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出师表课件(通用15篇)

出师表课件(通用15篇)

q*** 22-11-08 课件

出师表课件(1)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行淑均匀(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⑵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⑷“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⑵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⑸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⑵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板书:

出师表

(蜀)诸葛亮

第一部分:晓之以理。

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

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

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

(6)述身世,讲经历。

(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8)总提期望与要求。

(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 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复习重点词

四、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小结。


出师表课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背景、作者、表及题解

2、熟读课文, 积累生字词,熟悉课文大意

3、学习1、2两段:翻译并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分析

重难点:

1、重点:熟读课文,识记文学常识

2、难点: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出师表》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边读边说)

一读一说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学生独立完成《语文助学》175页“预习积累”1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富有感情。

一说:检查预习:要求一名学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学生独立完成《语文助学》175页“预习积累”2;第二名学生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第三名学生简介诸葛亮 。

二读二说课文:指导划分层次结构(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2)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3)追忆往事

第三部分(4)分清责任

三读三说课文:学习1、2两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

2、提问四人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完成《语文助学》176页“感知探究”1------2题

(1)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

(2)作者提出哪几条建议?最重要的是哪条?为什么?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

4、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三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5、老师总结:略

三、当堂检测(测)

1、背诵1-2段,并默写

2、完成《语文助学》176页----------177页“学习测评”:   1------4

四 课外作业:.预习翻译3-4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并背诵课文3-4段

2、理解本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积累文言词汇------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

2、难点:理解本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边读边说)

一读一说课文

1、创设情境: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临终时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3、4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个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读二说课文

1、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2、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三读三说课文

1、理解本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段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3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2、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二、积累文言词汇------分析“以”的用法

学生找本文的“以”字,并说出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当堂检测(测)

1、背诵3-4段,并默写

2、完成《语文助学》176页- “感知探究”:3--------8题3

3、完成《语文助学》177页的对比阅读5---------7题


出师表课件(3)

教学目的

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要求读得富于感情,有层次感),同时画出生字新词。

三、听写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

崩殂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四、指导分段。

1 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了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伐魏的决心?

2 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研读第1、2段。

1 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 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的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3)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②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 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六、布置作业。

1 默写1、2段

2 预习3—7段:⑴对照注释力求会翻译。⑵思考哪些是议/


出师表课件(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

(一)以组全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出师表课件(5)

1.知识与能力目的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的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授课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授课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的而强行设计授课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授课过程〗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

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

二、自读文章,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文章,熟悉文章,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文章,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的,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文章,在读中理解文章,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文章,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授课实录】

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

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

〖评价〗以古代诗句对作品的评价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添学生人文素养。

生:可能是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吧。

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留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真不愧为我们的历史小博士。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谢谢,请坐下。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评价〗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过渡到学生不太熟悉的“忠诚”,为全文的理解和阅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自读文章,扫除障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自读文章并提出疑难之处)

生:“开张”是什么意思?

生:“痛恨”是什么意思?

生:“感激”是什么意思?

生:“谨慎”是什么意思?

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若有所思)

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讲不通了。(其他同学表赞同的点点头)

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同时,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

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

生: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

生:根据文章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这来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

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下面,这样,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

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评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互质疑难,合作解答,体现自主和合作的学习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把握本文长句较多的特点给予重点引导,体现教师在关键处参与的重要性。

三、共读文章,理清要点

师:大家都读得不错。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的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

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师:哦,“一系列”建议。哪些建议呢?在文章哪些段落写的呢?

生:在文章1-5段写了这些建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

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真话,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

师:恩,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看来,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

生: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提出建议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文章的第6-7段。

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

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顾过去。

师:哦。很有发现的眼光。不是在回顾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生: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生: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是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

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生:(很多同学齐声回答)“士为知己者死!”

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唯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

生: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

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

生: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这两段文章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

师:你从哪些体会到的?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

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亲贤臣,远小人”。

生:不对,应该是“报先帝,忠陛下”。

师:为什么?

生:“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评价〗阅读和理解紧密结合,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使文言解读轻松自然。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师:阅读了《出师表》,你对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诸葛亮做何评价?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价〗围绕作品开放课堂,为学生的自由思索和学习创设空间与平台。

生:我谈谈对《出师表》的一些看法。《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文中的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如: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等。

生: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答:本文是诸葛亮向帝王刘禅的上书,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这是为何?

生: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父亲的遗志。

生:我认为这是为了让刘禅学习父亲的用人之术。

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为了表明自己对蜀国的忠心。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从此,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再去读文章,仔细品一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生:我根据本文对刘备的死的称“崩”,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古代对“死”的一些表达。一般帝王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生:学习本文中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我们觉得还应注意加进自己的情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到“言之有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有说服力。

生:我谈谈对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政治上赏罚严明,恩威并重。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同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语言恳切,感情诚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他的文章“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师:这位同学结合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价人物,值得肯定。有没有同学能够谈谈阅读《出师表》后对诸葛亮的感受?

生: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太压抑。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禅实在是亏了。(众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阿斗就是刘禅。他后来听信宦官,朝政荒废,无所作为,蜀国终于被人家灭亡。实在是让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东流了。坚持对这样无用的人尽忠,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生:可见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陈“亲贤臣远小人”吗?

师:这位同学的感受很值得探讨,很多史学家也在这样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我想,准确评价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具体所处的时代,而用现代的观点来思考又能使我们得到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个问题同学,请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我们再做专题交流,好吗?(生赞同)

〖评价〗表面上虽然对课堂上产生的观点不置褒贬,但却从多个角度引导思考方向,并激发学生将学习由课堂发展到课外,推动学习成为“不终止于课堂”的自主历程。

五、选背文章,文化积累

师:大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很出色,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前面提到的三副对联对本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种幸福,若能诵记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下来,看谁选得好,背得快。(学生读背,学生竞背,师生共评。)

〖评价〗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古典文化积累,帮助学生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


出师表课件(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

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教学实录】

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

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

〖点评〗以古代诗句对作品的评价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添学生人文素养。

生:可能是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吧。

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留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真不愧为我们的历史小博士。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谢谢,请坐下。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点评〗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过渡到学生不太熟悉的“忠诚”,为全文的理解和阅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

生:“开张”是什么意思?

生:“痛恨”是什么意思?

生:“感激”是什么意思?

生:“谨慎”是什么意思?

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若有所思)

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讲不通了。(其他同学表赞同的点点头)

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同时,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

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

生: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

生:根据课文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这来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

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下面,这样,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

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点评〗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互质疑难,合作解答,体现自主和合作的学习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把握本文长句较多的特点给予重点引导,体现教师在关键处参与的重要性。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师:大家都读得不错。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的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

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师:哦,“一系列”建议。哪些建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写的呢?

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建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

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

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真话,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

师:恩,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看来,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

生: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提出建议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课文的第6-7段。

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

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顾过去。

师:哦。很有发现的眼光。不是在回顾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生: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生: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生: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是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

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生:(很多同学齐声回答)“士为知己者死!”

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唯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

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

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

生:“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

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

生: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

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

生: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

生:这两段文章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

师:你从哪些体会到的?

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

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亲贤臣,远小人”。

生:不对,应该是“报先帝,忠陛下”。

师:为什么?

生:“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点评〗阅读和理解紧密结合,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使文言解读轻松自然。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

师:阅读了《出师表》,你对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诸葛亮做何评价?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围绕作品开放课堂,为学生的自由思索和学习创设空间与平台。

生:我谈谈对《出师表》的一些看法。《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文中的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如: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等。

生: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答:本文是诸葛亮向帝王刘禅的上书,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这是为何?

生: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父亲的遗志。

生:我认为这是为了让刘禅学习父亲的用人之术。

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为了表明自己对蜀国的忠心。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从此,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课文,仔细品一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生:我根据本文对刘备的死的称“崩”,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古代对“死”的一些表达。一般帝王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生:学习本文中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生:我们觉得还应注意加进自己的情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到“言之有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有说服力。

生:我谈谈对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政治上赏罚严明,恩威并重。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同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语言恳切,感情诚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他的文章“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师:这位同学结合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价人物,值得肯定。有没有同学能够谈谈阅读《出师表》后对诸葛亮的感受?

生: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太压抑。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禅实在是亏了。(众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阿斗就是刘禅。他后来听信宦官,朝政荒废,无所作为,蜀国终于被人家灭亡。实在是让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东流了。坚持对这样无用的人尽忠,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生:可见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陈“亲贤臣远小人”吗?

师:这位同学的感受很值得探讨,很多史学家也在这样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我想,准确评价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具体所处的时代,而用现代的观点来思考又能使我们得到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个问题同学,请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我们再做专题交流,好吗?(生赞同)

〖点评〗表面上虽然对课堂上产生的观点不置褒贬,但却从多个角度引导思考方向,并激发学生将学习由课堂发展到课外,推动学习成为“不终止于课堂”的自主历程。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师:大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很出色,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前面提到的三副对联对本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种幸福,若能诵记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下来,看谁选得好,背得快。(学生读背,学生竞背,师生共评。)

〖点评〗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古典文化积累,帮助学生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

【教学反思】

一、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二、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解读中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师生都能从此环节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三、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出师表课件(7)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 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第 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出师表课件(8)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行淑均匀(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

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出师表课件(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正音

殂(cú) 陛(bì) 以塞(sè)忠谏 陟(zhì) 臧否(zāng pǐ)

攸(yōu) 祎(yī) 以遗(wèi)陛下 咨(zī) 裨(bì)

阙(quē)漏 颓(tuí) 桓(huán) 闻(wèn)达 猥(wěi)

危难(nàn) 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 (zōu) 涕(tì)

五、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六、讲读第1段

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 学生讲述大意,师指正。

3 回答问题: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4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5 齐读第一段

七、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第1段。

2 预习2—5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

1 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 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 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3合作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讲读第3—5段。

1 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 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 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以: 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于、以”等的用法。

3、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当堂完成随堂练习题练习。

1 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

A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 见识浅陋。

C 地位低下。 D 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

A 从那时以来 B 你来 C 算来 D 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 将军宜往驾顾之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今以蒋氏观之

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 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 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 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

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 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 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 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______。

3 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合成词: 成语:

4 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

1 (1)D (2)A (3)A、C (4)A、F (5)B (6)B 2 又 3 咨询 三顾茅庐 4 (略)】

三、分析本段内容。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四、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

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五、回答问题。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六、讨论

1 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结构层次。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道 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 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 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论 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 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 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 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 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 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 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课件(10)

教学目的

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教学要点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要求读得富于感情,有层次感),同时画出生字新词。

三、听写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

崩殂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四、指导分段。

1 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了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伐魏的决心?

2 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研读第1、2段。

1 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 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的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的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的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3)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②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 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六、布置作业。

1 默写1、2段

2 预习3—7段:

⑴对照注释力求会翻译。

⑵思考哪些是议。


出师表课件(11)

《出师表》课件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出师表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 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 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课题:出师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问题2、3)( )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课题:出师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出师表课件(12)

《出师表》课件模板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出师表课件(13)

出师表的课件

出师表

教学目

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 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 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 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 期望与教育 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 .写作方法。

四、 解“表” 一般知识以及“以” 用法。

教学设想

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 ,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 思想行为不求全责备。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 热情,在理解 基础上加强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要求读得富于感情,有层次感),同时画出生字新词。

三、听写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

崩殂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四、指导分段。

1 围绕“出师”思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国家危急 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 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 理由?第三,在说明出师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伐魏 决心?

2 讨论后分段,写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研读第1、2段。

1 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 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zhào,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 指导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话 意思。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 形势如何?(读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读第2句)内外大臣这样表现 原因?(读“盖追”句)内外大臣能如此,作国君 又当如何?(读第3句)诸葛亮向刘禅提 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指导背诵:这三句话语意连贯,互为因果,要顺着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3)指导辨析词 引申义和“以” 连接作用。

①结合上下文,辨析词义,完成下表。

(“秋” 引申义学生回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提示:民以食为天,秋天是收获 季节。)

②复习“以” 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 用法。“开张圣听”目 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连接目 ,可译为“用”、“用来”。

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用作连词,连接 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 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4)指导朗读。

3 指导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 另一条建议是什么?

板书: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

(2)提示背诵:宫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异法也。

六、布置作业。

1 默写1、2段

2 预习3—7段:⑴对照注释力求会翻译。


出师表课件(14)

出师表课件苏教版

【教学目的】

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

三、朗读

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

1、齐读第1段。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 疏通字句。

⑵ 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指名朗读第2段:

⑴ 疏通词句。

⑵ 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分别朗读第3、4段:

⑴ 疏通词句。

⑵ 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齐读第5段:

⑴ 疏通词句。

⑵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1~5段。

2、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于、以”等的用法。

3、思考第6~9段的内容。

第二教时

一、齐读第6段

1、疏通词句。

2、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二、指名朗读第7段

1、疏通词句。

2、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三、齐读第8段、第9段

1、疏通字句。

2、提问:第8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3、齐读第9段:

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四、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1、道:

⑴ 道路。“中道崩殂”。

⑵ 办法。“咨诹善道”。

2、遗:

⑴ 遗留。“以光先帝遗德”。

⑵ (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

⑴ 是。“俱为一体”。

⑵ 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⑶ 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4、论:

⑴ 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⑵ 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5、无:

⑴ 没有。“若无兴德之言”。

⑵ 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6、行:

⑴ 实行。“然后施行”。

⑵ 行为。“性行淑均”。

⑶ (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7、益:

⑴ 益处。“有所广益”。

⑵ 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1、而:

⑴ 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⑵ 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2、于:

⑴ 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⑵ 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

⑶ 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⑷ 到。“还于旧都”。

3、以:

⑴ 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 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⑶ 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⑷ 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⑸ 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作课后练习。


出师表课件(15)

出师表说课课件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

鉴于教材内容基础之上,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二、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采用名家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品的意蕴,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讨论法——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下面我结合课件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用真情去拥抱作品,就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营造与其作品相适应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忘却自我,与作者和教者“声气相投,心心相印”。为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刘欢倾情演绎的mtv《哭诸葛》,然后伴以教师精彩而又富有深情的开场白,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

(附教师开场白)

一首《哭诸葛》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一声声的深情疾呼,一声声的悲悯责问,一声声的痛彻心扉。让人透过刘欢的.天籁声线和倾情演绎,看到了一个智慧灵魂的感召力,一个民族呐喊的震撼力!

恸哭六军俱缟素,痛哭涕零肝肠断,怎一个悲字寄托得了?

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诸葛亮这一历史巨星过早的陨落而痛恨惋惜。诸葛亮虽已经离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书写的《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久唱而不衰。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携带着对古人诸葛亮的一份感动,一份憧憬,一份爱戴共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前提测评,温故而知新。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检验本篇文章字词句翻译掌握的情况。在检验的过程中,对积极踊跃而又准确回答问题的同学鼓掌三次,以示鼓励。在这里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1、首先课件展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读《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在这里利用名家的视频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站在眼前。

2、学生自读,理清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要求学生读课文之前,幻灯片出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在这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要点。

3、研读第六、七两段,体会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同时深切感受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在这里我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挖掘本段蕴藏的深意。我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这样的问题: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然后让学生初读进行感知,再读促进理解,最后是表达性度,通过有的放矢的反复阅读使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的教学理念。

4、教师质疑,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这里我创设问题情境:诸葛亮在结尾处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模拟情境,思接千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大胆质疑,提出有个性的见解,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磨砺阅读品质。

为此我巧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在这里教师模拟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思考去认识,来发表自我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五)小结,布置作业。

我利用小结引导学生把板书设计成了艺术字“泪”字。然后教师精彩总结: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透过“泪”字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诸葛亮的一片耿耿忠心。

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你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

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举,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他让陆游深夜挑灯细读,他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立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

(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学生在歌声中沉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在《出师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这篇不可多得的教材,加强情感教学,注重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上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的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相关推荐

关于团队的人生格言(精选215句)

名人名言
1、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2、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3、民齐者强。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众志成城。6、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7、众人扶船能过
展开详情

草地夜行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用“____”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丧命(sāngsàng)吞没(mòméi)可恶(wùè)辨字组词。陷()吞()焰()蚕()将下列词语分别送到文段中的括号里。陷抓顶拉甩
展开详情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500字

读书笔记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想想自己的童年,作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
展开详情

高三语文必修背诵必修五

高三语文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
展开详情

暑假数学日记五年级

备考资料
20__年__月__日 在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啊!商场可真大啊!”我不禁地赞叹道。我先来到玩具店,这里的洋娃娃长得可真是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突然,我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形状,
展开详情

高中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

事迹材料
西南交大附中高xx届学生。该生思想上进,责任心强,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突出。严于律己,待人热情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同学的学习榜
展开详情

高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辅导资料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5)一些特殊价态
展开详情

期中考试作文

考试作文
到宿舍放下多余的书本,只有几本书,还有几只笔和墨水。有的同学高兴,有的同学叹息。哎……又要考试了……哎……期中考试到来了。考不好怎么办?越想越担心,算了,考出来再说吧。来到考场里,找到我的座位,离考试
展开详情

高一考试语文学习方法

高一语文
1、多读先读简介,大致看一下看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细来读。仔细的读!几遍,看完几遍稍后总结内容,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启发和心得,即是读后感。多练练手,会很有收获的'。2
展开详情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及策略

高三数学
重视课本。最后几天一定要多看课本,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定义、定理等务必再重温一遍,尤其平时遇到不多的冷门知识点,如矩阵行列式、算法、极坐标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适量练习。最后几天复习不宜再做很多难题偏题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热门20篇) 人教版分数乘法说课稿(精编3篇) 小学数学湘教版三年级知识点 6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合集6篇) 善与恶的名言(精选3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新闻要素和文章线索 名人名言经典语录(合集8篇) 实践心得体会 2022军训队口号来了 生活经典格言 挺直生命的脊梁为话题议论文600字 嘉峪关作文 初中必读名著《昆虫记》读后感800字 《第七条猎狗》读书笔记 小狗圆舞曲教案(甄选5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书心得体会 列宁的名言(精选19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集合3篇)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优质6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考试过后小学生作文 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 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 环保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约客古诗(精选3篇) 怎么快速背语文课文 爱情句子经典语录 句字成语(精编6篇) 区域地理教案(合集15篇)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 认识0教学反思(精品19篇) 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 学生军训感想体会作文800字 家庭故事作文(推荐3篇) 古诗的介绍(精品8篇) 影子教案设计(汇编20篇) 高一数学的学习问题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分享 吸纸跑教案(通用7篇) 英语试卷质量分析(甄选3篇) 勇于挑战500字话题作文 一次难忘的考试经历作文 三下乡实践心得怎么写 坚持锻炼的句子(推荐4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笔记 谯楼 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作文(推荐11篇) 高二作文挫折800字范文 生命的精彩500字话题作文 5分钟大学英语演讲稿范文 医院实习护士工作总结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500字范文 寓言故事400(通用17篇) 《等你回家》阅读答案 注册会计师工作职责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推荐10篇) 四年级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300字 蜜蜂和蚂蚁读后感 小故事大智慧读后感(精编10篇) 高中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交通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 小猪唏哩呼噜读书笔记范文 大学英语作文 考试优秀作文 高一生物复习规划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000字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小窍门 2022高考英语各个题型突破 爱国为主题的高一作文800字 二年级找春天日记4则 青鸟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留学新西兰注意事项 议论文500(精编18篇)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习报告 想象作文500字大全(必备3篇) 实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三感恩作文800字 小学英语优秀学习方法总结 暑期个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汇总8篇) 读鲁迅《朝花夕拾》有感范文1000字 2022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读书感悟的名言 高中读书笔记300字 感谢支持的句子(合集9篇) 关于高考答题技巧 中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专题练习 2022幼儿教师实习报告范文 建筑行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拼音练习题 小升初专家指导: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舒缓考后心理压力 军训感悟作文600字 科学测量教案(推荐20篇) c语言知识点(通用4篇) 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淘宝买家评语大全(精选3篇) 水浒传阅读笔记700字模板 三年级小学生春游作文范文 香蕉的谜语(集锦4篇) 窗子以外阅读答案(热门4篇)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集锦4篇) 珍惜时间400字小学精彩作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2022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点 鲸教学课件(热门6篇) 2022初中生军训个人感悟大全 学会感恩教学设计(汇总3篇) 调查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范文 早临床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日记450字 政治高考易错知识点 寒假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 马歇尔 高考语文如何写好作文不离题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青春最美丽500字小学作文 2022大学新生军训心得体会700字 高考满分作文 中学生军训生活感想体会 寒假观《开国大典》有感 法院实习自我鉴定表自我鉴定 高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2022中考前如何做好心理教育 成长的故事初中生作文 夏天来了作文五年级范文 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 学校军训总结发言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新生军训日记范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我的考试烦恼作文 关于描写荷花的400字作文 留学面试自我介绍 期中考的作文 高考英语听力四大方法 落花生教学反思(实用16篇) 水浒传第一回读书笔记 雪地烤红薯阅读答案(汇总5篇) 池宇峰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跳水说课稿(甄选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 2022初三化学知识点 高三地理雄安新区知识点归纳 幻城读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2高考政治冲刺知识点全集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优秀范文 高三英语单词词组总结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800字 第一次考试作文 我的朋友六年级优秀作文 四年级学生写景优秀模板作文 古代正能量励志名言 军事训练学生感悟体会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总结 读《我的长生果》有感800字范文 开学法制第一课(汇集8篇)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书笔记 大学新生军训感言范文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2022高考冲刺历史考点 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爱运动爱健康教案(精品19篇) 怎样写一篇600字写景作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中考作文 总结概括段意知识点内容 家庭教育月活动方案 高中新生军训日记 你是我的好朋友教案(合集19篇) 世界的气候教案(汇总11篇) 关于友谊的优美句子(集锦3篇) 工匠精神高三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 二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2022骨科护理实习心得 愿望的实现的故事(合集10篇) 有趣的六一儿童节作文600字 关于七月的唯美句子(优选3篇) 国庆节诗歌 写人作文课件(精选3篇) 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400字作文 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优质17篇) 2022年狼王梦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一物理专题整理运动的描述 小岛教案(合集18篇) 关于中考话题作文 初一的军训周记300字 小学课文《乌塔》读后感 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 夏天的作文_五年级关于夏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