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什么是肩周炎?

我才23岁,可是今天被医生症断为肩周炎,可是这个病听说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
到底什么是肩周炎啊?怎样治疗比较好?能不能根治啊?
请各位好心人帮帮忙!
谢谢!
小*** | 2018-02-08 10:40:57

好评回答

2018-02-09 01:40:57
m*** |2018-02-09 01:40:57 58 10 评论
肩周炎是个自限性疾病,当然可以根治,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又被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以肩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肩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临床分期大致可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其症状总的持续时间可达12-42个月,还是通过中医效果比较好,预后不错
 下面介绍肩周炎的八种自我防治动作供患者参考:
  (1)屈肘甩手 ...

查看全部>>

肩周炎是个自限性疾病,当然可以根治,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又被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以肩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肩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临床分期大致可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其症状总的持续时间可达12-42个月,还是通过中医效果比较好,预后不错
 下面介绍肩周炎的八种自我防治动作供患者参考:
  (1)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后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头枕双手 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请患者注意,以上八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18-02-09 00:40:57
  •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若保持原来姿势,不会有剧烈的疼痛。 
    肩周炎通常是在无意之中形成的,有时您可能感觉肩部不适,所以就很少活动,希望让肩部好好的休息一下,比如周末进行了一场羽毛球比赛,感觉肩部十分劳累。这样做并没有错,但若是肩部受伤了或是出现某种慢性的疼痛,您仍然不进行活动,那您的肩关节就会变的僵硬,活动就会变的困难、疼痛,产生恶性循环,肩部活动越来...

    查看全部>>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若保持原来姿势,不会有剧烈的疼痛。 
    肩周炎通常是在无意之中形成的,有时您可能感觉肩部不适,所以就很少活动,希望让肩部好好的休息一下,比如周末进行了一场羽毛球比赛,感觉肩部十分劳累。这样做并没有错,但若是肩部受伤了或是出现某种慢性的疼痛,您仍然不进行活动,那您的肩关节就会变的僵硬,活动就会变的困难、疼痛,产生恶性循环,肩部活动越来越少,肩关节变的越来越僵硬,最后,关节变得彻底僵硬。一旦到这种程度,即使您想活动也难以作到,稍稍移动都会很疼痛。 
    通常,肩周炎常常起因于创伤或是腱鞘炎、滑囊炎,也可能由中风引起。经常,较难确定起因,不过,任何可以引起胳膊或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都可能发展成为肩周炎。 
    糖尿病也可引起肩周炎,虽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行研究,多倾向于胶原蛋白理论,胶原蛋白是组成韧带和腱鞘的主要成分,而韧带则在关节腔内把不同的骨骼相连接,当胶原蛋白出现问题时则会影响关节功能,其中,葡萄糖分子会与胶原蛋白结合,使胶原蛋白功能变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葡萄糖与胶原蛋白的结合物在肩部软骨和腱鞘的不正常沉积,引起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 
    一)、功能锻炼;针炙、理疗、推拿、按摩等 
    二)、采取穴贴小号《消肿止痛膏》,主贴唐关节前后侧各一张.一疗程二十张。 
    三)、内服《颈肩活血丸》,每天三次,每次30粒,三十天为一疗程。 
    如伴有手指麻木、抖动必须配合颈部x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有颈椎骨质增生应按颈肩综合症治疗,临床疗效喜人。 
    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是由浅人深,由表人里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该病的病理、发病机制,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已作了大量研究,使人们在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夏*** | 2018-02-09 00:40:57 54 12 评论
    0/300
  • 2018-02-08 18:40:57
  •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病的简称,俗称五十肩、冻结肩。本病好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因外感风寒、潮湿,肌肉在外力作用下损伤,可使局部软组织包括关节囊、肩袖、韧带、滑囊、肌肉肌腱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不同,没有体温升高,没有局部红、肿、热的表现,也没有外周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症象。但它有慢性炎症所具有的局部组织充血,渗出增多,后期机化,粘连病理过程。中医认为,肩周炎乃风...

    查看全部>>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病的简称,俗称五十肩、冻结肩。本病好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因外感风寒、潮湿,肌肉在外力作用下损伤,可使局部软组织包括关节囊、肩袖、韧带、滑囊、肌肉肌腱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不同,没有体温升高,没有局部红、肿、热的表现,也没有外周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症象。但它有慢性炎症所具有的局部组织充血,渗出增多,后期机化,粘连病理过程。中医认为,肩周炎乃风寒湿邪侵袭肩周筋脉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伤及肩周筋脉,致使气血不通而痛。
    用传统中医外科膏药 帖敷治疗,传统中医外科膏药是一种传统黑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通过膏药外敷通经活络,舒筋活血,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改善周围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迅速消除肿痛.
    
    q*** | 2018-02-08 18:40:57 54 12 评论
    0/300
  • 2018-02-08 18:40:57
  •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

    查看全部>>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微变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j*** | 2018-02-08 18:40:57 53 1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相关医院推荐

  • 骨科相关知识
医院名称:宁化县中医院
医院别名:宁化县中医院
电话:5986834096
地址:福建省宁化县中山路26号
医院简介:

宁化县中医院创建于1980年8月。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福建省县级示范中医院”称号。是“福建省第二批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和“医保定点医院”。

宁化县中医院占地面积3865平方米,建筑面积6824平方米,床位1...了解更多 >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