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读书三境界

首页

读书三境界

请问读书三境界的具体说法及提出者的身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6-06 19:21:48
          说明,以下内容是在网上摘录而成。
        读书无止境,但读书有境界。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早为广大读书人所熟悉的读书三境界。 徐宗文先生在谈到学习的目的时,把“为知、为己、为人”称为读书的三重境界,其含义是: 为知,指读书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读书人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事来对待。博学从而多才,这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这是古今读书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 为人,指读书要“为黎民百姓”,即周恩来少年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为第三境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深刻阐明了“为人”是读书人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最高境界。
       王世发先生提出的读书三种境界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为第一境。说的是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为第二境。即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物我为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为第三境。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

    飞***

    2005-06-06 19:21:48

其他答案

    2005-06-07 23:01:16
  • 本人认为读书的三境界是:迷、禅、悟。第一境界是发现困惑,第二境界是思考探索,第三境界悟出道理。

    教***

    2005-06-07 23:01:16

  • 2005-06-07 14:52:41
  • 王国维说的比唱的好听,古人的话不可全信。
    我认为应当是:
    第一境:?
    第二境:……
    第三境:!
    

    云***

    2005-06-07 14:52:41

  • 2005-06-07 11:57:12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潇***

    2005-06-07 11:57:12

  • 2005-06-06 23:22:37
  •   读 书 三 境 界
    --------------------------------------------------------------------------------
    吴元栋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是一段很著名的词话。作者用具象的画面相当深刻地描述了做事业的学问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是层层递进的,以“无意而得之”的境界为最高。
         我读宋人笔记,久而发现,读书有三境界。   第一境是“开卷有益”。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云:   “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这一境界意在功利,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自颜如玉”是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宋太祖读“御览”,无非为了经邦纬国,要从书中参考政之得失、国之兴亡。功利目的,皎然可察。   第二境是“厕上读书”。欧阳修的《归田录》云:   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谢绛)亦言:“宋公垂(宋绶)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这一境界已超脱功利,读书纯属嗜好,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故高于“开卷有益”。
      三人中,钱惟演的读书习惯稍嫌刻板,欧阳修的“三上”仍未脱功利之形迹,惟宋绶的厕上读书最为有趣,憨态可掬,品位最高。   第三境是:“以诵佐酒”。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云:   子美(苏舜钦)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杜衍)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沛,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将读书当作下酒的菜肴,无怪乎其岳丈知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苏子美的读书不只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已化为其生命的一部分。读书到了思与神接、物我两忘的地步,这种境界自然要更高于“厕上读书”了。 。

    h***

    2005-06-06 23:22: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