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有谁知道怎样能医好痛风病?

我有个朋友得了痛风病平时发病时间很难受有谁知道怎样能医好痛风病?
3*** | 2004-10-11 15:59:41

好评回答

2004-10-11 16:09:31
海*** |2004-10-11 16:09:31 61 1 评论
您好!下面的内容仅供您参考:
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2003-11-25 15:31:54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它曾被称之为“宫廷贵族病”。“痛风”在中医古籍中曾有相同病名的记载,如《格致余论》、《张氏医通》中都有“痛风”一病,但它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与血尿酸过高有关的痛风,非属一病。由于患者常以关节疼痛就诊,所...

查看全部>>

您好!下面的内容仅供您参考:
痛风病的中医治疗 

  2003-11-25 15:31:54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它曾被称之为“宫廷贵族病”。“痛风”在中医古籍中曾有相同病名的记载,如《格致余论》、《张氏医通》中都有“痛风”一病,但它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与血尿酸过高有关的痛风,非属一病。由于患者常以关节疼痛就诊,所以中医将其归入“痹证”范围,其中又包括了中医的“痛风”、“白虎历节”、“脚气”、“石淋”、“关格”等的症状。痛风病日久,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 

  一、急性期 

  1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以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乌头汤加减。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2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3痰(湿)阻血瘀型: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红色,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龙、牛膝各20克,五灵脂、川芎、没药、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虫、蜂房各6克,乌梢蛇、白芥子、僵蚕各10克。 

  4血热毒侵型:关节红肿痛,病势较急,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痛风止痛汤(经验方)加减。生地、红藤、川牛膝、金钱草、土茯苓、金银花各30克,丹皮、黄柏各10克,虎杖、赤芍、车前子(包煎)、路路通、水牛角各15克,地龙12克,生甘草9克。 

  5肝郁乘脾型:头眩、胸闷憋气、烦躁易怒、脘腹胀满、肢节酸楚、肿胀、结节,下肢沉重、精神紧张加重,舌红苔薄,脉弦数,治以舒肝泄热、健脾祛湿,疏肝解郁消骨汤(经验方)加减。柴胡12克,红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丹皮、木瓜、夏枯草、元参各10克,龙胆草、黄芩、黄柏、木通、丹参、萆各15克,元胡、黄芪各20克。 

  6脾虚湿阻型: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而小数,治以健脾祛湿,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蓄、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7肝肾亏虚型: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遇劳遇冷加重,时有低热,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二、迁延活动期 

  1湿痹稽留型:急性期不愈,湿热流注,关节痹阻,红肿胀痛,痛风石、尿结石生成,治以清化湿热,活血散结。宣痹汤加艾叶、全虫、生草乌、生半夏各10克,生南星15克。 

  2脾胃虚弱型:脾虚运化湿浊功能减弱,代谢产物蓄积不化,湿浊流注关节郁久化瘀,湿瘀相合是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基础,所以,尿酸高而不降,有痛风石,关节肿胀活动不利,治以补脾益气,化痰除湿。运脾渗湿汤加黄芪、泽兰各20克,防己、灵仙各15克,丹参30克。 

  3瘀血型:病久迁延,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治以化痰祛瘀,搜风通络。身痛逐瘀汤加穿山甲、地鳖虫、祁蛇10克,法半夏15克。 

  三、间歇期 

  1脾虚湿滞型:症状缓解,但血尿酸仍明显高于正常值,此时要继续治疗。治以益气健脾,泄浊化瘀,尿酸平降剂方(经验方)加减。土茯苓、忍冬藤、滑石粉、生苡仁各30克,泽泻、丹皮、当归、赤芍、黄柏、川芎、防己各10克,苍术15克,半夏12克,党参20克。 

  2正虚邪恋型:关节炎症和体征已经消失,血尿酸仍增高,神疲乏力,反复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濡弱,治以补气养血,舒筋通络,三痹汤加减。人参(兑服)、白术、炙草、五味子各10克,当归、茯苓、熟地、怀牛膝、川断、杜仲、赤芍各15克,黄芪30克,陈皮、防风、秦艽各9克,细辛3克,川芎、独活各12克,桂枝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3脾肾不足型:痛风诸症缓解,但仍腰酸膝冷,畏寒水肿。治以健脾护肾,祛湿扶正巩固疗效,加味四妙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萆、赤芍、地龙、全蝎、寄生、知母各15克,防己、泽泻、茯苓、川断各10克,薏苡仁20克,金钱草30克,生黄芪、山药各15克。 

  上述方药均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痛风病情甚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无症状,有的缠绵不愈甚至发展到痛风性肾病,在痛风早期又容易与其他关节痛混淆。所以,采用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缓解症状,降低尿酸,巩固疗效有明显优势。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以及单方、验方、食疗方。 

  一、中成药 

  1新癀片功能: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2莶丸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利关节。适用于各型痛风,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人参归脾丸功能:养血健脾,适用于正虚邪恋型痛风。每次1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 

  4四妙散功能:化痰通络,理气止痛,适用于痰阻血瘀型痛风,每次3克,日3次,姜汁送服。 

  5金匮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偏阳虚者。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二、单方、验方 

  1车前子(布包)3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各型痛风患者。 

  2土茯苓30~60克,大黄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3桑枝500克,络石藤200克,忍冬藤、鸡血藤、海桐皮各60克,莶草、海风藤各100克,煎水沐浴,治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三、食疗方 

  1防风薏米粥防风、薏米各10克,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防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2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即可服食,防治痰阻血瘀型痛风。 

  在应用上述内服外用药的同时还可配合针刺疗法,如火针放血、三棱针点刺以及推拿疗法等。为了自己的健康,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适时锻炼,平时多饮水,这些是预防痛风病的好方法。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4-10-11 19:42:26
  • 痛风之成因及中医治疗 
      痛风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文明病。依据近年来的统计发现,三十岁以上的国人两成以上有尿酸过高的情形,而尿酸过高的患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会发展成为痛风。基本上,血中尿酸浓度越高,得到痛风的机会也就越大。
    
    
      ●发病成因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痛风是人体对普林的代谢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减少,造成血中尿酸增加,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中,而促使关节发炎肿痛。典型的患者是...

    查看全部>>

    痛风之成因及中医治疗 
      痛风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文明病。依据近年来的统计发现,三十岁以上的国人两成以上有尿酸过高的情形,而尿酸过高的患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会发展成为痛风。基本上,血中尿酸浓度越高,得到痛风的机会也就越大。
    
    
      ●发病成因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痛风是人体对普林的代谢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减少,造成血中尿酸增加,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中,而促使关节发炎肿痛。典型的患者是中年男性,在夜间睡眠时因为下肢关节的剧烈疼痛而惊醒,发病的关节有明显的发热、发红与肿胀,而以大脚趾关节为最常侵犯的部位。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白虎历节风」的范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关节炎。
    
    
      ●治疗
    
    
      在治疗上,西医常用秋水仙碱、消炎镇痛剂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处理痛风病人,基本上疗效不错,但是过敏体质及肠胃不适的副作用颇为常见。事实上,中医也有许多方药可以处理痛风,像是急性的痛风关节炎发作,可依病情选用当归拈痛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白虎加桂枝汤或四妙丸等,通常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另有一类痛风病人是属于虚胖水肿的体质,亦即是肥胖而肌肉松软,易流汗、常疲劳、常感腰以下沉重,甚至劳累后即出现下肢水肿,这类病人可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来控制尿酸,也多少能达到减重及改善疲劳的效果。而研究文献也指出,土茯苓、萆薢可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薏苡仁、泽泻、车前子、大腹皮、茯苓皮等中药则有助于尿酸的排泄,这些药物经过适当的配伍后,可用于痛风的间歇期来降低尿酸。
    
    
      ●食疗方
    
    
      痛风患者对饮食一定也要有所讲究,基本上要多喝水少喝酒,尽量不要吃普林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小鱼干、吴郭鱼、白带鱼、四破鱼、虱目鱼、鱿鱼、干贝、牡蛎、高汤、黄豆芽、芦笋、香菇等,家畜肉类食品及豆类的普林含量也不少,不宜多吃。但是痛风患者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像蔬菜水果类则多吃无妨,以下也介绍两道有助于痛风患者的食疗方:
      一、薏仁粥
      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二、冬瓜汤
      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
      
    
    一样的天空网
    
    
    
         饮食原则:痛风病人应长期控制嘌呤的进食量,急性期相对地说时间较短,应给予忌嘌呤饮食,以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一般每周可采用2天忌嘌呤饮食,5天低嘌呤饮食。低嘌呤饮食一天嘌呤的摄入量限制在100-150毫克以内。低嘌呤饮食中即使含嘌呤量低的食物或允许少量食用的某些鱼、肉、鸡等荤菜,烹调时应用汤生煮,使能有部分嘌呤溶解在汤内,然后弃汤食用以减少嘌呤的进食量,饮食中应采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并以蒸、煮、炖、川等用油量较少的烹调方法。总热量应较正常饮食略低10-15%,以免肥胖。蛋白质的进食量限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以免增加体内尿酸的形成。采用少油饮食,进食高脂肪饮食可使尿酸排出减少,体型肥胖病人还应逐渐减轻体重,但应注意避免产生饥饿性酮症;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因无论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机酸的增加均能使尿酸排泄减少。采用少盐饮食以避免引起尿酸钠积聚在关节及其他组织。酒精饮料应严加控制,多食用含水量高的瓜类、水果等碱性食物,并饮用大量水分维持一定的尿量,有利于尿酸盐的排出。
    
    
    r*** | 2004-10-11 19:42:26 48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