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治好的希望有多少?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有哪些治疗方案,治好的希望有多少?
洪*** | 2013-07-24 17:00:00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6-06-18 22:56:20
  •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小,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小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可能与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案主要有骨髓移植、输血、中药、西药、化疗等,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成功率是比较高的,祝您身体健康!
    凯*** | 2016-06-18 22:56:20 41 4 评论
    0/300
  • 2013-07-24 21:02:41
  • 再障本身目前来讲治疗成功率还是蛮大的,急性再障的话能够度过急性期一般希望蛮大的
    挥*** | 2013-07-24 21:02:41 13 10 评论
    0/300
  • 2013-07-24 18:32:49
  • 建议用用使用G-CSF、EPO等造血生长因子对再障患者行促造血治疗,效果不错的
    安*** | 2013-07-24 18:32:49 12 10 评论
    0/300
  • 2013-07-24 17:34:26
  • 病因及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现在认为本病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代表一组综合征。 
    一、原发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乏造血干细胞和自 
    身免疫有关。国内大多数病例属原发性,约占本组疾病中的52%至88% 
    。 
    二、继发性临床上能查出致病因素者,称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 
    血。能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下...

    查看全部>>

    病因及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现在认为本病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代表一组综合征。 
    一、原发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乏造血干细胞和自 
    身免疫有关。国内大多数病例属原发性,约占本组疾病中的52%至88% 
    。 
    二、继发性临床上能查出致病因素者,称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 
    血。能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下列因素: 
    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氯霉素)、抗甲 
    状腺药(他巴唑)、抗癫痫药(三甲双酮)、抗风湿药(保泰松)、 
    磺胺类药物以及眠尔通、氯丙嗪、利眠灵等。 
    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放射性损害与接触 
    电离辐射的剂量有关。 
    感染因素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伤寒、白喉等)、寄 
    生虫(黑热病、严重晚期血吸虫病等)、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等 
    )。 
    临床表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贫血、体表及内脏出血以及反复感染等。 
    根据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等不同,又可将本病分为 
    急性型和慢性型。 
    一、急性型进展声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见和主要表现, 
    随后贫血严重,几乎所有的病便都有体表及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患者均有感染性发热,在口腔、咽部、肛门周围常发性坏死性溃疡 
    和局部感染,并由此引起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感染和出血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促 
    使病情日益恶化,病人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入衰竭状态,病程较短, 
    平均在8个月左右。 
    二、慢性型较多见,起病和进展大多缓慢,病程一般均在4年以上 
    ,甚至长达10余年之久。贫血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较轻,多限于 
    皮肤粘膜。病程中也有不规则低热,但感染较轻,多在呼吸道,且易 
    控制。部分病人经适当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 
    病人迁延多年不愈,个别可有急性发作,多与感染有关,致使病情急 
    转直下。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本病过去被判为不治之症,近年来国内采用中西医结的方法治疗 
    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例如北京中医研究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 
    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达到70.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对各型再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率达到68.2%。上述数字也足 
    以说明本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采用长期(至少3至6个月)中西医结 
    合综合治疗,有不少病人是可以取得长期缓解或治愈的。 
    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可能有损害的药物;若必须使用时,在用药 
    过程中定期观察血象。 
    长期接触能引起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加强防护措施;定期作预防性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有用”,谢谢』
    s*** | 2013-07-24 17:34:26 42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