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倔强孩子如何教育

首页

倔强孩子如何教育

我儿子6岁,性格特别倔,自我意识很强,让他做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心里就特别不情愿,非按自己的想法做,哪怕是错的,也要先去做,有时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请问,应如何引导他,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的不良行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02 10:50:09
      孩子的脾气不好,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家长应当先检讨自己,在批评孩子前现象向海的优点,多鼓励孩子,然后再要求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责备孩子,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放弃自己。 
    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
      不一定是孩子错哦。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孩子不好,那么也是先和孩子产生“同感”,体会他的痛苦,告诉他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情,然后再谈为什么妈妈不能同意他的决定,或者做适当地让步,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这种“同感不同意”的态度,在现实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
      而且,你一旦愿意和孩子产生同感,孩子也常常会和你产生同感,学会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 对孩子要多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尽量多给孩子以鼓励,尽量多夸他,越是夸她好,她就越能够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她的脾气就会好起来!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
      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借大世界个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能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
      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儿童,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适得其反。
      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过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
      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
      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无原则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东西,让他恢复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
      
      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更多教育信息关注光华鼎力教育集团网站。

    瑜***

    2019-04-02 10:50:09

其他答案

    2019-04-02 10:36:26
  •    教育倔强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的事,但你应该看到,倔强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即表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你若以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就会同你“顶撞”,倘若你听之任之,则更助长其“犟脾气”。
      因此,教育倔强的孩子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行:   一、充分讲清道理 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而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因此,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应该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便能自己处理事情。
      相反,如果父母只简筒单地命令道:“我说这么做你就得这样做”。其结果只是强迫无条件服从自己,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更固执己见。   二、态度必须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再任性蛮吵也不会被接受,千万不能说“求求你,听妈妈的话吧!”这类话。
      这表示父母的无能。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发任性。   三、制定纪律规则爱是至上的,但不能没有纪律。给孩 子订立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 比如晚上几点钟必须关掉电视 上床睡觉以及不许吃零食的标 准等。同时,你应该让孩子明白 你对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真正 的爱心和关心。
         四、不要承认例外要使教育发生功效,就得确立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已制定的规则。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能有时责备,有时原谅。这例外与日俱增.例外就会变为很平常,父母以后再如何努力教育孩子也变得事信功半了。   五、制止任性行为要矫正孩子的任性,有时父母采取强制的手段。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主张纠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时间内给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闹,也不要给任何东西吃,不出三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所给的食物、不再偏食。在这种情形中不迁就孩子的任性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六、适当的惩罚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捣蛋而不听劝戒,有时也可采取适当的处罚。如果完全不采取惩罚,也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他可能受得父母在鼓励他重犯.往后将有过之而天不及。不过,惩罚应适度.要坚决针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错事.而不能伤害他们的人格,更不能损害他们的身体以免发生意外。

    T***

    2019-04-02 10:36:26

  • 2019-04-02 10:18:15
  • 孩子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用硬的,要慢慢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心里信服,接受正确的。

    妖***

    2019-04-02 10:18: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