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黄河和长江是怎么行成的?它们象征着什么?

首页

黄河和长江是怎么行成的?它们象征着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30 15:12:37
  •   它们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母亲,因为中华文明就是在这两条河系孕育诞生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母亲河一、黄河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据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6000万年至240万年这段时间里,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当时还没有黄河),发生了强烈的地质运动,区域地壳遭到破坏,被切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地质块体。
      这些块体有的抬升,有的下沉。抬升者成为山脉,后来多被风化剥蚀,逐渐夷平而成为高原;下沉者则贮水成湖,如华北、汾渭、河套、银川等沉降盆地陷落成湖。在随后的90万年里,这一地区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寒冷、干旱,大湖逐步萎缩、分割,全区出现若干大型湖盆及不计其数的小型湖泊与湿地。
      这些古湖盆成为当地的地表水汇集区,并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内陆湖盆水系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距今150万年至120万年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气候转暖,降水充沛,加上中西部高原处于上升阶段,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于是,横亘于湖盆间的山地先后被切开。
      这样,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从西到东被串了起来,原始古黄河由此而诞生了。此时的黄河还是一个内陆河,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串珠,由峡谷河道串联起众多的湖泊,最东端为浩瀚的三门湖。综上看来,黄河的年龄大约在120万岁以上。这里需要提到的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的黄土分布,无论是面积还是厚度,都居世界之冠。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km2。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m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200m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m以上。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虽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有风成、水成及风化残积成土三大类。多数学者认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经过风力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后,再经受水流等其他外力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黄土,逐步堆积成现在的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那里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有流沙滚滚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等。
      这些沙石分布的不毛之地,温差较大,大的岩石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先是由大块崩解成小块,由小块再变成粉末,长年累月之后,遍地散布着粗细不分的岩石碎屑,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强烈的西北气流,将亚洲干旱内陆岩屑物质夹带运移,粗粒的重量大,掉在戈壁东南外围而成沙漠、沙地;细粒的重量小,被夹带落在沙地的东南地区,即形成黄土高原。
      二、长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长江源远流长,沿程贯穿若干不同线系的山地和不同时代的构造盆地,形成与发育历史十分复杂。研究认为,在距今7亿年的元古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为海水淹没。之后,长江流域经历了距今1。8亿年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距今1。
      4亿年侏罗纪的燕山运动和距今3000万~4000万年始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直至距今3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等地质构造运动,在全球性气候条件作用下,形成了现在干流自西向东贯通、众川合一的长江水系。现今的长江水系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自源头至宜昌,长4504km,包括沱沱河水系、通天河水系、金沙江水系和川江水系;中游自宜昌至鄱阳湖湖口,长955km,包括清江、洞庭湖水系、汉江、鄂东诸河等支流;下游自鄱阳湖湖口至长江口,长938km,包括鄱阳湖水系、皖河、巢湖水系、青弋江、水阳江、滁河、淮河入江水道以及太湖水系等支流。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长江三峡河段的形成过程。三峡河段的贯通是由中下游的古长江通过溯源侵蚀切穿川东鄂西的分水岭齐岳山并发生河流袭夺来完成的。据田陵君等研究,齐岳山是一条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及大冶组厚层状碳酸盐岩组成的背斜山岭,岩溶强烈发育,两侧沿向斜谷分别为草堂河和大漆河。
      草堂河在山的西北侧,由东北向西南流,后转向西流入四川盆地。大漆河在山的东南侧,由西南向东北流,再转向东南入江汉~洞庭盆地。两河由齐岳山隔开,彼此相互平行但流向相反,主流相隔仅8km,山体单薄,有利于侵蚀溶蚀贯穿而产生河流袭夺。齐岳山背斜碳酸盐岩层的岩溶作用,由开始的溶沟溶槽发展为溶洞、地下河,特别是由于西部金沙江水系的东流和川江向东倒流,来水量猛增,溶蚀侵蚀作用加剧,地下河规模越来越大,上部不稳定的岩体不断垮塌并被冲走,随之变为明河,成为贯通东西两部的瞿塘峡。
      关于三峡河段贯通的年代,尽管研究者们看法不完全统一,但从相关沉积和阶地分析来看,可把宜昌东南向虎牙山以下的云池扇形砾石面体的堆积形成视为三峡贯通的标志,其时间约在距今100万年左右,至少在距今55万年以前,属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初期。

    等***

    2018-08-30 15:12: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