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银元为什么又叫“大洋”?

首页

银元为什么又叫“大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1-23 20:31:37
    银元原本来自于外国,而我们又称老外为洋夷,所有我们就称他们的钱为洋钱了,最早就是西班牙的“本洋”,再接着是墨西哥的“鹰洋”,最后就是我们自己的“龙洋”。这些钱统称为“大洋”。 
    详细过程: 
    中国自1436年起采用银铜货币体制,主要货币为白银。中国使用的白银多铸成锭状,以重量(两)为单位。至明、清与西方贸易,从外国流入之白银多为铸造成硬币之银圆。早期的银圆多为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之西班牙圆,在中国被称为“本洋”。后来输入的银圆则有墨西哥独立后铸造,有鹰为标记的“鹰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样。银圆在中国逐渐受所欢迎,间接影响清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于是清政府在光绪年间起亦开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银圆。清政府的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蓝***

    2009-01-23 20:31:37

其他答案

    2009-01-24 01:05:38
  •   洋钱是清代对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的称谓。又称番钱、番饼。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欧洲是最早铸造银币的地区,远在9世纪就有银币出现,但大量铸造则是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墨西哥之后。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东方,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
      在多达数十种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洋钱流入中国后,因其按枚计值,便于应用,民间使用日益广泛。缴纳钱粮和商贾交易,都普遍使用洋钱。甚至有先将银两兑换洋钱,再将洋钱兑换制钱使用的情况。
      它与中国银两和制钱的比价也逐渐上升。1833年(道光十三年),洋钱一枚,通常可作漕平七钱三分,价昂时可作七钱六分; 1837年时可换八钱一二分。每枚洋钱所值制钱, 1814年为七百二三十枚(粤、闽一带)至八百余枚(江浙一带),1843年为一千三百文,50年代为一千四五百文,1855年(咸丰五年)昂至一千八九百文, 1857~1858年后才有所回跌。
       终清一代,流入的外国银币估计约为十一亿元,其中墨西哥鹰洋占有数额较大,约为四五亿元。光绪中叶,中国自铸银元后,流入的数量稍受影响。1914年颁行《国币条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它在成色、重量方面比清朝自铸银元更合标准,因而在中国城乡广泛流通,鹰洋居于重要流通货币的地位才有所改变。
      以后洋钱或由于移运出口,或被熔化,数量日渐减少。 为区别,本国铸造的叫现洋,大洋。虽然叫“洋”已经完全不“洋”了。 。

    黑***

    2009-01-24 01:05: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收藏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