黑色的小金鱼为什么时间长了会变红色

首页

黑色的小金鱼为什么时间长了会变红色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20 01:45:50
  •   金鱼变色原因:
    金鱼一生的体色会发生三次改变。第一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退色。
    第一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
    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体色为透明,后逐渐变为青灰色。
      白色和五花金鱼的变色开始时间较早,幼鱼的变色从孵化后一个月开始,短的变色期在25天,长的要在一两个月。此期间金鱼从青灰色转变为浅白色、黑色、浅紫色以及肉色等,以后浅紫色变深成紫色,肉色则逐渐出现黑斑形成五花的色彩,而黑色则会变为白色、红色,也有一直不发生改变,颜色逐步加深,成为黑色的。
      影响金鱼育苗变色的因素有:
    遗传:鱼苗主要受到亲鱼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去杂交的影响外,鱼苗将在最迟4个月后,变成亲鱼的颜色。而且若亲鱼在变色时期过程快的,则其后代的变色时间也短。对于养殖户而言,变色时间缩短,可以节省金鱼养殖时间,提早上市时间,从而节约成本。
      选择变色较早的金鱼个体作为种鱼,可以加快该品种变色速度。
    温度:水温越高,金鱼的新陈代谢越快,变色过程也会加快。与此相类似,增加换水频度,也会激发金鱼的生长。但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使金鱼的变色过快,如不及时控制,有些品种如红顶白高头(鹤顶红)在体色退色后,头顶的红色也失去控制继续退去,失去“鸿(红)运当头”的美感。
      
    光照:金鱼的变色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金鱼的变色就会加快,用清水养鱼,由于水体的透光性好,有利于鱼苗接受到更多光照,因此变色过程快。但是过强的光照也会使金鱼的体色变淡,影响观赏价值。
    饵料:在鱼苗期金鱼摄食饵料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对变色造成影响。
      生长有大量螺旋藻类的绿水含有胡萝卜素,因此金鱼在绿水中变出的色彩更为鲜艳。此外,活饵中富含能够增加金鱼体色的甲壳素物质,也有类似作用。
    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
    经过第一阶段的变色以后,金鱼的色彩已然接近于亲鱼的体色,但有些复色金鱼的脱色过程才刚刚开始。
      传统观念认为,金鱼的第一阶段的变色和第二阶段脱色是一个过程,笔者认为脱色使体色发生改变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在50~60天内完成变色,有的则要历时2~3年。而且,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加快变色速度,而第二阶段是合理控制脱色的过程。如果笼统地放在一起,不便于复色金鱼培育的探讨。
      例如:有些蓝蝶尾完成鱼苗期的变色后,一些个体的体色继续脱色,形成黑白蝶尾(喜鹊花蝶尾)--继续脱色只保持鱼鳍、体侧两道竖线,则形成了著名的金鱼品种“熊猫蝶尾龙睛”--熊猫蝶尾龙睛鱼体两侧竖黑线退去后,形成十二黑蝶尾,也极具观赏价值,但是如果黑色继续退去,则体色变为灰暗的白色,观赏价值就大大降低。
      这一脱色过程历时很长,有的长达5年到6年。因此将此过程独立分出来研究很有必要。
    复色金鱼品种在脱色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色彩分布的个体。局部如:口、眼睛、鱼鳍保持脱色前的色彩,而鱼体脱色为白色、红色的个体,这类金鱼颇受市场欢迎,并将其赋予魅力十足的名称:铁包金兰畴、牡丹高头、十二红(黑)狮头、十二紫(红、黑)蝶尾等等。
      尽管这些“品种”是一种过渡色,但如果饲养得法,这种色彩组合可保持较长时间。因此,养殖者应采用适当手段,不使其继续脱色,以尽可能延长个体体色保持在“最佳”状态。
    亲鱼优选:体色受到遗传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复色金鱼要选择色彩较为稳定的亲鱼个体。
      亲鱼至少要在2龄以上,并且还保持着浓艳的颜色。对于腹部出现红色杂有黑色、紫色的金鱼,以及鱼鳍根部已发生早期脱色现象的亲鱼就不要选用。
    减慢发育:减少光照和换水频率,将金鱼置于室内,使其不直接受到阳光直射,如果室内光线过暗,可以人工补充2~3小时灯光。
      用老水进行饲养,由于金鱼的活动减少,摄食也少,从而降低新陈代谢,金鱼的体色也就能较长时间保持。
    增色饲料:近年来,观赏鱼人工增色饲料的出现,对于金鱼快速“发色”和控制脱色,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生产中出于成本考量,多采用较为廉价的类胡萝卜素做为饲料添加剂;家庭饲养更可使用增艳效果更好的虾红素。
      
    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退色
    金鱼在养到3~4龄后,大部分个体出现退退色现象,进入到老龄退色时期。如:五花金鱼原有的黑色斑点逐渐退去,变成红白类品种。墨龙睛和墨狮子头等品种体色中的黑色逐渐退去,转为红色。
      即便是最为稳定的白色、红色,也存在白色的光泽变得暗淡及红色变为橙黄色的趋势。但也有少部分个体或因品种优异,或因饲养得法,退色不明显。金鱼进入到老龄以后,容易患病,并且很难治愈,一般寿命也就在6~7年,因此部分个体能终其一生,保持色彩不变。金鱼的老龄退色本属正常情况,但如果由于饲养过程中不注意金鱼生长的控制,常年在高温、人工饲料甚至激素刺激条件下生长,也会出现提早老化的情况。
      在日常饲养中,对于老龄金鱼要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保持在成长期的1/2左右即可。因为老龄金鱼游动减少,投喂的饵料转化为脂肪堆积,加速鱼体老化进程,颜色自然也难于保持。
    对于金鱼的变色,很多学者和从业者做过研究,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复色品种遗传方面还有着很多疑问,这也是金鱼独具的神秘之处。
      相信随着金鱼行业为更多人所重视,掌握变色规律,甚至培育出新的颜色品种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杨***

    2018-10-20 01:45: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