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8篇)

q*** 22-11-08 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是故谋 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⑴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⑵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大道之行也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及探究意识。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孔子所讲的大同社会”?

教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是如何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学生说)是啊,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古代圣贤中不仅陶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教学实录

一、用路不拾遗的故事导入,学生答成语

还有一个成语:夜不闭户。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引出孔子“大同社会”。

二、师范读,学生划重音停顿。

投影:注意音义:

1、先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幼有所长

5、矜、寡、孤、独

6、男有分

7、货恶其弃于地也

生读,师指导停顿重音。再齐读。

三、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生读一句,全班翻译一句。师校正,生再读。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话概括“大道”?哪些话概括“大同”?请一女生大声朗读。

生找句子。第一句话后三个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释两词。学生试背。一总纲二总结。

看中间部分具体内容。两句话。男女轮读。第一句人人受到关爱。学生试背此句。

轮读男有分女有归。我们这社会超过这阶段,女孩子不仅只有归,也当有职业。

再看最后一句。财货是大家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再读中间部分。

五、延读再读全文,向往的语气。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讲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度发展

4、和谐社会

5、保护环境

6、人人平等

7、尽职尽责

8、没有穷富之分

六、背诵全文先提示背,再齐背。

教学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大道之行也教案(3)

【教学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

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资料宝藏】

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展为“大同”理想。“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肯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下为家”所代替。出现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区分尊卑上下贵贱的礼仪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孔孟所倡导的礼仪之治的历史必然性,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理想。

然而,不仅“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就是“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以仁义为法则来协调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孔孟学说的遭遇就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罚,一方面固然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减轻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从而对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较多的人民性和历史远见。但另一方面,这种善良的愿望和主张却不符合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现实需要,扩大疆域,称霸诸侯,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暴力、*等更为有力的、现实的手段。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儒家这种以仁学为基础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其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就决定了它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特殊的历史命运。

(《东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余式厚主编)

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大道之行也教案(4)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 总领全文。

二.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 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5)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

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④男有分,女有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案(6)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

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你认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举例说明。


大道之行也教案(7)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大道之行也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三、探究讨论: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指导朗诵

4.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5.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四、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五、作业布置: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道之行也教案(9)

学习目标:

知识:

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情感:

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点燃激情

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出示目标:

知识:

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情感:

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

(出示朗读提示)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

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

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

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交流疑难,结合注释,解决问题。

关键字词:

亲:以……为亲,动词。

归:女子出嫁。

谋:奸诈之心。

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乱:造反。

贼:害人

(3)小组共同疏通文意。

5、学生自读课文,围绕学习目标提出疑问。

①什么是大同社会?什么是大道?

②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处?

③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同桌讨论不懂的问题,无法解决的提交小组。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每个小组向老师提供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参考答案:

1、大同即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2、安定和平幸福等

3、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言之有理即可。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夺冠。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小组展示课文翻译,集体评议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畅所欲言:你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在那样一个生活环境中你会怎么做?

课堂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本课知识体系

1.字词

亲 矜 分 归 谋 外户 乱 贼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教案(10)

【教学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

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资料宝藏】

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展为“大同”理想。“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肯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下为家”所代替。出现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区分尊卑上下贵贱的礼仪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孔孟所倡导的礼仪之治的历史必然性,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理想。

然而,不仅“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就是“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以仁义为法则来协调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孔孟学说的遭遇就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罚,一方面固然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减轻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从而对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较多的人民性和历史远见。但另一方面,这种善良的愿望和主张却不符合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现实需要,扩大疆域,称霸诸侯,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暴力、*等更为有力的、现实的手段。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儒家这种以仁学为基础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其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就决定了它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特殊的历史命运。

(《东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版,余式厚主编)

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大道之行也教案(11)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① 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

②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③ “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④ “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⑤ 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⑶ 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 选贤与能:通“举”

⑶ 讲信修睦:培养

⑷ 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⑸ 矜: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⑹ 皆有所养:供养

⑺ 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⑻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⑼ 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 谋闭而不兴:发生

⑾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⑴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⑵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默写课文。

⑵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大道之行也教案(12)

【教学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

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13)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14)

24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fèn)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四、合作探究:  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四、课堂小结  1.“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案(15)

教案:

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大同社会的特点。背诵课文。重点: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难点:文章语言的精美。过程:一、导入:由桃花源引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引出大同社会进而引出本文。介绍《礼记》。二、读背课文。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课文解决重点词语的意思。3读课文疏通文意。5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三、问题探讨: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性是什么?3大同社会美好的前景怎么样?四、读诵课文。具体过程:176班,先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预习,重点自主解决词语和疏通文意。因此上课后,学生直接进行疏通文意环节。各小组找出重点词语解释并疏通选文的意思。然后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文章。接着探讨三个问题。老师巡视,和学生共同讨论。明确问题的答案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答案。接着和同学们共同分析答案。然后,老师根据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学生反复读诵,品味语言的精美。175班因为没有进行预习,因此多加了一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环节。因为175班的同学不宜使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因此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相结合的办法依次进行,文意疏通,问题探讨,背诵等环节。反思:因为有了预习学生能够直接进入滔滔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预习并不充分,只是等着别人的发言。因此监督是十分必要的环节。文章不长内容也比较好理解,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背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也不错。175班没有预习,学生给你学习积极性在打点折扣,效果自然不好。在这样的班课很难上好。讲的快了听不懂,讲的慢了,没人听。讲的深了思路赶不上,讲的浅了,学生便索然无味。兼顾全面的工作真难做。


大道之行也教案(16)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附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教案(17)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 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7.齐读课文,思考:(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

8.分析文章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 ”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尽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大道之行也教案(18)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及探究意识。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孔子所讲的大同社会”?

教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是如何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学生说)是啊,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古代圣贤中不仅陶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大道之行也》教学实录

一、用路不拾遗的故事导入,学生答成语

还有一个成语:夜不闭户。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引出孔子“大同社会”。

二、师范读,学生划重音停顿。

投影:注意音义:

1、先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幼有所长

5、矜、寡、孤、独

6、男有分

7、货恶其弃于地也

生读,师指导停顿重音。再齐读。

三、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生读一句,全班翻译一句。师校正,生再读。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话概括“大道”?哪些话概括“大同”?请一女生大声朗读。

生找句子。第一句话后三个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释两词。学生试背。一总纲二总结。

看中间部分具体内容。两句话。男女轮读。第一句人人受到关爱。学生试背此句。

轮读男有分女有归。我们这社会超过这阶段,女孩子不仅只有归,也当有职业。

再看最后一句。财货是大家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再读中间部分。

五、延读再读全文,向往的语气。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讲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度发展

4、和谐社会

5、保护环境

6、人人平等

7、尽职尽责

8、没有穷富之分

六、背诵全文先提示背,再齐背。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相关推荐

高二作文文明话题800字

高二语文
文明是什么?它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平凡的不能的再平凡的字眼。在公交车上,地铁站中,大街小巷里,甚至是公益广告中,都有它的身影。它无处不在。有它的地方,就像花海一般灿烂。当早晨,我们跨入校园,以
展开详情

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语文
留心观察的习惯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随时随地将生活中富有意义的东西尽收眼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现象中,从人们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中,提取出我们
展开详情

新疆葡萄沟旅游作文

二年级语文
今年暑假,我和奶奶。爷爷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和爸爸。妈妈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回国途中,我们游览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8月24日下午2时许,我们的汽车沿着葡萄沟的一条林阴马路向葡萄沟游览区奔去。开始
展开详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知识分享
脚步匆匆中,盘点这一年参加小记者活动的点点滴滴,我思绪万千。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记得参加太原晚报百名小记者管护树木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晚上特意拿着家里的炒菜铲练习挖土的动
展开详情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思维方法归纳

高三数学
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
展开详情

幼儿老师读书笔记

中考
“老师,豆豆又打小意了。”我气冲冲地走过去批评了他。当时他满眼泪水好象想说什么,但是因为照顾小意,没有在意他。现在想来,老师的这种专制作风,会使孩子的成长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
展开详情

《飘》阅读笔记

笔记
最初是它的书名吸引了我,不理解为什么如此厚重的一本书却单单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浏览了一遍,在不知不觉中被梅兰、思嘉和瑞德各具特色的气质所感染,也不自觉的想细细的看第二遍,第三遍至更多,也惊喜的发现每看
展开详情

亲情永不下岗600字精彩作文

六年级语文
亲情无疑就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说到爱,父母在风雨中为我们披上衣服,天冷时提醒我们加衣。这就是爱。张杰的一张专辑《这就是爱》,我想爱是无法形容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爱可以是体谅,关爱,美好,体贴,快
展开详情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高二语文
汤姆叔叔,这是善良质朴的的人们对他的爱称。正如这个爱称,这是一个敦厚,慈爱而又壮硕可靠地如同一间温馨却坚固的木屋的黑奴,年复一年,守护着他的主子一家与他的妻儿,以及主子的所有财产——整座庄园。这个仿佛
展开详情

大狮子和小老鼠教案(汇总10篇)

教案
大狮子和小老鼠教案(1)设计思路故事《大狮子和小老鼠》情节简单,故事中大狮子的凶猛和小老鼠的机灵深得幼儿的喜爱,他们很喜欢这个故事,也乐于模仿,还经常会在做游戏的时候表演这个故事。但在表演的过程中,幼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论成就800字话题作文 洗洗手教案(合集3篇) 2022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 睡美人的故事(热门5篇) 简爱读书笔记600字 读沈石溪《斑羚飞渡》有感 五年级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500字 韩非子的故事(通用3篇)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教案 考试后的反思作文350字 关于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 考研数学学习方法必看 让人励志的名言警句 有关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 怎样才能学好九年级历史 《香港,璀璨的明珠》练习题 期中考试结束后作文 2022中考的考试准备有哪些?中考前的准备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人生励志座右铭集锦110条 大学英语作文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热门3篇) 幼儿语言教育教案(推荐15篇) 对实习学生思想表现评语 关于朗诵的诗歌(实用16篇) 高三语文成绩差怎么提高 大学军训感言范文 《功到自然成》阅读答案 古诗知识竞赛(合集4篇) 感动话题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棉花姑娘说课稿(集锦19篇) 二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颜色变变变教学反思(精品5篇) 各种各样的蛋教案(推荐8篇) 2022高中物理核聚变教案大全 美丽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0字 郑玄阅读答案(必备3篇) 交通志愿者实践心得体会 冬季安全知识国旗下精彩讲话稿 高中外研社英语课本知识点总结 小老鼠上灯台教案(汇集15篇) 笔记本电脑的自述作文 2022年高考地理考点 2022室内设计实习周记 精选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2022年军训结营仪式校长演讲稿 春晓古诗教案(集锦15篇) 小升初数学必出的20种应用题与解题思路 诚实守信成语(实用5篇) 十二生肖课件(推荐7篇) 教师节礼物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范文 中考化学重点推断题基础资料 电能的输送教案(集合5篇) 信念800字满分作文_信念话题作文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感悟 考试的说说(优质16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 大学英语演讲自我介绍 描写难忘的军训生活中考作文 亲情励志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方法和技巧(合集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暑假作文与作文素材 小数乘法应用题 历史成语故事简介 正能量的励志名人名言 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珠江话题作文500字 班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会计电算化实习周记 梦想诗歌朗诵(精选15篇) 抗战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500字 大苹果教案(汇集16篇) 心中有镜800字优秀范文 《复盘》读书笔记范文 手工制作教学计划(汇集7篇) 给孩子讲故事(集锦8篇) 高三作文范文秋叶 花的勇气读后感 《刀之爱》阅读答案 谈谈卫生与健康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关于白开水的传闻阅读答案(实用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汇集19篇) 六年级数学各种性质和规律运算的意义与学习技巧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范文300字 中考作文 学生个人品德事迹材料 作业点评评语(必备3篇) 夸父追日读后感 怎么学好政治高一的方法 种子教学设计(实用20篇) 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观后感 2022高二学习计划 兼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大暑节气的古诗(汇编3篇) 以考试的作文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推荐 万圣节快乐作文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最美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老山界教学反思反思(汇编5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大题知识快速定位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实用15篇) 给自己加油的句子(必备5篇) 2022年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300字 2022高三学生怎样提高化学成绩? 初二物理的中考知识点提纲 高考语文写作的7大技巧 万圣节快乐作文 高二英语学习方法 关于小猫的故事(优质8篇) 加拿大教育专业详解 2022五一游记作文500字 对孩子智力发展有影响的智力题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边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孩子叛逆怎么办父母怎么教育 安全标识教案(精编4篇) 冷酷的句子(集锦6篇) 描写山水的诗词(汇集3篇) 【热】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初中八年级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 感情句子短句(必备8篇) 2022学生实习工作报告总结范文 可以提高智商的智力题推荐20道 2022年五四青年节3分钟演讲稿 有关中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 挪威的森林读书心得 山行教学反思(甄选20篇) 实践心得作文 七颗钻石说课稿(优质19篇)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 北师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 对实习生的工作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村委会心得体会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读书的诗歌(集锦18篇) 描写果园的比喻句 高中学生军训感想作文2022范文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七年级匆匆读书笔记范文 牵动心灵的声音500字初中作文 很悲伤的句子(优选4篇) 初中生作文成长在挫折中精彩范文 大学生实习计划安排 虫成语(合集3篇) 期中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论微笑600字六年级优秀话题作文 有关谎言的背后话题作文初中作文 圆柱体的表面积练习题 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 《贝多芬传》 读书笔记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二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 孩子小学一年级语文差怎么办 高一师生情话题作文范文 食成语(汇编4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我家 小学阅读笔记 红故事(甄选7篇)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汇总8篇) 垃圾分类签名活动总结 二年级上册语文习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阅读题答案参考 高二生物课堂三记三不记 亲情征文(热门6篇) 编故事(精选15篇)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的21个热门知识点 过生日六年级日记500字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感恩教育名言(热门3篇) 大众阅读从少儿抓起阅读答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第六单元测试题 小灰老鼠的故事(优选4篇) 我的心情教案(热门8篇) 感谢有你主题班会(汇总5篇) 蜘蛛开店的教学反思(实用18篇) 2022高一作文700字中国梦范文 幼儿创意画教案(集锦7篇) 《阿Q正传》读书笔记 必修数学知识点(汇编15篇) 母亲节贺卡祝福语2022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精选8篇) 小升初考试必备语文考试知识点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2022高三时评作文素材大全 写朋友的散文(热门3篇) 绘本我长大了教案(精编5篇)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精编10篇) 六年级毕业练习题 疫情防控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拟人的句子(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