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精品7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精品7篇)

傅*** 23-04-06 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 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3、 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写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 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全班齐读

五、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2)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

(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

(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从学生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谈起……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有《岑嘉州集》。

三、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2、男女齐读本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读本诗。——再次感知。

整体把握

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学生合作在咏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诗句,教师适度评价。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对雪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为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①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②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③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多媒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5)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 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难点:

领略岑参的诗歌“好奇”的特点。

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

听录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指名配乐朗读。

三、赏析诗歌

解题

领略边塞美景

(1)小组合作活动 把文中描绘奇景的相关句子找出来,并用短语“天气奇_____” “地域奇______”“风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来概括。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活动。

(3)汇报,点评。

(4)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汇报——依依惜别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

(3)赏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

、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1)欣赏图片,用文中诗句来描绘画面内容。

(2)学生交流讨论: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小结,出示板书。

四、拓展练习

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前10句)

八月飞雪雪天奇寒送别(后8句)

军中饯行暮雪送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6)

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体味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情怀,获得艺术享受。

2积累诗词名句,体会其含义,汲取语言营养,学些词曲知识。

3背诵这五首诗。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

美育训练点

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学法引导

1熟读成诵。

2仔细品味,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背景及诗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深入理解。

3对名句进行鉴赏分析。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诗歌特点,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教师点播,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二课时学习《无题》、《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和体味作者写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交流欣赏体会。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将诗文在头脑中转化成画面。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教师先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反复诵读后,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风光、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接着极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光。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三、阅读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诗歌的种类:就体裁方面分为旧体诗(包括词、曲)和新诗。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新诗有要求严格些的格律诗,有格律要求不严的、写起来比较自由的自由诗,还有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散文诗。

(2)了解如何去欣赏诗歌的特点。

①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②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通过研究把握诗歌描绘的人、景、物。

④通过赏析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4.分析。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回答)

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大雪飘洒,天地一色。

(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答: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回答)

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

文中写军帐中饯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尽管风势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得一动不动了。这一生动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讨后回答)

答: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清。

(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5.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略)

《雁门太守行》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李贺(790 -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6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诗。

3.结合课下小注疏通文句,然后让学生译字面意思。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号角震天凉秋更肃杀,鲜血凝泥沙暮色中映出紫霞。半卷着红旗易水河边又起厮杀,浓霜凝住战鼓声闷也乏。君王招纳贤才的深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7)

岑参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

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áo

瀚海hàn阑干lán

羌笛qiāng风掣红旗chè

3、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写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第三个句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五)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五、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空留--惆怅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相关推荐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考试作文
今天,最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来到了,很期待,因为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这次我非常有信心,因为我已经知识都掌握了。第一科是数学,老师发下试卷来,我写好名字班级和考号,就开始答题了,前面的举出只是我掌握得很
展开详情

2022决战中考祝福语,竭尽全力无所畏惧冲刺中考

中考辅导
1、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2、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3、当今之世,舍我其谁!4、中考下来,只想说八个字:重在参与,高考加油。5、不要因为一朝而后悔年寒窗6、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
展开详情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

试题
一、在正确的音节后面打“√”。yù()chèn()ruǎn()欲趁染yǜ()chèng()rǎn()téng()yōu()rào()疼悠绕tòng()yóu()ráo()二、看拼音写词语。jiāoào
展开详情

四年级小鹿斑比读书笔记范文

四年级语文
《小鹿斑比》是世界著名的经典书目之一,她的作者是费利克斯·萨尔茨曼,1869年9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小鹿的成长故事,斑比是头乖巧、开朗、彬彬有礼的小鹿,从它出生
展开详情

关于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高中,以便于获得更多的知识。可是有些人却理解错了中考这个词。有人说中考是为了父母们的面子,从小父母就把我
展开详情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热门5篇)

教学设计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
展开详情

滑稽的脚先生音乐教案(推荐5篇)

教案
滑稽的脚先生音乐教案(1)大班音乐教案:滑稽的脚先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展开详情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课

高二生物
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
展开详情

以变成一只小鸟为题的六年级作文

六年级语文
我是一只灰白相间的小鸟,住在一棵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树上。我有一个弟弟,长着棕色花纹的羽毛,他住在我家对面的百年大树上。我们所住的这个森林非常美丽,有漂亮的山花,有可爱的小松鼠,有清澈的小溪,当然还有
展开详情

关于速读的基本技巧(精品5篇)

考试资料
关于速读的基本技巧(1)读者在没有充足时间、足够兴趣,或根本没有必要仔细地阅读某些材料的时候,以很快的速度阅读,并略去部分内容,来获取文章要旨和自己需要的内容。通常关于某个课题的大量略读,比细读一、两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随笔记叙文 2022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 2022年宁波小升初语文作文预测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题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精选5篇) 教师节快乐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描述一个人的句子(推荐10篇) 青春散文800字(汇集5篇) 试用期转正评语(甄选18篇) 义龙洞 故事海(必备17篇) 生活的真情500字初中作文 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读后感 小学期中考试作文 《草房子》读后感范文600字 皮皮鲁传读后感范文 高中优秀抗击疫情作文范文 初中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努力读懂600字精彩作文 军训实践心得 高中畅想未来作文 银行入职员工600字军训心得 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最易错的题型 初三政治知识点选择希望人生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2022初中英语高频考点的60个句型总结 成长作文600字高二作文大全 以爬山为话题的小学生日记 幼儿体能课教案(精编3篇) 与书相伴为题600字精彩作文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范文300字 人的故事(通用16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寝室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教师节演讲稿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贝壳的阅读答案(推荐15篇) 高考数学复习技巧大揭秘 人教版初二英语知识点总结 有关感恩的诗歌朗诵(精品4篇) 大学英语作文 穷人读后感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过年故事(合集15篇) 毕业生产实习报告小结 美育云课堂展播活动观后感 百万英磅读书心得体会 努力800字优秀范文 八年级消息的作文 电压教案(精选20篇)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青春随想初三作文满分作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书笔记 关于坚强的签名 美术系军训班级口号 英语小故事演讲5分钟(集合6篇) 没有喝彩的工作阅读答案(汇总6篇) 做高一物理题的技巧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推荐15篇)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 2022英语专业毕业实习计划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书笔记 语文单元测验试题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往年中考作文 《假小子戴安》读书笔记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甄选3篇) 梦想满分作文(实用15篇) 12月六级真题(精编6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归纳 2022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大学英语作文 近义成语(推荐4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550字精彩作文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范文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汇集20篇) 青少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方案 怎么做高考语文病句题目 销售员实习报告大全 发现平凡力量唱响奋斗主题征文(精编6篇) 高考励志奋斗故事有哪些 考试准备作文 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听后感 关于成长的名言警句(实用3篇) 考试之后五年级作文 关于名言警句作文 小测试题(必备14篇) 考试后作文 人生不设限读书心得范文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精选18篇)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阅读答案(集锦6篇)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达技巧(合集4篇) 公关礼仪实践心得体会 2022母亲节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 红岩狱中联欢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范文 成长的回忆初中生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 适合4个人朗诵的诗歌(精编3篇) 老山界阅读题及答案 昆虫记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汇集3篇) 春天 考试风波作文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学生演讲稿 英语作文电子邮件范文(实用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霸气的古风句子(甄选14篇) 高一生命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最美的是诚信800字满分作文_诚信话题作文 课题评价(集合5篇) 关于介绍哥哥的作文整理 微笑小故事(优选8篇) 敬老爱老班会教案(甄选7篇) 肯德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字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适合高中生的励志名言 南辕北辙读后感400字范文 查理九世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高考英语:如何解完型填空题+英语听力场景词汇 成长的烦恼600字精彩作文 绿拇指男孩读书笔记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做高三数学选择题技巧蒙题方法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老王+别董大艺术特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潇洒霸气的句子(精选19篇)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600字 高三化学的考试技巧(甄选20篇) 家庭教育经验材料 一年级应用题上册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社戏》 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 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优秀范文 高考地理必备答题题型解题模板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笔记300字 诗词大会开幕词(汇编4篇) 学习法,欢迎参观 以考试的作文 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幸福爱情语录(精选300句) 大学英语作文 关于激励学习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模版(合集5篇) 中考作文 实用的期中考试后作文 800字高二作文敢于创新 高二电影观后感800字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高一托物言志类作文800字 商朝历史人物故事简介 家庭教育的课题实施方案 成长600字优秀话题作文 一场特殊的考试作文 永远永远爱你教案(通用6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优质7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答案(汇总4篇) 难忘的一课教案(优选16篇) 高考历史快速提分的方法 万圣节短信 高一语文常考古诗词 有关细节的名言(必备4篇)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怎么写四年级介绍景点的导游词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必备17篇) 童年高尔基的读书笔记 【热门】2022年励志名言(精选220句) 木瓜诗经赏析(甄选8篇) 中学生的饮食安全常识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作文400字 可怕的考试作文 教师节的名言警句 高三作文换位思考800字范文 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描写日月潭的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高三英语月考试卷及答案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集合8篇) 分数除以整数说课稿(合集8篇)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反思(推荐9篇) 我的阅读时光500字小学作文 《大师》阅读答案 坚持的谚语(汇集19篇) 新生入学主题班会(合集4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 诗歌《致青春》(精选16篇)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坚强人生500字精彩作文 实践心得1000字左右 熟悉的地方普通话考试范文 与青春在一起500字小学作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22中学生班主任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2022大学生污水处理厂实习计划 普通人怎么考心理咨询师 简单的字谜(必备15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