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编18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编18篇)

J*** 22-12-26 课件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1)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

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


时间的脚印教案(2)

导入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进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犸。一天,一头猛犸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犸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同学们能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一下吗?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时间的脚印教案(3)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

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设想:

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①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时间的脚印》(板书)

②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颐抢此俣粒?黄鸾饩鋈?鑫侍猓?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五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5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四、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时间的脚印教案(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3.掀起广泛阅读科普读物的热潮。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本文的说明层次。

(2)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写法特点。

难点:本文说明的层次。

解决办法:寓教于乐。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通过学生的读、说、写多项练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启发学生走向自然,去探寻记录时间留痕的自然现象,并从中发现规律。

课堂教学中分学习小组研讨问题,看哪组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充足答题准确率高。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鼓励。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

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í):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时间的脚印教案(5)

《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上课时我主要用诵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完成学习任务。下面是我上课过程:

一导入

(漫谈时间话题导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我们更要爱惜时间。“成功的人都会利用时间。“”不珍惜时间的人将会被时间抛弃”。

我们来看这幅“钟表图”,(PPT投影图片)我问大家:”时间是什么?”(投影释义)那人类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古人发明了“沙漏”,现代人有了钟表、日历......孰不知大自然也有许多种时间的记录方式,如躺在山野中的岩石,(展示岩石图片)它就是原始的”钟表“,它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的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给我们大量的历史信息,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陶世龙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难点)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投影介绍作者陶世龙.(投影作者资料,学生齐读了解识记)

四、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五、阅读课文通过三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1、一读课文,梳理层次,明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时间的脚印是什么?导思2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的脚印?导思3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导思4文章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提示:抓住关键词“时间”“岩石”,读课文时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标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分析:课文以高士其的诗引出时间话题,由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接下来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过度说明岩石的记录,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说明岩石记录还不止这些,还有许多记录,到29段,岩石记录才说明完,30段、31段说明了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这样,我们可以给课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4)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说明“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方式中重要的一种”。第二部分(5—29)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5-21)详细说明岩石重新形成的过程及岩石的排列方式。第二层(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第三部分(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在梳理层次的基础上,顺势总结出课文是按什么记录时间脚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意义的思路说明,是按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说明,所以是逻辑顺序。

2、二读课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

自由读1-4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铜壶滴漏)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自由读5-21自然段,分组讨论:

提问: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提示学生抓关键词“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提示学生抓关键词“岩石—石子—砂砾、泥土—重压—胶结”。

3: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提示: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判断。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让学生明确: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明确: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3、三读课文,明确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品析语言。(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小组完成)

六、拓展延伸

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七,课后作业。

1、找一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课外阅读有关科普读物


时间的脚印教案(6)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

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


时间的脚印教案(7)

导入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进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犸。一天,一头猛犸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犸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同学们能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一下吗?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时间的脚印教案(8)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

①文章较长;

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教学设想:

1、《时间的脚印》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陌生,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听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占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3、学法。抓住两点:—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

课时:

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例: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教师: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时间的脚印教案(9)

教学目标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五、结语及课外作业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学生提问备案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10)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教学设想:

1、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陌生。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听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占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3、学法。抓住两点:—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例: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教师: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一起解决三个问题: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4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3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四、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文前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说读 学写法


时间的脚印教案(11)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

①文章较长;

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设想:

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

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①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时间的脚印》(板书)

②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颐抢此俣粒?黄鸾饩鋈?鑫侍猓?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五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5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四、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时间的脚印教案(12)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教学设想:

1,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陌生。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听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占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3,学法。抓住两点:—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例: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教师: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一起解决三个问题: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4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3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时间漫谈”。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2、寻读,说过渡。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怎么说?这样说:“……”是过渡段,它表明“……”。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它表明下面将要介绍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扫读,讲故事。

这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请你扫读课文三、四部分,讲述一个岩石中的故事。如:如果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三、组织说读活动(25分钟)

1、介绍方法: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探寻你认为值得借鉴的写法,并用“好在……因为……”的句式说话,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发现。

2、教师示例:如:好在“课文开头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因为“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且层次清晰”。

3、学生活动:(分小组活动)

4、集体交流:(学生述说,老师即兴点评)

三、学生积累(5分钟)

1、摘抄雅词:二字雅词、四字雅词

2、摘抄美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

3、抄背文前小诗: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跳读:贴标题

寻读,说过渡

扫读,讲故事

说读 学写法


时间的脚印教案(13)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

《时间的脚印》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二、理解词语

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3.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4.山麓: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5.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7.刨刮:刮平。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四、问题归纳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9.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时间的脚印教案(14)

【教学目标】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五、结语及课外作业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学生提问备案】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15)

一、情境引领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大家。下面由我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提到时间, 从古至今,关于它的话题很多。孔子面对滔滔东流的河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齐白石要求自己做到“不教一日闲过”;莎士比亚告诫人们“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毫无疑问,这些见解都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而从客观上探索“时间”的话题并不多见,至于“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这样的话题,更是闻所未闻。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脚印》,请陶世龙先生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陶世龙。(点击下一页)

二、走近作者

陶世龙,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1929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三、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

2、欣赏品味: 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3、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表达的能力。

四、课前热身

教师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粗糙(cāo) 龟裂(jūn) 楔形(xiē)

我让班长同学读一读这些字词。他读得很好,下面我们一齐读两遍。

五、要点探究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0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用5分钟的时间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要求: 速读课文,独立自主完成问题。

1、 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不含小诗)明确:共30个自然段。

2、 贴标题,了解课文的说明层次。

我这里有四个小标题,“岩石是时间的脚印”、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岩石是无字的史书”、“岩石领我们找宝藏”。 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如:(1——4自然段)讲了生活中的时间与大自然中的时间,可以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贴上小标题“石头是时间的脚印”。大家照着将其它的标题贴上去。

一、岩石是时间的脚印 (1——4自然段)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 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二、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5——20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

三、 岩石是无字的史书(21——28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二:无字的史书。

四、 岩石领我们找宝藏(29——30自然段) 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3、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通过贴标题,我们了解课文的说明层次。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我们全班推荐一个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读一下最后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迁移内容看时间而定是否讲解)

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读懂岩石之书的意义已远不是这样单纯的用意了,那是什么?

1)、读懂岩石之书,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外太空寻找可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2)、读懂岩石之书,我们也可以了解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灾难,为将来地球将要遇到的灾难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3)、了解各种生命的进化和灭绝的过程,是人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等等。

六、亮点探究

精读课文,用8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四个问题。

1、分析这篇文章标题的特点。新颖别致的标题

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

2、谈谈《时间伯伯》的作用。 别具一格的题记

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土其的小诗《时间伯伯》?

选择高土其的《时间伯伯》一诗作题记,既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介绍的知识,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人类有史以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

3、找出课文生动有趣的句子。 生动有趣的语言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

“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同时把“岩石”的被动和无奈表现得令人同情。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三个并列短句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

挡的威力。排比、拟人手法加上极富特点的动词的巧妙运用,把‘“狂风’”“洪水”“冰河”来的情状表现得惟妙惟肖。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说“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过程。

这些句子,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文中类似的句子随处可见,值得细细品味。

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学生所举例句不作限制,只要分析得有理有据即可。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大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2)生动有趣。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词语引人兴致。

如“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本文前面说明了什么,后面还有什么需要说明。

4、找出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过渡自然的段落

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教师明确: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改变着,由此记载下时间的。)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上,化石的作用;启下,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当然,这些对文章内容有引领、概括作用的语句,也多见于一些段落的开头,如:第25自然段的开头“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 第28自然段的开头“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抓住这些语句,就能把握这些语句所在段落的内容。

七、疑点探究

跳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问题。介绍“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了主旨?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是一个有争论价值的议题,说偏离主旨或没有偏离主旨,都可以找出一些理由。从作者的思路看,这一段是插叙,由前面谈到岩石能记录时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然后下一段,再从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这样分析,就不能说这一段偏离了主旨。从相反的思路看,因为上文谈到人们已经想出了许多办法记录时间,发明了钟表、日历等,关于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叙述也可以放在这里说,不必在后面提及。另外,如果不要这一段,直接接下一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在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这样看来,这一段插叙多少有些游离主题。对这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具有等价性。学生的回答,也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八、拓展迁移

1、 大自然中还保存了哪些有关时间的记录?

动植物的化石、鹿茸、树木的年轮、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

2、 我们能否有意让时间留下的脚印,使生活更有意义?

给家庭成员过生日;制作成长记录册??

九、归纳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十、布置作业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2、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时间的脚印教案(16)

《时间的脚印》教案

执教者:一江春水

时间:2004年3月5日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教学设想:

1,《时间的脚印》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会觉得陌生。尽管时间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尽管如课文听说时间在自然界留有许许多多“脚印”,但若要到千占的岩石中去寻找时间的踪迹,也还不是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所随便可以获得的。因此,阅读本篇课文既有生疏感,也有神秘感;既有不少困难,也会生发出一定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借助于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阅读兴趣;再借助生动有趣的说明文字,来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揣摩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

2,运用“巧妙裁剪”法,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3,学法。抓住两点:—是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从那里把握文章的层次;—是抓中心句、关键句,从那里把握文章局部的中心内容。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导入  :

学生交流,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感受:

例: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教师: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共有31个自然段,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方法逐字逐句的出声的读,而应带着问题,快速的默读。

下面我们来速读,一起解决三个问题:

1、跳读:贴标题。

我这里有4个小标题,“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这些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时间的脚印教案(17)

导入  新课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五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过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妈。一天,一头猛妈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妈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容易产生说明文与记叙文文体的混淆,同学们能从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方式三方面来辨析一下吗?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多得到较为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采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记叙文中的描述,讲究“形似”和“神似”,笔触细腻,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只是以达到将具体情形解说清楚为限度,绝不作过细的描写。

3.再次细读本文,着重思考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本文的`写法特色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l)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

(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4)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时,举出长毛象、琥珀等化石。

(5)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举出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能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记’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象’和“犀牛”都长了长长的毛,说明了“第四纪”冰河的来临。

(6)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则举出“寒武记”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

此外,本文的列数字说明虽然次数不多,却足以让人认识到漫长的时间中大自然的变化。如“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在离现在大约六亿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2.请同学们就自己印象深的写法发表高见。

讨论明确:

(1)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时间的脚印教案(18)

小学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

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

小结: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

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

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四、品味说明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显示。插入说明方法: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大屏幕显示)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点击,显示)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

五、拓展迁移训练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显示)

六、结束语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七、作业

1.找出本文的过渡段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

相关推荐

夏天摆地摊卖什么最赚钱_摆地摊需要准备什么?

阅读推荐
1、衣服衣服是一个快消品,尤其是夏天的市场比较广泛,夏季衣服也相对更加便宜一些。首先大家要确定好自己的服务人群,如果是针对年轻大学生,那么衣服款式一定要新颖,紧跟市场潮流,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打开您的市
展开详情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案
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
展开详情

10亿元港澳青年创业基金

其它创业知识
根据“乐创广州”计划,广州将以更大力度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设立总规模10亿元覆盖创业各阶段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重点投资港澳青年初创项目;3年建设1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入驻基地初创企业享受免
展开详情

雪的文案(精选220句)

文案
1.下雪天,多想和你一齐走,一不细心就白了头。2.好久没看到雪了,亦如好久不见你,然而雪会再下,你却不会再来。3.晴天适合相见,雪天适合想念。4.雪啊,你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5.从此以后,请你在没有
展开详情

会计的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方案大全
时光荏苒,20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财务工作十几年来,我们每个追
展开详情

2022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

实用文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展开详情

数学《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
展开详情

学校舞蹈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目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通过组织排练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
展开详情

梦想主题班会教案大全

教案
一、时间:二、地点:高一三、班会主题:新的起点四、班会背景:开学两个月以来,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高中生活的紧张和快节奏,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生活表现出不适应,但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在这样一个新的开始就掉队,同学
展开详情

小学书法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指导思想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的书法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学生的书法行为,营造浓厚的写规范字的氛围,打造我校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特组建了我校书法社团,命名为“文心墨苑”,为广大同学提供展示自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教案 幼儿园元旦活动方案 2022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小班有关冬季安全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关于爸爸生日的文案汇总 教学设计反思 防拐防骗安全教案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说课稿范文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雨雪冰冻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被遗忘的稻草》阅读答案 《帽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集合9篇) 2022小学植树节活动策划书模板 教师节大学活动方案实用方案 公司拓展活动方案 2022团体活动方案 幼儿园预防溺水教育教案 给幼犬的温度舒适空间怎么衡量?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范文 虎年拜年视频文案(精选80句) 2022新课程标准培训方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600字 《开学安全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作文400字 最新秋分的朋友圈文案(精选70句)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关于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linux怎么开启防火墙?有几种方法? 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幼儿园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方案 2021年幼儿大班消防安全的教案 《开学第一课》教学主题班会教案 蜜蜂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太阳》教学设计范文 大班音乐感恩的心教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研活动方案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 学校溺水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案 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 《字与画》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中班生活活动教案 《有趣的图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送温暖活动方案 接待工作的基本礼仪 想念老家文案(精选110句)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拾豆豆》 《美丽的房子》大班教案 《梗概》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小班音乐活动《惊愕》教案 父亲节活动手工小班教案 健康:健康蔬菜 教职工运动会活动方案 关于《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 2022实用开学第一课日记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一起玩更快乐 懒惰的智慧 中秋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小熊请客小班教案(集锦20篇) 幼儿园安全教案模板 中班美术教案《太阳》 科学教案模板 夏令营活动方案大全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劳动技术课教学反思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常规教案 关于解决方案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范文 2022年单位元旦活动方案 最新夏令营活动方案 关于设计方案模板 变色龙教案 男孩女孩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 关于清明节活动主题方案 经典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给小动物穿衣服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师节园长讲话稿范文 2022年度母亲节活动策划 提醒降温朋友圈文案(精选90句) 2021年双11促销活动方案范文 建队日活动方案 大班春天主题活动方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美术《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 药品宣传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关于劳动节的美术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活动总结 小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学教案大全 中学社团活动方案 小班美术教案:小鸟回家 一年级《画》教案 为2022冬奥会加油的文案(精选55句) 中外经典儿童故事选文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 中班体育教案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敬老院活动策划方案 托班主题教案 向全体消防战士致敬的文案 我的母亲4 《真正的英雄》的教学反思 五一活动方案模板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范文 2022年学校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 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桂林山水 父亲节创意活动方案 珍爱生命的教案 2022《开学第一课》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范文300字 社会交通安全标志教案 开学第一课作文400字 父亲节的创意广告文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方案参考方案 亲子活动方案 2022学校防灾减灾日教育方案 各种安全教案 《我爱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2庆祝年会活动策划方案 《江雪》优秀教案 小熊,你长大了吗教案 《狼》的教学反思 研究生个人鉴定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迎接绿色》教案 《进位加》教案 开学季活动方案 旅游防汛应急预案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有关幼儿园教案(优质16篇) 中班植树去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小朋友喜欢的户外活动方案参考范文 《大树妈妈》教学设计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 浅谈教学反思 社区家长学校活动方案 元宵节灯谜作文300字 幼儿园小班找朋友教案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 圣诞节平安夜温馨文案(通用80句) 社区七夕活动方案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 《水乡歌》教学反思 小班手工活动教案 关于中秋节的霸气文案 夏季防溺水活动方案2022 关于2022中国战疫录800字观后感心得 2021年商场七夕促销活动方案 小班预防校园欺凌活动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庆六一联欢活动方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定要争气》优秀教案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范文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说课稿范文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母亲节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文案(精选110句) 质量月活动方案版2022 同学会活动方案 教师节活动安排方案 防台防汛专项的应急预案 跳绳的体育教案 关于房地产植树节的活动方案 小学体育《趣味跳绳》教学设计 关于幼儿园父亲节教案 镇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范文 五个强化复工复产方案 关于2021再见2022你好微信文案(精选90句) 十二生肖猴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白酒消费者活动方案 应对强对流天气应急预案 拼音教学jqx教学反思 2022年跨年创意活动策划方案 万圣节跨年夜的活动方案范文 《升国旗》教学反思 关于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 《松鼠》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