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猜灯谜的由来(汇编15篇)

猜灯谜的由来(汇编15篇)

H*** 22-11-06 灯谜

猜灯谜的由来(1)

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猜灯谜又称打灯谜,这一种汉族民俗文化自南宋起开始流行,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的由来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灯谜的结构

灯谜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元宵节灯谜的猜谜规则

写诗有写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写对联有写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

1、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成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2、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会猜全庆,但因谜底中有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3、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饭,谜底是尧。

4、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是臭。


猜灯谜的由来(2)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可以增加趣味性,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风俗。灯谜是写在彩灯上的谜语,元宵节大家都喜欢猜灯谜。

灯谜也叫文虎、打虎、弹壁灯、射、解等,早在夏朝就有了用暗示的方法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时期,这就演变为“隐语”,这是灯谜文化的雏形。

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就把这种在口头上你说我猜的形式写在纸上,形成了一种猜谜方式。宋朝时期,元宵灯会发展的极为盛大,一些文人开始将谜语与花灯结合,以此来吸引游客,效果非常好,这就有了“灯谜”。

灯谜的要求是有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不能用本意去理解,谜底出现的字不能出现在谜面上。在民间举办的灯会上会出现的灯谜,除了少量的文字谜语外,基本都是用事物特征来进行猜谜的。会包含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去进行猜谜,灯会有很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老百姓去参加,所以要力求灯谜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元宵节灯会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的庆祝,还是融合了很多文化特征在里面,灯谜就是一个融合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猜灯谜的由来(3)

1、猜灯谜的由来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C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影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猜谜成为市民的一大乐趣。南宋时,每逢元宵节,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供人们边观灯边猜谜取乐。南宋都城临安的灯谜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灯谜之乡”。明清时期元宵节猜灯谜更加盛行,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着作。谜语就这样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

2、什么是猜灯谜

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

3、猜灯谜的历史改革

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猜灯谜的由来(4)

中秋节灯谜由来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灯谜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就出现了“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

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

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

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

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知道了中秋节灯谜由来,大家是否对中秋佳节更加期待了呢?小编在此预祝大家中秋节节日快乐!


猜灯谜的由来(5)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

中秋节为何猜灯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这玩意儿在本地毕竟还不是一项很普遍的文艺活动,为使初学者能了解灯谜的基本法则和掌握一些技巧,在灯谜会举办前,斗胆先来介绍一些猜谜方法,但愿能吸引 初学者对猜谜发生兴趣,进而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灯谜的由来,源远流长,中秋节为何猜灯谜?据专家考证,至今最少已超逾一千五百年。


猜灯谜的由来(6)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08年,汉文帝平叛胜利,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日,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西汉时代,就有了简单的庆祝活动,但还没有元宵挂灯的习惯,只是在正月十五日晚祭祀天帝。东汉时,明帝刘庄信仰佛教,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虽然灯笼起源于汉,但真正流行开来是在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猜灯谜的由来(7)

1、十里长街花灯耀,引来观众人如潮。形式多样兆头好,送来祝福身边绕。各种灯谜引思考,猜中谜底喜乐跳。元宵佳节开心绕,生活幸福多美妙。祝节日欢笑!

2、淑气鸿喜千家乐,彩灯春花万户新。送你一份元宵佐餐,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

3、天上有明月如盘,碗中有元宵如珠,家中有团团圆圆乐趣无穷,心中有好梦圆圆心想事成。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诚挚祝您节日快乐,阖家开心!

4、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用花瓣做馅,春风包裹,春雨烧煮。在今年第一个月圆日到来之前把这只好运汤圆送到你的手机,预祝你元宵快乐!

5、十五祝福,要有牛劲,把幸福拥抱,要有花灯,把好运照耀,要有鞭炮,把新年的喜庆奏响,开心与快乐都属于你的怀抱,愿你事业顺利,大成大智!

6、十五到,元宵笑,锅里煮元宝,财神上门跳,跳个发财舞,你会富贵不得了,早晚都是一个好,全家团圆欢喜忘不了,我是你的朋友!元宵快乐!

7、这条短信是,采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汇成,收到的人会:生活甜蜜!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我悄悄的告诉你,如果转发给别人就会发大财哦!祝元宵快乐!

8、生活的种.种琐碎,需要人去认真面对,事业发展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人的心态,元宵佳节至,跟你道一万声如意,不如给你诚挚的鼓励,祝愿你节日快乐。

9、今夜是元宵佳节,也是今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请你抬头看,看夜空中那颗圆圆的月。那是我凝视你的目光,含着深深的思念和默默的祝愿,祝你幸福快乐到老。

10、月圆之夜,赏灯观月,品味汤圆,家人团聚,聊人生百态,道世间情缘,惦记远方亲朋,祝福你我传送,元宵节之际,愿你和你的家人能过的快乐!

11、春节喜气洋洋,还在心中流淌;立春温馨荡漾,还在耳边回响;转眼又是元宵,热闹势不可挡;情人节快到来,率先祝你愉快。今天元宵佳节,祝你快乐开怀。

12、此人贩卖汤圆,有幸福味的,有快乐味的,有开心味的,有甜蜜味的,有浪漫味的,有平安味的,有健康味的,有团圆味的……欢迎短信订购,量大从优。

13、元宵节到了,送你一副对联吧。上联:汤圆,月圆,人圆,事事都圆;下联:新春,初春,闹春,处处生春。横批:春常在人常圆。元宵快乐!

14、正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吃汤圆。节日寄去我问候,盼望兄弟笑开颜。平时上班很辛苦,今天忙里要偷闲。特殊日子多问候,月亮代表我挂念。短信捎去我的心,吃着元宵更香甜!

15、汤圆香香传万里,引得行人驻足闻。家人齐聚汤圆品,快快乐乐说不停。夜晚灯火明如昼,扶老携幼大街行。龙腾狮舞人尽兴,正月十五祝福临。愿你快乐体康泰,幸福美满家门兴!

16、正月十五月儿圆,祝你甜甜蜜蜜好情缘,幸幸福福好良缘,和和美美好姻缘,开开心心好人缘,欢欢喜喜好福缘,元宵佳节庆团圆!

17、今宵月圆白如昼,千年轮回人依旧,月增年华人增寿,岁月过后看春秋,满腹真情话别后,月圆之夜话语稠,此时莲灯观不够,来世对月消新愁。元宵节快乐!

18、元宵到了,送上我最真的祝福,愿你:元宵佳节好梦连连,心情舒畅欢乐延延,家和美满幸福暖暖,身体安康财源滚滚,工作顺利其乐融融。祝你元宵快乐!

19、元宵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最后让我告诉你,钞票滚滚进袋里,好处全都送给你。元宵节快乐!

20、时间过得真快,刚刚过了春节,元宵节又来,春节刚刚向你拜年,元宵节送你美好祝愿:祝你吃了香甜的汤圆,生活甜甜,梦想圆圆,健康平安幸福永远。



猜灯谜的由来(8)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猜灯谜的由来(9)

中秋之时,也是古代男女踏歌觅偶,追求爱情的良机。古时候,有的待嫁女子扮成嫦娥登台,然后把绣有各种花朵的手帕抛向台下,拾到者如是未婚男子,将手帕还给姑娘,双方若有意,则再以戒指等相赠定情。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中秋夜有“跳月”“闹月”“行月”等习俗,大多与寻偶有关。

古代少女在中秋之夜,还有拜月习俗。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猜灯谜的由来(10)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猜灯谜的由来(11)

象形法

这种方法需要用到你的联想力,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来得出答案。如谜面“三潭印月”(打一汉字)谜底:心。

拟声法

仔细听谜面的发音,就能发现其中的玄机。如谜面“闻声听似太太你好吗?”(打一电影名)谜底:《泰坦尼克号》。

会意法

这是最基本的灯谜方法。基本80%的灯谜用的都是“会意法”。简单地说,就是读懂谜面的意思,来扣合谜底。如谜面“拒收红包”(打一中医疗法)谜底:推拿。

离合法

也叫“拆字法”。哪些谜面应该用“离合法”来猜呢?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看看谜面上是否出现方位指示词及明确的方向指示词,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来去上下”等。如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打一汉字)谜底:作。


猜灯谜的由来(12)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猜灯谜的由来(13)

元宵节灯谜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观灯猜谜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有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但很多有人知道其由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猜灯谜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猜灯谜的由来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二、灯谜的结构

灯谜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物,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三、猜灯谜的规则

写诗有写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写对联有写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

1、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就算是谜语,也只能被看成低级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汕头,底、面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却能互相搭配,岂不趣味盎然。

2、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在谜底出现,除非有标明露春格,否则,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庆猜店招大家乐,很多人会猜全庆,但因谜底中有一个庆字,这个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3、有些灯谜,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饭,谜底是尧。

4、有些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是影射字义,例如: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是臭。


猜灯谜的由来(14)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水浒传》中有很多关于元宵节的描写,其既展示了元宵节的风俗文化,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

1. 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2. 老谋深算(打一中草药名)——苍术

3. 六王毕,四海一(打《红楼梦》人名)——秦邦业

4. 三八多面手(打《红楼梦》人名)——巧姐

5. 女十八兮叹分离(打《红楼梦》人名)——杏奴

6. 元前明后(打《水浒传》人名)——宋清

7.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8. 赫赫小英雄(打《水浒传》人名)——童威

9. 恍然大悟(打一中草药名)——脑立清

10. 十人九死(打一中药名)——独活

11. 威风扫地(打一中草药名)——虎力散

12. 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草药名)——怀熟地

13. 红十字会(打一中草药名)——九一丹

14. 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路路通

15. 众芳竞艳(打《水浒传》人名)——花荣

16. 社会在发展(打《水浒传》人名)——史进

17. 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花和尚

18. 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19. 奥运射击冠军(打《水浒传》人物绰号)——金枪手

20. 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陆逊

21. 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史迹

22. 事事齐全说汉高(打《三国演义》人名)——刘备

23. 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徐盛

24.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超

25. 八骏日行三万里(打《三国演义》人名)——马良

26. 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魏续

27. 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刘表

28. 醒后得知一场梦(打《西游记》人名)——悟空

29. 相声逗乐(打《西游记》人物)——眼看喜

30. 各一方话鼠(打一画家名)——吴道子

31. 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32. 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33. 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34.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防己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精选

1. 各一方话鼠(打一画家名)——吴道子

2. 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3. 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4. 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5.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防己

6.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驱风散

7. 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白术

8. 滔滔不绝(打一中草药名)——长流水

9. 久别重逢(打一中草药名)——一见喜

10. 两个少女(打一中草药名)——二妙散

11. 一江春水向东流(打一中草药名)——通大海

12. 起宏图(打一中草药名)——远志

13. 金钿遍野(打一中草药名)——地黄

14. 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香附

15. 不许你发达(打《水浒传》人名)——杜兴

16. 禁止调房(打《水浒传》人名)——杜迁

17. 济人急难(打《水浒传》人名)——施恩

18. 渐渐安定(打《水浒传》人名)——徐宁

19. 坚持到底(打《史记》一句)——虽死不易

20. 死而轻于鸿毛(打《史记》一句)——故无贵无贱

21.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22.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23.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24.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25.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26. 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

27. 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

28. 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推荐

1. 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2. 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

3. 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4. 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5.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6.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7.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8.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9.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10.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11. 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12.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13.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14.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15. 脚像细牛脚,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须象老大人(打一动物名)——羊

16. 脚着暖底靴,口边山胡须。夜里当巡捕,日夜把眼眯(打一动物名)——猫

17.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18.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岸(打一动物名)——海豚

19.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泥鳅


猜灯谜的由来(15)

元宵节总是有猜灯谜的习俗,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元宵节猜灯谜习俗的来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元宵节猜灯谜习俗的来由

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在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

很久以前,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给猫捋胡子──拚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象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有一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大门。

王少越想越气,决定要整整这个财主。

元宵节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各家各户街头房前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忙也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帐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忠: "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这不是骂我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没啥说,转身狼狈地溜起了。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这就是元宵节猜灯谜习俗的来历。

元宵节(灯节)的起源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灯节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的传说很多: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一: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二: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元宵节的起源传说三: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来源还有几种比较有依据但同时有争论的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形成了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认为“元宵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是汉代传下来的。唐代《初学记》:“《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们学习文化而编纂的书籍。书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宗时代。《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认为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乐”。罗启荣、欧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涅盘经》曰:“如来 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又《西域记》曰:摩喝陁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沿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灯节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认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明了火之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最先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傩”,“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动,其“原始形态,可追溯至久远的上古时代”。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日记

二年级语文
今天中午,我们发奖状和奖品。我们都很期待着自己得到什么奖品或奖状,我心里甜滋滋的,正在做我的白日梦呢!老师来了,带着文具盒、笔、日记本、还有橡皮,正在读名发奖状和奖品呢。读到我的,是书法比赛一等奖,奖
展开详情

天鹅教学反思(热门18篇)

教学反思
天鹅教学反思(1)《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从听觉和视觉
展开详情

考试后小学作文

考试作文
月考过后,有的人满意,因为他们考的成绩好;有的人失望,因为他们考的成绩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的“考试故事”吧!考试前夕,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K书,连吃饭、睡觉、洗澡,都想着月考的题目,“平
展开详情

几米的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
展开详情

珍珠鸟读书笔记范文

五年级语文
我叫珍珠鸟,我的家乡在澳大利亚东部。我体型娇小,声音尖而弱,因为我很胆小易受惊吓,所以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群居在一起的。一天,我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中国,我的主人是一个作家,主人为我做了一个温暖而
展开详情

励志哲理小故事(集合19篇)

故事
励志哲理小故事(1)故事一:马马,本来自由自在的在山间撒野,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可是自从有了伯乐,马的命运就改变了,给它的头戴上笼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马的死亡率已
展开详情

万能英语作文模板(实用20篇)

英语作文
万能英语作文模板(1)至于我,在某种水平上我赞成后面的观点,我认为……AsfarasIamconcerned,IagreewiththelatteropiniontosomeIthinkthat总而言
展开详情

高一期末考试教师工作总结(汇总6篇)

考试资料
高一期末考试教师工作总结(1)一、注意高一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在高一新学期伊始,可以通过摸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可利用上半学期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系统复习。要尽
展开详情

初三学生语文复习常见套路

九年级语文
古文如何复习?建议第一轮复习,先把文言文原文打印下来,不要带课本,整篇文章翻译,用笔把自己认为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划出来标记、翻译,再拿出资料核对。注意某些词汇在句中的意思和独自解释的意思是有差异的。第一
展开详情

春潮教学反思(优质8篇)

教学反思
春潮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课程理念:一、以学生为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咏柳的教学设计(必备19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笔记300字 小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室内设计实习周记 实践心得100字 史铁生阅读答案(精编14篇)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范文 上课了教案(集锦18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中考作文 吃货散文(汇总4篇) 第一次买东西教案(汇编5篇) 英语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推荐5篇)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记忆深处的声音550字六年级作文 初中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草房子读书笔记范文 端午节的诗歌大全(必备15篇) 2022高考政治学习方法大全 考试之后400字作文 暑假家长评语(实用18篇) 小老鼠忙碌的一天教案(精编3篇) 灯笼阅读答案(精品13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甄选19篇) 谈谈服饰普通话考试 悯农赏析(精编3篇) 幼儿园预防溺水安全知识致家长的一封信700字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汇编5篇)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 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2建筑工程测量实习范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小熊故事(推荐14篇) 关于文员的实习报告 散文稿件(集合16篇) 白杨说课稿(甄选20篇)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 《烟台的海》训练题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 孝顺的名言警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成字的成语(汇编3篇) 家庭教育作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和意思 高三以孤单为话题作文范文 反省600字范文 小兵张嘎观后感优秀500字 《孤独的熊猫咪咪》阅读答案 高一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心得(精编4篇)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 2022高考经典人物作文素材积累 小学二年级日记:补牙齿 2022年描写夏天的初中作文 匆匆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范文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范文500字 12月四级真题答案 快乐的音乐会教案(集合6篇) 期中考的作文 孩子叛逆怎么办父母怎么教育 2022年狼王梦读书心得500字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优选6篇) 寒假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怎么做高考语文题命题分析 从军行教学反思(合集5篇)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范文 国贸实习工作心得 优秀影视作品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 关于中考计划作文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书笔记 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通用20篇) 一粒种子读书笔记 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作文 这是你的船优秀读书笔记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题答案 好饿好饿的小蛇教案(优选18篇) 2022年狼王梦读书笔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800字 科目一考试技巧(汇总6篇) 动物散文(精编18篇) 个人英语学习计划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 社会实践感悟心得体会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励志的小故事字(甄选15篇) 宝宝故事(优质16篇)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高三语文的高效学习方法以及复习技巧(优选5篇) 二年级阅读短文练习 做三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题 高一化学必背的方程式 留学新西兰注意事项 正能量的人生格言 惆怅的句子(热门8篇) 读书有感笔记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300字 广东历年高考优秀作文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考研调剂要满足的条件 我们毕业了教案(优质9篇) 关于劳动诗句(汇集5篇) 重视细节500字话题作文 数学薄弱的原因剖析,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教师听课经验心得 一年级学生常见的智力题训练题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设计(甄选6篇) 詹天佑读书笔记范文 初中生作文我们的青春故事精彩范文 空气 庐山瀑布古诗(合集17篇) 综合实践活心得体会 安全经验分享心得 六年级爱国作文300字 10以内的分成练习题 彗星 考试后作文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范文 美丽家园教案(推荐18篇) 家庭教育理念随笔感想 我所在的集体普通话考试说话优秀范文 搭石教案(汇集16篇)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 企业管理名言(通用16篇) 精选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寒假读《骆驼祥子》有感范文800字 2022高考加油励志句子120句 七年级匆匆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四级听力真题_英语真题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演讲稿5则 借物抒情作文(必备5篇) 七年级军训心得体会 卡罗纳说课稿(精编13篇) 蜈蚣走路教案(精品3篇) 有关学习的励志名言警句 种爱阅读答案(汇总6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集锦6篇) 小学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秋雨写景作文(甄选3篇) 初二人教版英语上册知识点 美术教案设计(推荐15篇)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实用6篇) 高中军训生活500字作文 初一的军训总结800字范文 高三年级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范文 大学会计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画杨桃》读后感400字范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读书笔记 时光诗歌(集合18篇) 高中励志名言 达里诺尔湖 田间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马来西亚留学介绍 毕淑敏经典语录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范文 三年级语文知识要点整理归纳 小学优秀大队辅导员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学生家长事迹材料 中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整理 蓝鲸的眼睛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200道文学常识题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早上好的句子短语(热门10篇)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教案 高一函数公式 春节祝福诗词(优质7篇) 考试的启示作文 学习小学英语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2年高考英语怎么考,2022年高考英语备考 高三英语丢分原因及对策 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关于高一的学习计划 高一英语课本人教版知识点 高一时光作文800字学生 狼蒲松龄教案(甄选3篇)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500字 2022年高考改革对复读生有影响吗_2022年高考改革对复读生的影 普通话考试作文300字 窃读记读后感500字范文 关于时间的谜语(推荐8篇) 角教案(精品15篇) 2022初中英语高频考点的60个句型总结 小学生二年级日记流星雨 凡卡优秀教学设计(实用7篇) 考试 作文 初中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2022毕业实习周记 英语学习指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实用4篇) 高考优秀议论文作文 古诗赏析:谭嗣同的《潼关》 高三未来的路作文范文 路程速度时间教学反思(精编14篇) 大象的耳朵说课稿(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