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苏东坡散文(优质8篇)

苏东坡散文(优质8篇)

花*** 23-03-13 散文

苏东坡散文(1)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绝伦。皇帝和宰相都对苏东坡的文章赞不绝口,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

苏东坡对生命具有一种空灵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一种禅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他感叹人生在世如飞鸿,鸿飞留痕也虚妄,人生不过如此!他后来写词,认为词不是为皇帝所写,而是抒写自己的真实存在,是对生命的一种真实感悟。在他之前,词是不被文人所重视的,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变成了与文章一样高的地位。他在词中也表达了同样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临江仙》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些词中,苏东坡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洒脱,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老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灵隐寺。他们来到观音菩萨面前,佛印合掌礼拜。苏东坡问佛印:“我们求观音菩萨保佑,为何观音菩萨手上也有一挂念珠?观音菩萨在求谁呢?”佛印禅师说:“求观音菩萨啊!”苏东坡不解地问:“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吗?”佛印禅师笑着说:“是的,观音菩萨比我们还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苏东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听了,心中欢喜。他看佛印穿着袈裟坐在地上,就戏谑地对他说:“禅师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佛印听了毫无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甚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没想到她却笑着对苏东坡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见皆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悟,惭愧万分。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有一次,苏东坡自以为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了。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将这首诗送给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哪知道佛印禅师在诗上只写了两个字“放屁”,便交给来人带回去了。苏东坡一看,顿时非常生气,就立刻过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禅师却早已伫立江边等候苏东坡多时了。苏东坡当面质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不喜欢就算了,为何说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说:“你还‘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了?”苏东坡听罢,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从佛道中寻求精神解脱。他的人生充满了禅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梦如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散文(2)

“仁者乐山”。

爱山,是东坡返归自然的天性使然。“我本山中人”(《监试呈诸试官》),在“独专山水乐”中,能“所至得其妙”(《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遇山即安畅,“观妙各有得”(《泛颍》)。

苏轼,字东坡,他一生与山结下不解的情结,他乐山,游山,知山,写山,在中国的山文学中,铸下一块不朽的丰碑。为后人留下一笔品味不尽的文化遗产。

“排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年走吴越,踏遍千里山。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祈雪雾潴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东坡与山,是紧紧地绾结在了一起

那么,他从山中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妙”处呢?

东坡从山那里,找到了扫除人世烦恼、慰藉孤寂灵魂的遁处;又从山那里,得到了开阔胸襟、愉悦人性的际遇;还从山那里,受到了增广见识、结交名流的启迪;更为重要的,是从山那里,获取了激发诗情、创作文学的灵感。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从乡僧那里“搜句”是越来越枯竭了;然而天台山却赐予了他无穷尽的诗趣。

总之,山是东坡发展个体人格境界的归宿,是他创作大量优秀作品的源泉。所以他才说:“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正如黄庭坚所言,那天下清景,初不择贵贱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所设”(《冷斋夜话》引)。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云:“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坡本狂直之人,为世所捐弃,然而大山却包容了他,“山向吾曹分外青”(《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割愁还有剑芒山”(《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山使他快乐,并将这种身心的快乐延伸到永远。所以“山水乐”就成了诗人安顿孤寂灵魂的快乐世界。“聊将诗酒乐,一扫簿书冗”(《次前韵再送周正孺》)。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青山高昂着头颅,当然不与那卑污的官府往来,但与东坡这样的“高人”“君子”,却原本“有素”,两心相印的。《出峡》诗说:“入峡喜巉岩,山峡爱平旷。吾心淡无虑,遇境即安畅”,平淡的心境与无欲的山境,交融在了一起。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又次前韵赠贾耘老》),我心之融入山境,与山境之融我心境,是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如同山之阴阳向背。

山本身是多姿多态的,“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法惠寺横翠阁》),经过东坡这样一位大手笔的'描绘,则更显其妖娆多容、鲜活动人了。

山是不动的,然而诗人却往往从动态的事物,如江水、云烟、船上、马上写山,便赋予山一种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态美。

《江上看山》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桠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山如海水一般,动荡起来了,变态万千了,让人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激动。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之寿州》:“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孤山久与船低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二:“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是船低则山昂;船昂则山低也。从运动着的船上看山,山也就随着船动起来了。

另外,东坡写山,不直写,全烘托。石为云根,雾山作伴,在诗人的笔下,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感,朦胧美。

《书王定国所藏〈烟雨叠嶂图〉》:“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全以云烟烘衬山之神秘“莫知”。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完全以雪之茫茫云之茫茫和水之茫茫衬托山之明灭有无也。是朦胧带来了神秘,又是神秘赋予了朦胧。

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不识真面目”才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探索兴味,则又充满了神秘的人生哲理。


苏东坡散文(3)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散文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绝伦。皇帝和宰相都对苏东坡的文章赞不绝口,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

苏东坡对生命具有一种空灵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一种禅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他感叹人生在世如飞鸿,鸿飞留痕也虚妄,人生不过如此!他后来写词,认为词不是为皇帝所写,而是抒写自己的真实存在,是对生命的一种真实感悟。在他之前,词是不被文人所重视的,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变成了与文章一样高的地位。他在词中也表达了同样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临江仙》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些词中,苏东坡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洒脱,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老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灵隐寺。他们来到观音菩萨面前,佛印合掌礼拜。苏东坡问佛印:“我们求观音菩萨保佑,为何观音菩萨手上也有一挂念珠?观音菩萨在求谁呢?”佛印禅师说:“求观音菩萨啊!”苏东坡不解地问:“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吗?”佛印禅师笑着说:“是的,观音菩萨比我们还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苏东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听了,心中欢喜。他看佛印穿着袈裟坐在地上,就戏谑地对他说:“禅师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佛印听了毫无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甚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没想到她却笑着对苏东坡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见皆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悟,惭愧万分。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有一次,苏东坡自以为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了。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将这首诗送给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哪知道佛印禅师在诗上只写了两个字“放屁”,便交给来人带回去了。苏东坡一看,顿时非常生气,就立刻过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禅师却早已伫立江边等候苏东坡多时了。苏东坡当面质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不喜欢就算了,为何说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说:“你还‘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了?”苏东坡听罢,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从佛道中寻求精神解脱。他的人生充满了禅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梦如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散文(4)

苏东坡的旷达人生散文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但苏东坡是一位乐天派,旷达洒脱。他的乐观旷达难道是天生就具有的吗?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他的乐观旷达与他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的思想转变有关。

苏东坡从小聪颖好学,一生都勤于治学。比如他把《汉书》抄写了四遍,可以倒背如流。苏东坡少年成名,二十岁刚出头就高中进士,一路平步青云。正当他踌躅满志,想在政治上干一番丰功伟业,灾难却突然降临了。他在徐州任太守,积极组织军民抗洪抢险,治理水患,为百姓造福,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就让朝中的小人嫉妒怨恨,于是他们网罗罪名,在苏东坡的诗文中寻找罪证,诬陷迫害他。

苏东坡在湖州任上,被御史台的钦差抓走了。在这之前,他就得到了朝廷要抓捕他的消息。他也是凡人,也知道害怕。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就问身边的人:“我如今已是罪人,该穿什么衣服出去迎接钦差大人?”他身边的人对他说:“还没到那个份上,您现在还是朝廷的命官,就该穿官服出去迎接御史台的钦差。”苏东坡被粗鲁地捆绑起来,关押进了御史台。御史台的院子里种了许多棵乌桕,屋顶上有许多乌鸦飞叫,所以御史台又称“乌台”。这就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御史台的高墙里关押了一百多天,九死一生。虽然宋代刑不上大夫,但是御史台的官员欲置东坡于死地。他们日夜审问苏东坡,不让他睡觉休息,处心积虑地折磨他。苏东坡甚至写好了绝命书,是两首写给弟弟子由的诗。其中有两句诗非常有名:“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东坡和弟弟的感情非常深厚,古今罕见。他的那首《水调歌头》就是思念弟弟的名作。

经过太后等人的多方营救,“乌台诗案”终于了结了,苏东坡被贬黄州。在黄州定慧寺的一间破旧斋房里,惊魂未定的苏东坡孤苦伶仃,寂寞惆怅。他看着窗外的明月,月下的'枯树,情绪低落,心情悲凉,一生从未有过的孤寂之感漫上心头。他对人生本来就很深的感悟,具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境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深深感叹。现在,苏东坡看到窗外的情景,一种失魂落魄的凄凉心境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了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面上是写一只乌鸦,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此时,他也有一种惆怅孤独之感,心境并不旷达洒脱。他在寺庙里终日不出门,也没有朋友给他写信。他的心情失落到了冰点。

那么,是什么让苏东坡变得旷达洒脱呢?他在被贬黄州期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苏东坡在黄州城东开辟荒地,自己带着家人耕种。他从一位朝廷命官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苏东坡的思想在这时候开始转变了,他仰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为他耕种的地在城东的高坡上,就自号“东坡居士”。他不再渴望政治上建功立业,而是努力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百姓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他喜欢和当地朋友一起到城外喝酒,然后大醉深夜翻城墙回家。“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是苏东坡对他的弟子说的几句话,再合适不过地形容了这个酣畅淋漓、亦庄亦谐、丰沛敦厚、胸怀旷达的诗人了。他从不自命清高,什么人都可以与之交往,亲切随和,风流潇洒。所以,他的粉丝随处可见,这也是人们对他的喜爱之处。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借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直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他回望了刚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他在词序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余独不觉”表明词人深察人世无常,所以才能做到苦乐随缘、去留无意。也表现出词人的开朗达观,宠辱不惊。从此,苏东坡走出了内心的苦闷,随遇而安,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他在许多词中都流露出“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老庄思想。他常常借诗词来安慰自己。比如他夜晚在黄州的江边听到滚滚的涛声,内心翻滚澎湃,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黄州城里的老百姓都传说,苏东坡划着小船跑了。因为他在词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其实,这只是他的理想,一种心理安慰,他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苏东坡晚年被贬广东蛮荒之地惠州,生活凄苦悲凉。但是由于他旷达的胸襟,洒脱的情怀,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自在地享受生活。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岭南风土人情的热爱。苏东坡在另一首词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精神。“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并不是说非要认他乡为故乡,而是说既来之则安之,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去,好好地活着。

苏东坡六十多岁从海南儋州被朝廷召回。他在经过金山寺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一幅画像。苏东坡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或许,苏东坡已经预感到自己去日无多了。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表面上看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其实他在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几乎都是在被贬期间创作的。同时,苏东坡在地方上任职,无论担任官职大小,他都能尽心尽力地为百姓造福,深得民心。

苏东坡一生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却能用豁达洒脱的胸襟化解,随遇而安,笑傲江湖。


苏东坡散文(5)

苏东坡的美食人生散文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豪,还是一位美食家。他自称“老饕”,在《老饕赋》中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他为后人留下的菜单可以摆一桌宴席,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苏东坡的夫人王弗做了一道文火炖肘子的菜,因为苏东坡极其喜爱而得名“东坡肘子”。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因为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了。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荐。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流传后世。苏东坡善于在偶然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东坡肘子”就是一道在偶然中发明的美味佳肴。他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眷念。在他的眼中,世间一切都是美好的。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生活非常贫困,处境艰难。俗话说,黄州城里有三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细伢读书都说好。为什么稻草系猪猪不跑呢?因为黄州的猪很肥,它跑不动啊!黄州猪肉膘肥油腻,富人不愿吃,穷人不会做。于是,苏东坡就地取材,用他独创的方法,烹饪出一道名菜“东坡肉”。他在《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在贫困中依然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随遇而安,达到精神的超脱。“少著水,慢着火,火候足时他自美!”是烹饪“东坡肉”的要领。他有一种自足自乐的天性,所以才会有“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的恬淡潇洒。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曾经与僧人交往频繁。有一次,苏东坡与一个老和尚下棋,不知不觉就下到了夜里。苏东坡感到肚子饿了,就对老和尚说,能不能给他弄点吃的。老和尚就叫来一个小和尚,让他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小和尚走进厨房只找来了半碗剩面条。苏东坡就让小和尚到厨房里把这半碗面条热一下给他吃。夜已深了,灶膛里火光跳跃,小和尚竟然打起了瞌睡。苏东坡闻到了厨房里飘来一阵焦味,就跑到厨房去看。原来小和尚睡着了,那半碗面条烧干了。小和尚惴惴不安地看着老和尚,苏东坡却微笑着说没有关系。他尝了尝焦黄的面条,感觉酥脆可口,味道极好,很像圆圆的饼子。于是,第二天苏东坡就教寺里的僧人制作这种食品。这种饼子做出来的样子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焦黄酥脆,美味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纪念苏东坡,人们就把这种食品叫做“东坡饼”。

苏东坡晚年被贬到更加偏远的蛮荒之地惠州。那时的惠州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城里每天只能杀一只羊。官员们都去争抢着买羊肉。苏东坡作为一个被流放的罪官,怎么能和别人争抢买羊肉呢?他就等别人买完了羊肉,自己去买一块羊脊骨。苏东坡充分发挥他天才的创造力。他把羊脊骨放在火上慢慢烤,然后把羊肉从骨头里剔出来吃。他在写给弟弟子由的信中说,他烧烤的羊脊骨有蟹肉的鲜美,可以连骨头一起吃掉。他还笑称这样的吃法,恐怕等待吃骨头的狗会不高兴的。已近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被贬到瘴气弥漫的惠州,他的处境有多险恶。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笑对人生,随遇而安,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活得潇洒自在。苏东坡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

苏东坡虽然喜欢吃,也会自己烹饪美食,但是他所选择的食材都是极其寻常的。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条珍贵的'娃娃鱼。苏东坡却没有吃,而是把它放生了。可以说,苏东坡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利用简单的食材自得其乐地烹饪美食。他从来都不追求吃得珍奇奢侈,只吃寻常食物,以求饱腹。他在平凡的食物中发现人间的美味,生活的乐趣。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代人动不动就吃饕餮大餐,山珍海味,穷奢极欲,讲排场讲体面,却食而无味,不能品尝到生活的乐趣。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颠沛流离的贬谪中度过的。他每到一地都能很快适应当地的环境,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为他们办实事。在生活困窘中,他能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发明各种美食。他曾在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的确,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苏东坡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发现生活的乐趣,创造出人间的美味。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他为中华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惠及子孙后代。他在美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必将源远流长,光芒万丈!


苏东坡散文(6)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散文随笔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绝伦。皇帝和宰相都对苏东坡的文章赞不绝口,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

苏东坡对生命具有一种空灵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一种禅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他感叹人生在世如飞鸿,鸿飞留痕也虚妄,人生不过如此!他后来写词,认为词不是为皇帝所写,而是抒写自己的真实存在,是对生命的一种真实感悟。在他之前,词是不被文人所重视的,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变成了与文章一样高的地位。他在词中也表达了同样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临江仙》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些词中,苏东坡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洒脱,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老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灵隐寺。他们来到观音菩萨面前,佛印合掌礼拜。苏东坡问佛印:“我们求观音菩萨保佑,为何观音菩萨手上也有一挂念珠?观音菩萨在求谁呢?”佛印禅师说:“求观音菩萨啊!”苏东坡不解地问:“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吗?”佛印禅师笑着说:“是的,观音菩萨比我们还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苏东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听了,心中欢喜。他看佛印穿着袈裟坐在地上,就戏谑地对他说:“禅师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佛印听了毫无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甚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没想到她却笑着对苏东坡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见皆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悟,惭愧万分。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有一次,苏东坡自以为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了。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将这首诗送给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哪知道佛印禅师在诗上只写了两个字“放屁”,便交给来人带回去了。苏东坡一看,顿时非常生气,就立刻过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禅师却早已伫立江边等候苏东坡多时了。苏东坡当面质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不喜欢就算了,为何说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说:“你还‘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了?”苏东坡听罢,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从佛道中寻求精神解脱。他的人生充满了禅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梦如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散文(7)

再读苏东坡之蝼蚁人生散文

再读苏东坡之蝼蚁人生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这份成熟就是旷达,一种旷世的达观。

九百年前,苏东坡被贬黜到海南,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生活。初至孤岛,遥视天水无际,想到自己如蝼蚁之困于一叶,不禁黯然神伤,“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然而,由于天性的旷达,苏东坡并没有长久地沉湎于一己之悲,而是用卓越的言行,演绎了一段精彩的“蝼蚁人生”。

苏东坡总是善于将命运强加其身的坎坷升华。到海南不几日,心中的抑郁便通过诗文等方式得到了化解。一次小酌后,他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面,椰子树摇曳着婆娑的身影,别有一番风情。借着一丝酒意,这位大文豪快然而论,“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那是怎样的一种空灵蕴籍,怎样的一种豁然开朗啊!烦恼本水月镜花,只是庸者自缚、愚者自迷,大千世界的苦难不过起于方寸间的纷扰。其实,不该从外界找寻出路,出路存乎一心,只要打开心眼,俯仰之间即有康庄大道。

而要通往康庄大道,首先就要去除“分别心”这层障碍。佛家如是说,作为东坡居士自不待言。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被贬黜到密州之时,苏东坡曾经在《超然台记》中探讨过“大小之别”——“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的确如此!生死都由因缘聚合而成,形相的'区别都归虚幻,蝼蚁虽小,但整个世界其实亦大不过一只蝼蚁。苏东坡晚年在海南的生活,愈加深刻地印证了其当年的思考。

当时的海南还是未经开发的蛮夷之地,气候湿热,多自然灾害,不适宜人居。年过半百的苏东坡,宦海沉浮至此,不仅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是食芋饮水、著书立说,好不快活!正如他自己所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哺糟啜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这便是放下分别心后处处为家的快乐。

苏东坡在与朋友的信中还写道,“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作一笑而已。”花甲之年,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而他却漂泊至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颠沛流离不介怀,风餐露宿不介怀,大有一番“天民”的旷达。

百岁光阴一梦蝶。苏东坡同你我一样,都是尘世间的一只蝼蚁,而他与众不同的,只是于短暂的一生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注脚——旷达。

无论以后的历史给了他怎样的褒誉与赞叹,苏东坡同样只是一只尘世间的蝼蚁,但他是一只快乐而逍遥的蝼蚁,将人间的祸福荣辱一并酝酿成一道美丽的虹霓,安静地挂在历史的肩头。

俯仰之间,即有方轨八达之路。原来路不在外面,而在心中。若心中有路,宇宙万物何处不是灿烂的风景。

天地不缚人。一只蝼蚁可以在草丛中逍遥自在,于穷途末路同样可以。如果苏东坡是一只穷途末路的蝼蚁,他一定会快乐地偃仰啸歌、文思泉涌。哪怕枯死于斯,说不定还会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墓志铭,引得其它蝼蚁纷纷前来祭奠。

这就是旷世的达观吧!

花开花落予人以悠远的神思,清风明月给人以甘美的慰籍。宇宙人生的谜底早已藏在了大自然中,草芥为之言,蝼蚁为之言。

待得云消雨霁,彩彻区明之日,文人骚客俯仰天地,寄兴赋咏;市井小人谣曲自弹,酣睡陋巷。清风不择人,明月不择人。“生如芥子纳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人生若蝼蚁,又有何不快?


苏东坡散文(8)

苏东坡的禅意人生的散文

苏东坡的思想底蕴深厚,构成极为繁杂。他首先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家经典,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同时,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流放期间,为了摆脱精神的苦闷,开始寻求佛道思想,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既有入世思想,也有出世思想。他的思想里儒释道并存,互为照应,成了苏东坡的三大精神支柱。

苏东坡从小聪慧过人,志向不凡。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在初入文坛时,苏东坡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苏东坡以文章独步天下,名满京城。这一时期是他的策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高峰。他在策论中给皇帝建言献策,抒发政治理想,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东坡以儒家的思想贯穿文章,抒发报国之志,精妙绝伦。皇帝和宰相都对苏东坡的文章赞不绝口,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

苏东坡对生命具有一种空灵之感。他在和弟弟子由的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达出一种禅意的人生境界,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他感叹人生在世如飞鸿,鸿飞留痕也虚妄,人生不过如此!他后来写词,认为词不是为皇帝所写,而是抒写自己的真实存在,是对生命的一种真实感悟。在他之前,词是不被文人所重视的,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变成了与文章一样高的地位。他在词中也表达了同样人生感悟。他在《浪淘沙?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临江仙》中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风波》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些词中,苏东坡都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洒脱,流露出佛老思想,感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老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同游灵隐寺。他们来到观音菩萨面前,佛印合掌礼拜。苏东坡问佛印:“我们求观音菩萨保佑,为何观音菩萨手上也有一挂念珠?观音菩萨在求谁呢?”佛印禅师说:“求观音菩萨啊!”苏东坡不解地问:“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吗?”佛印禅师笑着说:“是的,观音菩萨比我们还清楚,求人不如求己啊!”苏东坡恍然大悟,微微一笑。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林中打坐。山林空寂,竹影婆娑,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听了,心中欢喜。他看佛印穿着袈裟坐在地上,就戏谑地对他说:“禅师坐在地上像一堆牛屎。”佛印听了毫无怒意,只是淡然一笑。苏东坡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甚为得意。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没想到她却笑着对苏东坡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牛屎,故所见皆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悟,惭愧万分。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最有名的故事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有一次,苏东坡自以为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了。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非常得意,便差人将这首诗送给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哪知道佛印禅师在诗上只写了两个字“放屁”,便交给来人带回去了。苏东坡一看,顿时非常生气,就立刻过江,去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禅师却早已伫立江边等候苏东坡多时了。苏东坡当面质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不喜欢就算了,为何说是放屁?”佛印微微一笑说:“你还‘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了?”苏东坡听罢,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在人生的悲苦中,他从佛道中寻求精神解脱。他的人生充满了禅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梦如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推荐

西江月教案(精品15篇)

教案
西江月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
展开详情

初三学生国旗下讲话坚持演讲稿【500】字

九年级语文
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三(11)班孙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考,青春永不言败“十年磨一剑,只为中考战,志同心相连,我辈必冲天。我们要做到: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我们将唤醒所有的潜能,我们将凝聚
展开详情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教师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人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在
展开详情

军训16字口号大全

军训专题
____级____班永远争先学习体育齐创佳绩二班二班猛虎下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百舸争流永争第一八二八二独一无二十班十班非同一般勇往直前大干一番七一七一同心协力奋发进取勇【永】闯第一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唯我七
展开详情

字英语作文(精编18篇)

英语作文
字英语作文(1)Thefactthatreadingtakesthelead(高居榜首)inculturalconsumptiontypesrevealsthatcollegestudentsstil
展开详情

南京一年级期中试卷语文作文

一年级语文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我爱我的家乡。春天,果园里的荔枝熟了,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树上,在微风中跳起舞来。农民伯伯高兴地把荔枝摘下来,运到水果店去卖了。果树上的小鸟们都为农民伯伯高兴,兴奋地唱起歌来
展开详情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精选3篇)

主题班会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安全,我班积极召开了“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班会以结合学校安全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认识
展开详情

回家过年的句子(实用7篇)

句子
回家过年的句子(1)1、卸下生活的压力,停停奔波的脚步,收回迷茫的追逐,轻松心里的守护,归家的旅途,怀着对家的眷顾,把温暖的感情升华,愿你开心旅途。2、佳节临近,望眼欲见你,愿你乘上飞机,“幸福”为你
展开详情

期末考试的作文

考试作文
有一种东西,它既能让孩子非常开心,也能使孩子痛哭流涕。没错,它就是成绩。成绩是我们小孩子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想看到的。不想看到是怕被家人吵,想看到是我们好奇心太强。就拿我今年期末考试来说说吧!今年我期
展开详情

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打好心理战

高考励志
婷婷在班上属于那种“不上不下”的中等生,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也同样向往美好的大学生活,同样在乎眼前的高考。眼瞅着到了冲刺阶段,婷婷一鼓作气,买了一堆参考书、习题集,没日没夜地搞起了“题海战术”。几周下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六年级作文《难忘的除夕夜》 乐府诗歌(汇总4篇) 简爱读书笔记 正确的选择500字精彩作文 起点议论文800字(推荐3篇) 我的学习方法作文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甄选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 关于兔的成语(推荐5篇) 小学三年级元旦趣事作文 工程资料员工作职责(推荐16篇) 实习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范文 经典儿童睡前故事(实用15篇) 高一政治练习册参考答案 《战马》读书笔记 如何培养高一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考热点人物作文素材 中学生的饮食安全常识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作文400字 三个人一双眼睛读后感范文 人民币的计算教学设计(汇总5篇) 2022大学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形容坚持不懈的名言警句 高三奋斗作文范文 成长中考作文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主题班会教案(合集15篇) 历史试卷分析范文(集合5篇) 霍去病的故事(集锦3篇) 高考倒计时成语整理 你最出彩中考作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阅读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书笔记 危险的小圆珠教案反思(合集4篇) 高中文化生活第三课知识点 读名著《昆虫记》有感400字范文 分享的句子(精编15篇) 常用经典语录(通用180句)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大全 学生军训感想 那一次我流泪了中考作文 经典民间历史故事大全 数学日记五年级500字 考试反思作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400字 《崂山道士》读书笔记 争做美德少年主题班会(推荐10篇) 查理九世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实用的中考作文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大全 伟人事迹材料大全 关于初恋的句子(必备4篇)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甄选8篇)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高三记叙文800字写人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汇集3篇) 家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绕口令:普通话练习 知足常乐500字八年级作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上下册) 《爱的教育》1000字读书笔记 学生军训心得大全 高三数学各阶段复习要点总结及高分技巧分享 有关中考作文400字 教师节学生演讲稿 风筝与线550字六年级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学生英语学习计划 培养孩子自立的技巧 二年级日记大全150字 枫泽湖 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优选3篇)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总结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生命与气候阅读答案(精品7篇) 高三盼雪作文范文 毛毛虫变蝴蝶教案(优质15篇) 2022年高考冲刺作文时事素材 2022高二作文家乡特产范文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笔记 成长美文摘抄(汇编15篇) 高二提升英语成绩学习方法归纳 英语四六级口语自我介绍 我能行中考优秀作文 母爱伟大的句子(通用7篇) 芒种的古诗词(推荐6篇) 诗歌朗诵策划方案(推荐7篇) 白说读书笔记1000字 销售晨会小故事(汇总20篇) 学生申请优秀团员事迹材料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范文 经理评语(精编15篇) 英语作文大全字(推荐16篇) 伤心的签名 守株待兔课件(热门7篇) 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三模拟作文800字 古诗词手抄报(甄选3篇) 摘抄关于读书的名言 【精】《猎人笔记》读后感 新生军训检讨书模板600字 我的小手真能干教案(必备19篇)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800字 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学院意见范文 考试工作安排方案(精选5篇) 2022年BEC商务英语考试写作例文(汇总6篇) 考试中作文 孔子名言警句 葵花阅读答案(实用3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高三作文换位思考800字范文 学好三年级数学的妙招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考试感想作文 历史故事简短(推荐15篇) 刷子李读后感优秀范文 九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千年梦圆今朝教学设计(甄选7篇)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300字 上海小升初面试规律及语数英备考指南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范文 会飞的教室读书心得感悟 德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销售正能量小故事分享(精品15篇) 考研调剂要满足的条件 安全知识作文 “代价”主题作文范文800字 2022二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乔吉拉德名言(精编7篇) 初三《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 我的阅读之旅550字六年级作文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优秀征文 我们上路了教学反思(汇总10篇) 金斧头的故事(优选3篇) 军训的个人感受范文 带鸡字的成语(汇编9篇) 责任高二议论文800字范文2022 雪房子教案(必备4篇)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范文 目标800字初中议论文 流星 手术室护士实习小结 关于交通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高三敬业话题作文800字 二年级的秋游文章该怎么写 比较高矮教学反思(集锦6篇) 2022高三议论文800字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教案 实践心得的作文 初中数学学习必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集合17篇)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 七年级匆匆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高中 爱心树教学设计(汇集5篇) 高一化学的学习方法归纳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演讲稿 我的假日生活普通话说话范文 志愿者实践心得体会 今天是教师节 高三复习政治选择题的做法 包利民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阅读答案 领导对员工的工作评语(集锦17篇) 期末考试作文 2022高中语文《师说》教学教案 关于春节的灯谜(汇集3篇) 暑假数学日记五年级 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300字 师德师风主题征文(甄选4篇) 教学设计论文(汇集17篇) 春天的色彩教案(必备20篇) 考试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 抓住细节教学设计(推荐4篇) 中考感想作文300字 实践的心得体会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测试题两套 交通安全知识儿歌(通用11首) 法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荷花淀教学反思(实用6篇) 关于中国民间的历史故事大全 学校社会实践爬山心得体会 诗词集(实用3篇) 届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必备3篇) 2022广东语文高二作文 六年级应用题 野菊花散文(必备8篇) 六年级作文《小白兔游记》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计划大全 小学五年级作文:期末考试 高二社会实践心得800字 小读者教学反思(必备3篇) 眼泪的重量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