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酒精肝的治疗

我爱人最近检查肝功能发现各项指标都超标有几项超出十几倍,怎么治疗
水*** | 2007-08-20 17:23:43

好评回答

2007-08-20 17:25:23
生*** |2007-08-20 17:25:23 169 76 评论
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μ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

查看全部>>

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μ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于2.0,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其升高可达12.5+5.2%。并有γ-GT,谷氨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酒精性肝炎有哪些并发症:

  (1)肝衰竭: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象。常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2)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程度重,肝脏明显肿大,腹痛,发热,胆红素和AKP明显增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异常。

  (3)Zieve综合征:本病的三大特点为黄疸、高脂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可视为酒精性肝炎的一种亚型,停饮酒后,症状可消失。

  (4)乙醇性低糖症:进食量少的病人,在大量饮酒后,可出现血糖过低现象,伴有心悸出汗,神志丧失和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有良好效果。 

酒精肝治疗 

  所有酒精性肝炎病人均须永久戒酒;给予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恢复。有肝昏迷征兆者,应给予低蛋白或无蛋白饮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应静脉补充热量(以葡萄糖为主),多种维生素A、B族、C、D、K,补充叶酸和钾盐。最近根据本病的免疫机制理论,认为大剂量激素可降低酒精性肝炎,特别是降低肝性脑病者的死亡率,但对病程无影响。对重型酒精性肝炎病人,适当补充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制剂,以改善全身状况,纠正负氮平衡。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7-08-20 17:38:06
  • 治疗原则:
    
    戒酒
    
    50%的嗜酒者有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大、AST和ALT中度升高、AST/ALT比值接近3。主要治疗方法是戒酒和积极营养支持,  
    但这并不能提高严重酒精性肝炎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轻症病人血清胆红素<100μmol/L,3年生存率为78%,药物治疗不能明显改善预后;严重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指标是判别函数、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肝活检。1个月病死率高达50%,用常规治...

    查看全部>>

    治疗原则:
    
    戒酒
    
    50%的嗜酒者有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大、AST和ALT中度升高、AST/ALT比值接近3。主要治疗方法是戒酒和积极营养支持,  
    但这并不能提高严重酒精性肝炎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轻症病人血清胆红素<100μmol/L,3年生存率为78%,药物治疗不能明显改善预后;严重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指标是判别函数、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肝活检。1个月病死率高达50%,用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降低其病死率。
    
      酒精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①戒酒,加强营养;②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确定哪些患者需要药物治疗;③药物治疗。近20年来,几种药物被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他们均作用于酒精性肝病病理生理学的几个关键步骤。一些药物作用于高代谢状态,降低耗氧量,预防缺氧,减少组织损伤;抗炎药物作用于酒精性肝炎的白细胞,降低局部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的活性以及侵入肝内的炎症细胞的活性;枯否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可以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生成,进而导致肝脏产生炎症和细胞凋亡。是否应用抗氧化剂和抑制枯否细胞功能药物尚在讨论中。氧化应激不仅能刺激产生细胞因子,还能通过脂质过氧化促进肝细胞损伤。因此抗氧化剂主要用于慢性酒精性肝病的长期治疗。
    
      在所有酒精性肝炎治疗药中,最有效的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但不推荐用于所有高危患者。对于不适于应用类固醇的患者,可选用己酮可可碱,亦可应用中链甘油三酯肠道营养加皮质类固醇或己酮可可碱。慢性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可应用抗氧化剂,其他如S-腺苷基-蛋氨酸可能有效,这些药物以及其他药物正处于研究阶段。
    
    中药疗法----对症下药
    一、湿热蕴结
    
       症状:身目小便俱黄,  
    发热口渴不欲饮,口苦,恶心呕吐,食后作胀,嗳气不爽。或腹部胀满,或胁下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或塘垢,舌质红,苔厚腻或兼灰黑,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30g,板子、云苓各15g,大黄、车前草、厚朴各10g。热甚苔黄厚者,加黄柏、黄苓、板蓝根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湿热并重者,上方合连朴饮、甘露清毒丹加减;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降逆止呕;脘腹胀问者,加积实、木香、大腹皮以行气导滞。因脾气虚者,合香砂六君子丸;右胁疼痛较甚者,加柴胡、黄羊、郁金、玄胡、川楝子以疏肝行气止痛;刺痛者加地鳖虫、士不留行、穿山甲以活血化瘀;若兼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加减。对苦寒泻下药的应用,要注意热的程度和变化,以免过量而产生变证。
    
      如症见身目俱黄,心中懊恼或热痛。鼻燥腹满,如不欲食,时时欲吐,治宜清利湿热,解酒毒。若脉浮滑,欲吐者,先探吐。脉沉滑而腹满大便秘者,方用桅大黄汤:桅子14枚、大黄50g,枳实5枚,豉1升。若变成腹胀,渐至全身面目俱肿者,急须培土、宜霞香扶脾饮;炙甘草、霍香、厚朴、大黄、木香、半夏、陈皮、麦芽,日二服。下之,久久成黑疽,症见面青目黑,心中嘈杂,大便色黑,皮肤不仁,脉微弱、方宜桅子大黄汤去大黄合犀角地黄汤。
    
      二、胆热瘀积
    
      症状:黄疸胁痛,高热烦躁,口干口苦,胃纳呆滞,恶心呕吐,腹满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糙,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利胆化痰。
    
      方药:加味温胆汤加减。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大黄各10g,银花、连翘各15g,蒲公英、茵陈各20g,丹参、金钱草各30g。若胁痛较甚者,加川楝子、玄胡、郁金、虎杖,疏肝行气,开郁通络;高热烦躁,口干口苦较甚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火壅实、大便秘结,加竹沥、姜汁、南星以祛痰泻火通腑。
    
      若酒食不清或酒后多饮茶水,酒湿痰浊积聚,停留胸隔,症见干呕嗳气,昏冒眩晕,欲食不美,胸隔支满,按之有形或有声,治宜健脾化痰解酒,方选瑞竹化痰丸,药用姜半夏、南星、生姜、白矾、皂角、葛根、神曲、香附、杏仁、陈皮等。
    
      三、气滞血瘀
    
       症状:胁下属块,且疼痛不舒,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面暗色黑,头颈胸部朱纹赤缕,唇色紫褐,大使色黑,脉细涩或芤 相当于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腹水和(或)出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桃仁10g,五灵脂、穿山甲各15g,地鳖虫12g,丹参、白茅根、大腹皮各20g,茯苓、白术各30g。若胀满过甚,加积实、厚朴、槟榔以行气除胀;胁下胀痛较甚者,加金铃子散以疏肝行气止痛;积块较大,硬痛不移,拒按明显,大便色黑者,加鳖甲、蒲黄、蜇虫以加强化瘀软坚之功;水气胀满,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大腹皮以行气化水。本证须顾护脾胃之气,不可攻逐太过。瘀实之证,宜缓缓消之,不能强求速效,不然病势恶化,可致大量出血或神昏等危症。
    
    药物疗法---详情咨询医师
    
    根据作用于纤维化过程部位的不同,  
    抗肝纤维化药物大致可分为:①细胞保护类;②星状细胞活化抑制剂;③中和细胞因子活性类;④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及分泌类;⑤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类;⑥基因治疗等。有关这方面研究虽然颇多,但大都处于实验阶段。推广应用于临床者尚少,有的不良反应亦较大。
    
      1、细胞保护类: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保护肝细胞,阻止其凋亡。研究证实熊去氧胆酸(UDCA)对  原发性胆汁性肝纤维化有效。二甲基前列腺素E2(DMPGE2)及前列腺素E类似的依尼前列腺素对多种毒性因子引起的肝损害均有细胞保护作用,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的胶原基因表达,减少内胶原沉积,对培养的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亦有抑制作用。有的报道用一恩前列腺素(enprostil)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亦有显著改善。
    
         2、星状细胞抑制剂:星状细胞活化抑制剂的研究近年甚为关注,其中首推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免疫作用、能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产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强NK细胞活性。目前认为α和γ-干扰素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主要为阻止星状细胞的增生和活化,减少Ⅰ、Ⅲ型胶原成分的mRNA转录,从而减少ECM成分的表达。临床上应用,干扰素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多见于呈应答反应者,提示干扰素可能具有特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3、中和细胞团子活性类:这方面研究尚在动物实验阶段、易状细胞活化后可分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二者反过来又可促进星状细胞的增生,形成一个细胞因子自分泌放大环。PDGF和DGF-β是星状细胞活化及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因子。因此设想,中和两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抗纤维化疗法。目前已有DGF-β抗体在实验性肾纤维化应用获得疗效的报道,但在抗纤维化上尚未见有类似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这方面研究尚局限于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阶段,有待继续研究。
    
         4、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及分泌类:(1)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脯氨酸羟化酶竞争性抑制物可抑制脯氨酸的羟化反应,减少前胶原三股螺旋a肽链的稳定性。(2)山黧豆素:本药含有是肝脏赖氨酸羟化酶的强烈抑制物,因此可以阻止胶原纤维的架桥联接。目前此药尚未应用于临床。(3)秋水仙碱:唯一较早用于抗肝纤维化的药物,认为它是一种抗微管药物,能抑制前胶原在微管中聚合和分泌。它还有抑制脯氨酸掺入,促进细胞内前胶原降解,抑制细胞分裂等作用。对治疗组中30例进行肝组织学活检,其中9例好转。但以后的研究未能证实和重复这一结果,使此药应用大为受限。
    
         5、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类:主要指具有胶原酶活性或促进胶原酶活性类药物。这是基于促进胶原降解便有可能逆转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可能的原理,而开发促进胶原酶活性的药物。目前方面开发的药物有佛波醇脂、细胞松弛素B、PDGF、肿瘤坏死因子都可以增加或促进胶原酶的产生和合成,但临床应用者尚不多。
    
      6、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为近年来开始研究。有报道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A,以泛酸粘蛋白多赖氨酸(ASORPL)为载体,导向作用于3-T-3ASGR细胞。可见ASOE及ASOC能分别抑制Ⅰ型前胶原mRNA大部分,这是基因治疗抗纤维化的良好开端。
    
     
    
    
     
    
    无*** | 2007-08-20 17:38:06 173 8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