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沈阳上环医院

沈阳较好的乳腺外科医院有哪些

性别:女 年龄:19 地区:沈阳 沈阳较好的乳腺外科医院有哪些
沈*** | 2017-10-30 11:41:04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7-11-03 03:42:57
  • 沈阳乳腺外科医院有5家,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乳腺外科,每个医院乳腺外科都有技术好,口碑好的医生,建议去网上了解每家医院医生的口碑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医院。
    我*** | 2017-11-03 03:42:57 333 200 评论
    0/300
  • 2017-11-03 03:42:57
  • 沈阳较好的乳腺外科医院有:沈阳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均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

    查看全部>>

    沈阳较好的乳腺外科医院有:沈阳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均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沈阳解放,医院又接收了也始建于1908年10月的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至今。
      在革命战争年代,医院为毛泽东、任弼时、陈云、贺龙、邓子恢、陆定一、罗荣桓等领导治病。在长征路上,曾成功救治生命垂危的周恩来。
      建院百年来,特别是近90年来,中国医大一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医大一院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1995年初,时任院长、现任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高举医院改革的旗帜,首创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改革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卫生界的瞩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同行的肯定,把中国医大一院改革经验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医院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249张,2012年全年门急诊量242.23万人次,年入出院10万人次。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和教授级专家480余人,有193人次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内任职,其中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6人,副主任委员10人,在辽宁省医学会任主任委员34人。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拥有包括PET-CT、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256排CT、双源多层CT、高档核磁共振等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设备。
      2012年共获各级各类课题200项,总经费约2.28亿元,获国家自然基金54项。在权威公布的全国医疗机构科技论文统计排名中, 2011年SCIE收录论文206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14位;2005-2011年连续7年发表国内论文总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前20位。2012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国医大一院排名第16位,位居东北之首。
      2007年在卫生部管理年检查和全国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与竞赛中,我院获东北地区两个第一名。在全国有41个代表队参加的护士大比武中,我院获第五名的好成绩,为此,医院获得2005年度至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
      医院作为辽宁省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同时也是卫生部指定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中心之一和全国4个全国初级创伤救治中心之一,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防治流感、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医院始终冲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发挥着公立大医院的骨干先锋作用。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表彰,特别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医院赴四川三支医疗队,为祖国和人民立了新功,医疗队长罗钢和医疗队员在灾区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
      经努力,构建人民满意医院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省卫生厅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99%,医院2006年参加了“全国健康卫士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其经验在全国反响很大。医院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07年以来,职工中有8人分别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多年来医院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实行优质服务;医院先后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并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辽宁省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等荣誉称号。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目前,中国医大一院承载着昨天的辉煌,沿着既定的航向,朝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沈阳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南湖院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滑翔院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沈北院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总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建设中的沈本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沈溪新城歪头山松木堡村,使用权面积62.58万平方米。
      医院标志涵盖了“中国医科大学”英文缩写“CMU ”,它由“盛京”汉语拼音首字母 “SJ”和医疗行业标识“十”字变形组合而成,它既似一片象征生命与希望的叶子,又似一只象征和平与健康的鸽子。两条律动的曲线象征着盛京人上下一致,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标志的颜色由代表生命的“绿色”、代表科技的“蓝色”和代表纯洁的“白色”组成,寓意着科技蓝托起生命绿。
      医院院训: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
      医院院歌:《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传承
      医院前身是1883年在沈阳兴建的东北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1912年,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司督阁(1855-1936)英国籍苏格兰人,盛京(施)医院创始人。1881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医学传教士医院;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抵达沈阳,创办了东北第一家西医诊所——盛京诊所。
    设备
      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诊治设备6000余台(套),包括亚太地区首台GE Discovery PET/CT Elite、中国首台PET磁共振、中国大陆地区首台256层和640层螺旋CT,以及3.0T磁共振、CT、伽玛刀、X线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平板DSA、3D-4D彩超、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系统VisuMax、大型生化免疫分析仪和共聚焦电子内镜等。
    技术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为广大百姓提供了从辅助生殖技术到临终关怀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现有国际水平医疗技术95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313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278项。
      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辽宁省影像医学中心、辽宁省康复医学中心、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辽宁省肝病研究治疗中心、辽宁省血液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辽宁省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中毒诊治中心、辽宁省内镜诊治中心、辽宁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等近二十个省级医疗诊治和培训中心设在医院,为推动辽宁省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相关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近300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分别是: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
      ·内镜诊治中心在国内外率先开展EUS辅助消化道隧道技术,结合隧道内EUS治疗消化道疾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隧道式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剥离  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
      ·普通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普通外科疾病、多镜联合治疗胆道疾病、胰腺肿瘤新型治疗等多种先进技术。
      ·普通外科通过系列减重手术和主流代谢病手术,建立了以外科手术为中心,内分泌科、营养科和心理科多学科技术协作的减肥治疗体系。
      ·胸外科开展单操作孔腔镜肺癌根治术及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患者恢复等诸多指标,均达到国际文章报道的平均水平之上。
      ·关节镜联合单髁置换术(UKA),将骨科、微创外科、运动创伤学科的技术相结合,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放射科开展基于迭代重建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达60%,真正开启了冠脉CT检查的绿色、环保、无创之门。
      ·妇科开展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先成立全国唯一的盆底及泌尿专业病房,已开展各类盆底及尿控手术3000余例,是国内完成全盆底重建手术最多的单位。
      ·产科以母胎医学为载体,向全国推广了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和采用卡孕栓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成果;采用有创呼吸、循环监测技术和血滤技术等进行围产急救;探索胎儿医学研究,开展孕早期NT测量、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绒毛、羊水、脐血穿刺)、孕中期系统性超声筛查及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细胞遗传学及部分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FISH等)等;胎儿异常的MRI产前诊断水平居国外先进水平。
    科研
      2013年,医院共获得科研项目181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88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3项,总课题经费1812万元。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501余篇,其中SCI文章突破265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情报所国内医疗机构发表论文统计结果:2012年该院发表论文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1025篇; 被SCI收录234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22位,较2011年(24位)上升2位。
      医院在四个领域获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建设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郭启勇教授《辽宁省肝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云会教授《辽宁省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窦晓光教授《辽宁省肝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辽宁省产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彩霞教授牵头申报的项目《常见高危胎儿诊治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建立与优化》获2014年度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获经费资助1264万元。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十三个:内科学(传染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泌尿外科)、外科学(神外)、妇产科学、眼科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以及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一个:内科学(血液病)。医院同时还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妇科肿瘤与高危妊娠重点实验室。医院中医科还入选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成立了盛京医院实验研究中心,同时,还实施了“盛京自由研究者”计划,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后到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设立博士创新基金,举办盛京科研精英沙龙,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教学
      医院拥有临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20个,三级学科32个;临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级学科24个,三级学科37个,并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
    医院已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来院讲学交流的专家百余人次,并实施“盛京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医院还编辑出版了《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实用药物与临床》、《现代医院管理》等国家级刊物。
      医院每年承担着24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班以及临床医药学院等2500余名学生的临床理论课、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
    医院对于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对于教学质量严格管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医院还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两门(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门(放射诊断学、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薛辛东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二版)),省级精品课八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儿科学、诊断学、传染病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四门(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中医学、诊断学),省级视频公开课一门(营养、健康与文化),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个(放射诊断学、妇产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团队、小儿内科 ),省级专业带头人一名(郭启勇教授)、省级教学名师两名(郭启勇教授、刘彩霞教授)。医院的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学基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0万。
    管理
      医院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深化医院内部改革,调整管理战略,创新服务理念和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途径,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收效。
      多院区管理一体化
      医院的“南湖院区”、“滑翔院区”、“沈北院区”,在医院和科室双层面共用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管理的一体化,保障了多院区的文化理念统一、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医疗服务的优势。
    综合管理大部制化
      2006年,医院为推进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扩大了单一部门的业务范围,把多种有联系的业务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中,人力资源部合并了政策研究室和人事科,医务部合并了住院部、门诊部、医患协调办公室和信息科。
    干部考核全面化
      2004年,医院引入360度干部考核机制,并逐年修订完善。考核通过对被考核干部进行上级、同级、下级、服务对象和自我五方面评价,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评过程渗透了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传达了医院对被考核干部的要求。通过考核,中层干部能够明晰自身职责与岗位要求,最大可能的发挥自身作用,达到自觉敬业和自我提升。
    护理管理垂直化
      2005年,医院全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通过构建责、权、利统一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
      引进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己成为城市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医院从2006年引进社会专业公司参与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按照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盛京医院积极探索延伸医疗服务的新模式,相继签署了盛京(盘锦)医院、盛京(丹东)医院、盛京(大连)妇女儿童医院、盛京(东戴河)医院,极大提高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地方新城区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区域性大医院的辐射功能。
      2013年6月18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正式成立,首批签约成员单位8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医院集团通过公立医院托管、私立医院托管、医疗服务合作等方式输出盛京医院管理模式,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集团内形成良性、有序的内外部竞争机制,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健康与医疗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在整体提高集团内部各医院的医疗与健康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同时,能够深入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该院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民生。12月29日,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辽东湾分院正式落成并开诊。
    2013年,“盛京医疗联盟”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成员已扩展至全国10省区共100家联盟医院,充分发挥了大医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使城市卫生资源能够切实得到整合及辐射,真正缩小了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差距。
    创新
      作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示范医院”,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目前,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已全部应用电子病历,形成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临床路径管理、门诊电子病历与预约挂号、科室信息集成、信息化优质护理与管理、医疗管理及质量控制、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管理、医院运行综合查询、医院办公自动化、无线网络应用等特色数字化医疗模式。
    2010年11月,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医院隆重召开。行业内300余家医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医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独具特色的“盛京模式”。
    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分别通过卫生部医政司组织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的7级验证和HIMSS(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协会)的电子病历使用评估等级的最高级7级验证的医院;医院还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电子病历平台互联互通四级测试的医院,标志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稳步走在全国的前列,与国际接轨,并达到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2012年,医院在全国首推居民“二代身份证”作“虚拟就医卡”,为病人建立实名健康档案,应用自助挂号、交费系统,有效减少了患者非医疗等待时间。
    医院开展的多项医疗质量管理项目,形成了“对内以员工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轴线”、“对外以患者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轴线”的自反馈式管理模式,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质量管理需要紧密结合。
    文化
      13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盛京人探索求进、勇担重任的执着精神,这种宝贵的文化凝聚,使广大员工对医院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构建了盛京人的精神家园。从司督阁先生最初的施医布道到如今盛京的社会担当,医院秉承“做和谐环境的制造者,做优质服务的提供者”的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向世人展示出盛京医院是一所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立大医院,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服务社会,解政府所难,情系民生,推动了区域医疗服务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以精彩纷呈的盛京文化盛事为载体,医院开创了具有盛京医院特色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包括拍摄电视系列剧《盛京医院的故事》、高清院歌MV,举办盛京春节联欢会、艺术节、运动会,创办《盛京周刊》和《盛京TV》等诸多文体活动。
      医院还通过连续十年引进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评估;进行全方位满意度调查;创新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星级科室”评比活动;举办“做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医患沟通大赛” 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医院将2014年定为以提高员工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为宗旨的“职业素养提升主题年”,极大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文化兴院、文化强院,实现真正的内涵发展。
    担当
      凭借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和“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医院,为辽宁省培养了大批医疗管理和高级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医院不断探寻发展新路,充分运用数字化医院优势,打造无边界的医疗服务,成立了盛京医疗联盟和全国首家健康管理平台——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医院成为卫生部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联络医院之一;全省医政医管管理干部医院管理实战培训班在院开班,将盛京医院管理实战实例系统完善地传授给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2013年,长江商学院医院卓越领导者课程班在该院举办了“走进盛京医院——中国公立医院院长战略管理论坛暨实践经验分享”专题培训;“北京大学——辽宁卫生管理高级课程项目”培训班开班仪式及首次课程培训在院举行。
      在医院蓬勃发展、走向国际化城市大医院行列之际,凭借强大的医疗技术和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辽宁省首家涉外医疗服务机构——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设立在医院。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精通外语的高级医护团队,有效地解决了外籍人士的就医困扰,为推动沈阳市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城市国际化进程和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近年来,在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第十二届全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抗击柯萨奇病毒、“非典”、“甲流”疫情,手足口病救治工作,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玉树县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数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前,盛京人承继了先辈以“天下为己任,生民为至亲”的人道精神,全员上阵,不计私利,前赴后继,续写了百年史诗的光荣新篇。
    荣誉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医院教职员工共同的信念;“团结敬业,严谨求实,仁爱守信,技精图强”是每个教职员工恪守的医院精神。
    2013年,院长郭启勇作为辽宁省医疗卫生行业唯一一位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2007年除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李克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慰问医务人员,使盛京人得到极大的鼓舞与鞭策。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到医院视察,盛赞盛京医院条件好、水平高,鼓励大家应用好信息技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医院的新路子。
      2012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马晓伟、刘谦视察医院,对医院多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指导。陈竺部长实地视察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情况,听取了医院工作汇报,并与医务人员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入座谈。陈竺部长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及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医院的信息管理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先进经验并感谢医院在医改过程中为医疗信息化所作出的贡献:“盛京医院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服务,来改善管理,让医院成为和谐环境的制造者,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医院每一处都渗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看到患者对这家医院医务人员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2010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视察医院信息化建设后给予了高度肯定:“今天我看到了盛京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使我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更使我增加了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信心。”
      2013年,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来院进行专题调研。
      医院荣誉: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三级甲等医院(首批)
      全国百佳医院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
      全国卫生系统百家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全国院务公开试点单位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唯一定点医院
      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10年度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
      2010年卫生部改革创新医院
    沈阳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是集肿瘤防治、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卫生部“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导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1个(临床护理),省级重点科室6个(大肠外科、乳腺外科、头颈外科、妇科、胃外科、临床护理),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大肠癌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肿瘤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管癌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肿瘤分子靶标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辽宁省抗癌协会、辽宁省肿瘤防治办公室、辽宁省肿瘤微创治疗中心、辽宁省肿瘤医学影像质控中心、辽宁省乳腺癌防治中心、辽宁省滋养细胞肿瘤诊治中心、辽宁省肿瘤护理培训中心均设在院内。
      医院占地面积415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医院编制病床1500张,拥有肿瘤外科病房9个,肿瘤妇科病房4个,肿瘤内科病房6个,放疗病房3个,血液生物治疗科和中西医结合科病房1个以及医技科室9个。
      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医院规范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头颈肿瘤、大肠癌的诊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胃癌、卵巢癌、绒癌、恶性淋巴瘤及肿瘤放射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科研方面,近年来该院共承担国家、省、市课题230余项,获省科技成果70项,省科技进步奖4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3项。被SCI收录论文47篇,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98篇。
      近年来,医院接收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医学院、沈阳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市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吉林市北华大学10所医学院校的本科实习学生共计208人,专业涉及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病理、检验、麻醉、药剂等。2001年,该院成为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拥有硕士生导师28人,共培养出93名研究生,包括肿瘤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六大专业,涵盖大肠科、乳腺科、头颈科、内科、妇瘤科、放疗科等19个科室。2012年6月6日,该院隆重举行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签字揭牌仪式,标志着该院开启了一个院校合作模式的全新里程碑。2012年6月,该院又获批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承担博士生带教任务。
      医院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分别与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病院机构九州癌中心、匈牙利国家肿瘤研究所(布达佩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约瑟夫•斯蒂芬研究所、土耳其伊兹米尔Ege大学、法国图鲁兹癌症治疗中心和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医学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作为集肿瘤防治、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中心,该院在肿瘤微创治疗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员储备,对各系的腔镜手术及诊断技术均已熟练掌握及深入应用。三年来,该院共开展微创手术8244人次,其中外科开展微创手术2448人次,内窥镜开展5012人次,介入开展784人次。
      2012年伊始,肿瘤医院获批成立辽宁省肿瘤微创治疗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促进全省肿瘤微创手术的开展与提高肿瘤微创手术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5月,“第二届辽宁省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高级培训班暨北方肿瘤微创手术规范化巡讲(沈阳站)”在该院成功举行,不但提高了该院的影响力,也为微创治疗观念在北方基层医院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院具有健全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护理工作在探索和创新中发展。近年来,护理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有计划地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服务活动,实施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依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有效配置临床护理人力,实施科学化岗位管理;致力于提高护士专业服务的技能和水平,建立规范化的护士“三基三严”及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规范化的健康知识教育,保障肿瘤患者的诊疗安全,建立明确的患者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加强护理学科能力建设,推进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理团队核心竞争力,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专业、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005年医院护理部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殊荣,2012年5月该院内二科病房荣获“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12年7月该院护理部临床护理专业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辛勤耕耘,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卫生部文化委授予的“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怀揣着梦想与信念,本着“精诚、专业、仁爱,成就生命所托”医院精神,辽宁省肿瘤医院已经在沈阳这座古老的城市走过了三十余载春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省肿瘤医院将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通过人本管理、人文关怀、倾注对生命的关爱,努力实现“零缺陷”优质服务的既定目标,以高度自觉的人文精神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高品味的医疗、护理环境,全力打造“人文科技医疗、人文关怀服务、人文医学环境”的服务神韵,为医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群众满意的肿瘤专业医院而努力!
      一、 人才队伍
      医院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92人,正高职称136人,副高147人,博士64人,硕士167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8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人选10人、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82人,省级学术团体主委15人。
      近年来,医院着力加强领军人才的扶持力度,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大投入,以项目带动人才成长,全力打造领军人才。稳定并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弥补人才断层,使人才队伍健康持续发展。医院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完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推进、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点的建设,通过带教的同时,促进医院的人才素质的提高。
      二、先进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辽宁省肿瘤医院目前拥有医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25565万元,数量3500余台/套,其中拥有PET-CT、3.0MR、高档多层螺旋CT、DSA、ECT、直线加速器、DR及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系统等百万元以上设备51台/套,为医疗诊断的准确、高效提供了保证。
      三、技术与实力
      大肠癌的综合治疗
      在国内首创腹膜外平坦型人工肛门造设术,首先提出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首先开展全盆腔脏器切除及后盆腔脏器切除术。2006年开展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累计手术病例800余例。目前,大肠外科已成为国内一流微创外科中心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肛门腹壁免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双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与纤维结肠镜双镜联合结肠息肉手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行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大肠癌微创手术、大肠癌新辅助治疗、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等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胸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的综合治疗研究、术前化疗手术或加放疗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开展了术前彩超下空心针确诊,根据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同时将保乳手术与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完美结合,对早期乳腺癌开展了微创治疗;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了乳房切除术后利用自体组织及异体组织的即刻及延迟的乳房再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与功能重建。近年来,共应用显微外科完成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100余例,包括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舌再造、修复软腭和下咽,是国内完成该手术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颅面联合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前上纵隔暴露治疗胸骨后、上纵隔良恶性肿瘤,食道拔脱咽胃吻合等技术水平也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科室在喉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口腔癌以及头颈肿瘤个体化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上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
      妇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遵循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宫颈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晚期卵巢癌联合脏器切除术以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综合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引入微创治疗理念,在省级肿瘤医院系统率先开展了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包括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放疗方面,具有独特的腔内一体化治疗手段和最新的体外适形放疗技术,使得70%以上的晚期宫颈癌的病人得以救治。
      胸部肿瘤的治疗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胸外科逐步成为由两个病区和辽宁省食管癌重点实验室组成的技术先进、肿瘤专科特色鲜明的学科。开展以手术为主的包括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胸部肿瘤综合治疗,肺癌、食管癌的术后生存率居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可完成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和胸壁肿瘤等各类胸部肿瘤择期手术1000余例,包括气管肿瘤切除术、支气管气管成形术、肺动脉成形术、隆突再造成形术、结肠代食管食管癌切除术、残胃代食管食管癌切除术、上段食管癌并(半)喉切除咽胃吻合术、食管癌现代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等各种高难度术式。近年来成功开展胸腔镜辅助(VATS)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微创根治切除术和胸腔镜、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术等微创手术,居省内领先水平。食管癌的手术例数和水平省内领先,食管癌多野淋巴结清扫等复杂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12年,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EBUS-TBNA),该技术为国际先进诊断技术,以微创手段为众多胸部疑难疾病患者提供了明确病理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多学科合作
      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而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推行肿瘤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国内外的肿瘤治疗中心均相继采用MDT的模式进行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就每一个病例进行充分的探讨,建立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疗效显著提高。此外,通过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肿瘤诊治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经过多年发展,该院大肠外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在颅脑恶性肿瘤胶质瘤、淋巴瘤等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学科综合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2012年8月29日,医院成功举办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成立大会。淋巴瘤MDT学术交流平台的成立,展现了医院在淋巴瘤诊治方面飞速发展,促进医院淋巴瘤学科发展与国内外与时俱进,更快地提升学科实力及影响力并造福于广大患者。
    罗*** | 2017-11-03 03:42:57 350 19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相关医院推荐

  • 医疗健康相关知识
医院名称:天津华兴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医院
电话: 022-63399000 
地址: 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180号 
医院简介:  天津华兴医院位于滨海地区大港生活区内,始建于1971年,1974年搬迁到天津大港。前身为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职工医院,2004年7月与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脱离,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历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下辖开元里卫生所、育秀街门诊部、...了解更多 >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