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17篇)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17篇)

林*** 23-04-28 阅读题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

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

(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

1、修辞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2、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3、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4、记述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5、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①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②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③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④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6、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7、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8、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9、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

题目 内容 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

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

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

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10、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11、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12、诗文佳句欣赏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13、说明文学家(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14、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

公式:

①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②……描写了(或刻画了)……

③……意思是……

15、前后照应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②……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16、巧设悬念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17、文章开头写景作用

公式:

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②……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18、记叙线索

公式:

①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②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以上内容为答题规律,该如何具体运用呢?下面就具体题型来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内容理解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下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

1、提高阅读能力,短时间内把握文本信息;

2、掌握现代文阅读各种设错陷阱:曲解文意、篡改原文、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强加因果、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

答题技巧

1、快读文章,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划出。

2、审清题目要求,如“正确/不正确”“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等。

3、看选项,回归原文划出原句,排除迷惑选项。

注意以下几类词:

①年代时间、数据;

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关键、最、部分、凡、全、仅仅、几乎等;

③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等;

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比对选项和原文,无法完全判断选项正误时,圈出疑惑点,比较哪个问题更明显。

(二)布局谋篇题

提问方式

1、以……标题/开头/结尾/布局,有什么作用/艺术效果?

2、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阅读主观题答题要从文中来,直接来源于文中或在文中提炼。

答题模式

积累答题术语,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点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充实内容。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强化作者情感。

2、指出在“思想内容上”的作用: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修辞题

提问方式

1、说明……词/句子的含义?

2、……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

积累各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描绘类:生动、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突出强调、凝练集中,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增强语气,强调、强化,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答题模式

1、确认词/句子的修辞手法,联系修辞本身的作用。

2、结合具体的句子语境,联系前后句、文章主题深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断句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

1、特殊字词断句。利用句子的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断句。

2、句子结构断句。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问题。

答题技巧

1、要通读全文,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二)文学常识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主要考察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文书的名称、朝廷的官职、礼仪及某些避讳的说法等。

答题技巧

1、文学常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

2、实在选不出来,一般影视或小说中涉及最多,最常见的错误率越大,主要是迷惑考生。越是生僻的知识正确性可能越大。

(三)翻译题

提问方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事项

1、保证语法的准确性。

2、找准重点词。

3、六不译: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古今义相同的词。

答题技巧

1、重点词汇直接翻译,抓住采分点。

2、利用特殊句式得分。判断句要翻译出“是”、省略句要译出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被动句变成正常语序。

(四)诗词鉴赏题

提问方式:本诗的第四句广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分析诗中的情感。

注意事项

1、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把握好意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历史时期隐含的信息,确定大的情感基调;

3、注意诗歌中的意向和关键词,理解诗人为何有这一情感。

答题技巧

1、相关句子写了什么内容(景物),描绘了什么意境;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光答“表达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五)名篇名句默写

提问方式

1、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

2、某篇诗中“___,___”两句描写了……的景象。

注意事项

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多写诗词中的生僻字,易错字,不要只背不练。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成语部分

提问方式:以下句子中,成语表达正确的是?

注意事项

注意成语表达的出题陷阱:

望文生义: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前后矛盾,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存在问题。

褒贬失当。如: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形容名声大。

语境不合。如: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如: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内行的人笑话,不能再加“让人”。

(二)语病部分

提问方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注意事项

1、寻找句子敏感点,积累平时经常出现的病句模式。

2、合理判断句子顺序:

①分析句子成分。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②判断句子逻辑。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敲黑板: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主要靠日常记忆,病句总结模式,基础部分的积累不要偷懒哦。

四、写作(60分)

写作类型: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注意事项

1、谨慎审题,切忌跑题。

2、切忌题目忘写或字数不够。

3、字迹清楚,卷面干净,切忌潦草

4、作文注意分段,五六段为佳。

5、确定好作文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切忌四不像。

答题技巧

1、审题,找准材料立意

全面解读材料,审材料、审提示、审要求,辨明主次。

2、题目紧贴材料,抓住老师眼球

拟题要求: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如写道德类材料,“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题目很能博得好感。

3、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要与材料关系密切;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防止题记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4、开头紧扣主题,观点鲜明

简练开头,最好两行半字数。同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开头,如六要素开头、悬念开头、修辞开头、典故开头、诗文开头等。考生要多积累文学典故、名人名言或万能开头,考场灵活运用。

5、正文内容多引用素材

注重积累正反对比的素材、新颖或引起关注的热点素材,使文章充实有说服力。

6、结尾总结、深化论证

结尾要强有力呼应开头,将文章主体进行深化。如果无法深化,也要归纳全文,扣准主题。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

(一)内容理解题(选择题)

提问方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下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事项

1、提高阅读能力,短时间内把握文本信息;

2、掌握现代文阅读各种设错陷阱:曲解文意、篡改原文、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强加因果、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

答题技巧

1、快读文章,把每段大意的句子划出。

2、审清题目要求,如“正确/不正确”“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等。

3、看选项,回归原文划出原句,排除迷惑选项。

注意以下几类词:

①年代时间、数据;

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关键、最、部分、凡、全、仅仅、几乎等;

③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等;

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比对选项和原文,无法完全判断选项正误时,圈出疑惑点,比较哪个问题更明显。

(二)布局谋篇题

提问方式

1、以……标题/开头/结尾/布局,有什么作用/艺术效果?

2、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阅读主观题答题要从文中来,直接来源于文中或在文中提炼。

答题模式

积累答题术语,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点明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开篇点题,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2)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充实内容。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强化作者情感。

2、指出在“思想内容上”的作用:

(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修辞题

提问方式

1、说明……词/句子的含义?

2、……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

积累各类修辞手法的作用:

描绘类:生动、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突出强调、凝练集中,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增强语气,强调、强化,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答题模式

1、确认词/句子的修辞手法,联系修辞本身的作用。

2、结合具体的句子语境,联系前后句、文章主题深入分析。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4)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逝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逝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适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5)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6)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7)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8)

一、要点概括类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词语品味: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四、献策举例类问题献策分类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六、 语言准确类“__”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__”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__”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__”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七、文段结构类(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概括段意★答题方式:段意+作用(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总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的阅读离不开基础的材料知识,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整合了初中语文阅读辅导之找材料。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9)

要学会分析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句的含义

要注意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要正确理解并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重视表达功能强烈的词语。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有高度的概括力,并与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关。

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理解段落的作用,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大意。

答题时要找准全答案要点,从内容上来看,有点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等作用;从结构上看,有总结,总括,承上启下,提示文章思路等作用;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作用。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0)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2)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3)

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4)

(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

(一)结构概括法

(1)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

(2)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二)场面概括法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线索概括法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一)完整叙述的参考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参考模板

故事较复杂、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常用模式:某人做某事。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5)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

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三、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6、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6)

程序读书法

按较优的次序读。作者→书名→内容提要→目录→序言→结语

层次读书法

有重点逐步由浅入深地读书,书的内容往往不能一次读懂,这就需要层次,一般可分为浏览、通读、精读、评读、重读多层。

对比读书法

任何文献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其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比较阅读,就知异同,见优劣;能开阔视野,有助于鉴别、验证和判断书的真伪、优劣和好坏,提高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能力。

质疑读书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质疑的眼光去读书,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思想。

溯源读书法

溯源读书,搞清来源和流向,从而真正把书读懂读活、读透。

推测读书法

一边看一边猜,完全参与到读书之中。

逆向读书法

调整或改变思维方向,角度追求新知。

这样可以开拓思路,把知识读活。

个性读书法

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读书之法。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7)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相关推荐

有关实践心得作文

实践心得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口号声随着风渐渐消散,我们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一次真实的体验,还磨砺了自己的意志
展开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重点

八年级语文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
展开详情

有关掌声为题的初中作文800字

九年级语文
掌声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人们对舞台上演员精彩的表演报以掌声,那是欣赏;人们对生活中见义勇为的勇者报以掌声,那是敬佩;人们对花园中骄艳的花、可爱的草报以掌声,那是赞美;人们对在“非典”中奋不顾身的白衣天使
展开详情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00字

高一语文
在一千年前,司马光撰写了为后人所铭记的绝唱:《资治通鉴》。千年后,当我们翻动书页,去品味那尘封已久的书香、史香的时候,不禁感叹:此真经典矣!经典,就是永恒。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王
展开详情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资料介绍

备考资料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
展开详情

天净沙教案设计(集合8篇)

教案
天净沙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2.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曲中所创设的意境。说明:作者白朴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
展开详情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
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
展开详情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有些情节已经不太清了,但追着风筝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也把同名的电影也看了一遍,虽然通过影像呈现给我们的是生动的人物
展开详情

幼儿园家庭教育促进宣传方案

家庭教育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幼儿园教育为主阵地,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育研究,规范教育管理,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
展开详情

如何复习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学习方法
复习工作有别于新课教学,首先预定课时目标要高,教学过程要“放得开”,发现问题要潜心。坚持“三要”,是我复习工作的基本行动指南,并综合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坚持独立练习超前,集中指导、交流为次,复查验收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 优秀影视作品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300字 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汇总6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优质17篇) 漂亮的房子教案(汇编18篇) 高一议论文尊重800字整理 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稿(甄选18篇) 挫折人生800字话题作文 农业种植实习报告 学好数学最实用的方法 云南省中考作文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高考文学常识诗经知识 南谯楼 儿童画教学计划(优质3篇) 考试后的反思作文 高三毕业典礼演讲稿作文范文 奥数的学习方法 汽车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高一地理关于城市区位分析的知识点 交接班制度模板参考(集锦7篇) 树叶贴画教学设计(优质3篇) 高考关于英语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消防开学第一课(汇编15篇) 人生800字话题作文 美丽中考作文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高分技巧 描写春天的文章500字 关于四年级介绍景点的导游词如何写 2022年个人军训心得体会总结 十万个为什么的读书笔记 金钱的魔力读书心得 安全培训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花的诗歌(汇编15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优秀范文 2022高考数学命题出题预测和备考建议 冬季疾病预防教案(甄选12篇) 高三如何应对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 家乡的冬天高一作文范文整理 方向比努力重要 关于考试作文 高三英语单词词组必备 舞蹈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寒假读《儒林外史》有感 安全教育知识顺口溜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红五月诗歌朗诵(甄选4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提纲 做题技巧数学初中(集合20篇) 高三数学考前辅导:解析高中数学选择题解法 期末考试作文【热】 2022年学生军训口号 父亲节的诗 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新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描写植物的诗歌(集锦6篇) 2022军训的感想范文 期中考试的初三作文 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材料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范文 数学向量知识点(实用6篇) 一朵美丽的浪花550字六年级作文 描写考试的作文 家庭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通用9篇)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集合5篇) 文言翻译教案(精编6篇) 2022上海高二生物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 虫的成语(必备3篇) 《金锁记》读书笔记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汇编18篇) 狼图腾读后感范文300字 师恩难忘散文(优质8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归纳 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精选 论语读书个人笔记 中考优秀作文 读书高一作文800字范文 考试后的反思(通用17篇) 高二学英语有哪些技巧(汇总4篇) 亡羊补牢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中英语教案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优秀(必备4篇) 战马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小兔子分萝卜教案(优质6篇) 学生主要事迹材料 高三作文学会放弃范文800字 原子结构教案范文 小鸭子美术教案(甄选7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文言知识点通假字(必备8篇) 明成语(集合18篇) 高二地理解题技巧有哪些 3至6岁故事(推荐16篇) 睡前甜甜的小故事(精选8篇) 糟糕透了和精彩极了说课稿(实用20篇) 以劳动节为话题的作文初中生范文 衡水中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及高三9-10月要注意的事情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 安全过马路教案(精编20篇) 小升初数学必备易错知识点与公式大全 最科学的高考复习方法 教育故事演讲(甄选15篇) 学校军训1000字范文 高考工匠精神作文 机械实习日记范例 高中数学教案范文参考 有关学习方法演讲稿经典(精品5篇) 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作文范文 教师节给老师的礼物 高中高二物理学习方法大全分享 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6个 催人上进的励志名言 论语课件(汇集3篇) 音乐找朋友教案(通用16篇)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优秀团员个人事迹材料 读《渔夫的妻子》有感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点 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汇编4篇) 食品安全知识规章制度 狼王梦读书心得300字范文 红色活动策划主题(精选7篇) 英语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描写天气的诗句(集锦3篇)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勤能补拙800字优秀范文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500字 银行十佳柜员事迹材料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重点 赞美春天的诗歌朗诵(热门7篇) 绕口令大全 最好的我们中考优秀作文 英语考试的个人心得体会(精编5篇) 简单中秋灯谜大全及答案(集合5篇) 钟表习题(精编6篇) 小学生1-3年级日记200字1 读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秋水教学设计(甄选20篇) 高三作文关于低头族800字 创新高二话题作文800字 2022年成人高考冲刺复习技巧 《深林报春》读书笔记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吉他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军训日记一天一篇 小学生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整理 复杂成语(精选5篇) 2022高二作文亲情700字 比较need和dare 高二读红楼梦有感范文 孙中山名言名句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汇编19篇) 小学生关于清明的400字作文怎么写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的演讲稿 高三作文专题学生800字 200字摘抄(必备16篇) 送果蔬回家教案(必备6篇)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会计毕业实习单位的鉴定评语 燕子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常用的英语句子(合集18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100题 卫生教育主题班会(集合5篇)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戏剧名言(集合8篇) 英语专业英语自我介绍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202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读书真好500字初中作文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点:动词和动词词组及非谓语动词 神州谣教案(推荐4篇) 高中语文作文题材如何创新 考试的心情作文 怀念母亲说课稿(精编15篇) 同类项教学设计(推荐3篇) 农村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点 以需要留白为题的议论文范文 父爱其实很简单500字小学作文 高中生容易养成的九个不良学习习惯_做题失分原因及解决方法 语文必修一《我的五样》期末练习试题 关于亲情的高中优秀作文范文 水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 期中考作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二年级怎样描写哥哥的优秀范文 《柳林风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