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首页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12-04 12:10:10
  •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萧关”,唐时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候骑”,侦察情况的骑兵;“都护”,汉代官名,这里指守卫边塞的最高军官;“燕然”,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诗人袭用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中的“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句,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e***

    2014-12-04 12:10: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