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地理:地貌与它是怎样形成的

首页

地理:地貌与它是怎样形成的

比如沙丘是搬运作用形成的以此类推,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最好是在高一范围内的) 不必说得那么详细.就说什么地貌是什么作用形成的就行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01 19:38:34
  •   首先我们假设一个地球的理想形成体,这个理想地球的结构是这样的:球心部分(地核)为高熔点的重物质组成,依次向外由各种不同熔点的、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以熔点的高低、比重的大小依次排列为多层球体状。最外一层为水层,然后向里是细土层、沙层、砂岩层、煤炭层、细石岩层、其它岩层,这是按照它们降落到地球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煤炭层中的物质在进入地球时,地球表面物质还处于白炽的、软软的液态,这种煤炭固体物质降落到地表后经过再加温就以液态的形式,积聚为一团一团的、一片一片的,就象熬稀饭时表面的漂浮物,漂浮在地球液体的表面上。当然,有一部分煤炭物质是地球处于液态时夹杂在其它物质中的轻物质漂浮到表面形成的。
      又经过一段时间,当地表近乎凝固,太空中又降落一些尘埃,这就是沙粒和细土物质,早到的沙层物质受到高温的作用变成了砂岩层,晚到的沙层物质与晚到的细土物质混合后就形成了土壤层。土壤物质由于受到不同的加温和后来的水积因素也有了红土、黑土、黄土等之分。
      所以,煤炭层本应在土壤和砂岩层之下,但由于火山爆发造成的地层变动,它们的上面可能覆盖一些其它岩层,也可能处于露天形式。在此顺便说一下,煤炭是一种特殊物质,在地球土壤层尚未形成之前就已形成,决不是象以前的说法那样是树木变的。理想的地球结构是规则的、有序的,外表是平整的。
      没有高山,没有大海,只有一个外表包着一层均匀薄水层的自然工艺观赏球。   事实上这种理想地球结构与实际地球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别,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理想地球是只考虑在冷却过程中物质均匀的凝固到地表上,未考虑地球本身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分子振动传递的不均匀性造成地球结构的变化,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地球的当年就象今日的太阳一样,曾有过光辉的形象,它的表面是液态,内部却形成了固态。分子振动传递在固液交界面处会发生更多的横向传递,在液相物质层间发生能量聚集,使一些局部物质温度升高,向表面喷发,形成一些米粒组织、地震或火山爆发以及造山运动。
         在土壤物质没有降落到地球表面之前,地表物质即将由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物质之时,太空中有一些大块的物质(如小行星之类)或密集的、一股一股的物质流迅猛地冲击(降落)到地表上。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冲击能量将地球表面的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局部的地表物质很快变成较稀的液态物质向四周扩展。
      当然它们自身也被熔化,并向四周推动、扩展。在过程即将结束时,由于周围物质的冷却,加上中心物质的推动,后来在地表上就形成了环行山。这种现象在月球上和太阳系其它已经冷却的星球上都存在,这就是环行山形成的机理。   造山运动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地表还是液态时,虽然地球上存在着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现象,但由于地表是液态,喷发的物质很快被液面自动平整,地表上基本上保持平整光滑。
      随着地球温度的下降,空中细小的尘埃(土壤物质)纷纷降落到地表上。它们一方面吸收地表的热量,降低地表温度,使地球冷却速度加快,加速了地表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到来,使地表上形成了一层疏松组织。这种疏松组织极不利于热量传递(在分子振动传递到这一层时容易吸收振动能量,影响有效传递)。
      所以它们就形成了地球的保温层,这样就加大了地球内外部的温差。尤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地球在开始阶段基本上是按照理想地球的凝固进程发展的。大量土壤物质的降落使地球温度迅速下降,当地表温度降到100℃~110℃时,大气层中大量的水蒸气纷纷变成水均匀地降落到地表上形成水层。
      当时的大气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所以水蒸气在100多度时便开始凝结。水层的形成又大大降低了地表的温度,加速了地球的冷却过程,加大了地球内外部的温差。同时它又是一个保温层。这样地球的结构就有了多层性:大气层、水层、土壤层、砂岩层、煤炭层、细石岩层以及地球内部各个岩层。
      各层的物质不同,物质分子直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分子力和分子距离也不同,因此各层的分子振动属性也不同,振动传递也不均匀,所以就必然产生大量的层间横向振动传递,产生能量的局部聚积。早期的地球内外部温度梯度很大,内部物质分子强烈的振动必然要向外部传递,在这种情况下,横向振动也很强烈,地球的浅层内(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内)便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聚积。
      所谓的能量聚积就是物质层的温度升高,局部空间岩层体积膨胀,局部鼓大,膨胀的结果是使地表岩层断裂。当局部空间岩层的温度达到或超过该物质层的熔点时,这些熔岩就会沿着地表断裂缝隙向地面升涌或喷发,这就是所谓的火山爆发。   处在这个时期的地球,由于内外温差比较大,岩浆的升涌频繁,而且是大面积的,火山爆发比较强烈,且很频繁。
      这种现象在整个地球上是遍地开花,频频发生。因此最后在地表上就出现了局部突出或局部洼陷,突出部分叫做高山,洼陷部分成为大海(后来由于水的聚积)。这就是造山运动的成因,也是一些地貌的形成过程。   造山运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球体积突然缩小的因素。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地球这块物质体也是这样。当它的表面瞬间突然降落许多尘埃(土壤物质)和水以后,注意!这个瞬间可能就是若干万年!这样就会给地球的温度带来突然的下降,整个地球的体积就要缩小。由于地球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缩小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表面龟裂现象,即表面收缩快,内部收缩慢,表层出现断裂,内部物质就从断裂处升涌出来,这就是造山运动另一种机理。
      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星球从液态几乎完全变为固态的终了之时,又同时具有温度突然降低的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各种星球在液态时或极低温的固态时,不可能出现遍地开花的地震现象、火山爆发现象和造山运动等,也就是说,这些现象只发生在物质变化的某个阶段中,在这个阶段之前或之后都不会发生。
         土壤物质主要是太空中后来降落的一些物质,另外还有一些是岩石风化、滚动撞击的碎末以及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等。它们的成分不同、颗粒大小不同以及被加热的温度不同而产生的颜色也不同,有些颜色与水积有关。它们本来在地表上是均匀分布的,由于造山运动有些地方升高成为高原。
      有些高原土壤和岩石风化、滚动撞击的碎末,经过雨水冲刷、河流淘洗,由于水流带动能力(或携带能力)的不同,它们的颗粒便以大小不同而进行分别沉积,在低洼处形成了粘土、沙土等各种不同土壤构成的冲积平原。原始的土壤是颗粒大小混合结构形式,后来由于水流的携带作用对它们进行了分离,急流处沉淀的是沙土,缓流处沉淀的是粘土,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结构。
      冲积平原若长期遇到干旱,颗粒小的粘土被风所携带,留下颗粒较大的沙粒,就形成了沙漠。   地球表面上为什么有些地方形成大海;有些地方形成高山;有些地方是平地;有些地方是高原;有些是丘陵;有些是盆地。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结合地震和火山爆发的理论进行解释。
         谈到地貌问题,就不能不谈一下大气层问题。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的结构比较特殊,分子的形状也比较特殊,分子的振动属性也比较特殊,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不稳定状态。据有关资料介绍,12公里以下的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氮、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大,越往上面越少。
      大约到1000公里的上空仍有大气物质的存在。它们的状况可以这样叙述:物质分子质量大的、振动幅度比较小的、振动程度不太激烈的(振频低)、密度比较大的、比重比较大的气体物质,位于大气层的底层;物质分子质量小的、振动幅度比较大的、振动程度稍激烈的、密度和比重小的气体物质,位于大气层的上层。
      在同等温度、压力和其他条件下,它们的上下排位次序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某种气体物质在大气层中的高度是不变的。如果条件有所变化,它们的高度就有所变化。以云团为例,白云高挂在蓝天上,是说白云中的水滴很小,振幅较大,密度小,重量轻,振频高,所以它们被挤兑(漂浮)到最上层的位置。
      乌云压顶是说它的水滴很大,振幅小而密度大,重量大,振频高,所以它们被沉淀到很低的高度,近乎压顶。其它物质也是这种情况,随着大气层的高度不同,它的物质分子振动属性也不相同。   所有大气层物质的存在,都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地球温度的降低,最终都要降落到地球上来。
      当然,地球虽然由于热胀冷缩会变小,但由于大气层的物质降落也会变大。由此我告诉读者:没见过地球的昨天,看看今日的太阳;不知道地球的明天,看看今日的月亮。就象现在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幼儿的今天就是你的昨天一样的道理。弄清了大自然的存在规律,其实大自然并不奥妙。
      一般人容易迷信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大自然存在的真相,一旦他们了解了大自然存在的真相之后,一切宗教、邪说和糊弄人的说教都将非常苍白无力,没有市场可言。

    燕***

    2019-06-01 19:38:34

  • 2019-05-30 13:38:46
  • 1.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水源条件。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内因和必要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和岩性、地震和新构造运动以及某些物理作用等因素。
    2.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型。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有著密切的关系。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乐业地区有大片石灰岩地质,年平均降水量近1400毫米。
    3.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
    4.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的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

    巴***

    2019-05-30 13:38: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理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