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什么是“太岁”?

首页

请问什么是“太岁”?

前些天看到一些报道,说某地发现了“太岁”。请问这个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很好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15 15:41:13
      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后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古书云:’’岁摄兵权,
      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论点。 流年太岁?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换。
         流年太岁,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一位太岁都有衪的姓名,而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又称“值年使者”。   流年太岁,是司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的岁君。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 2002壬午马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马人—犯刑、鼠人—犯冲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有击、对抗之意;交战相,亦称反吟。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会导致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严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灾等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岁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则须注意触犯太岁姓名的名讳。 化解太岁之凶力。可拜太岁作福,以求趋吉避凶。 亦可求取“化太岁灵符”,以保护身平安。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一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
      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作出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为其验明正身。
         正在验DNA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
      而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分析。
      “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
      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尚无明确定论   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
      李泰辉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学界,都一直对“太岁”很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但说法不一。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而且品种各异。   结合“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分泌出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太岁”应该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蛋白质约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
         说法二:粘细菌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
      而放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菌群复合体。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唯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的秘密一一揭开。
         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学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万种,科学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大学对该物质的分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学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先别服用“太岁”   早前发现“太岁”的内蒙古农民透露,他的亲人喝了浸泡过“太岁”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头痛病。“太岁”真的能治病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
      ”这个被称作“本经上品”的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但现在的专家认为,“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辉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食用“太岁”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建议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物质组成前,人们还是不要轻易服用。
      

    E***

    2019-04-15 15:41:13

其他答案

    2019-04-15 16:03:17
  • 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分复杂,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
    但专家研究没有结果

    恒***

    2019-04-15 16:03:17

  • 2019-04-15 15:24:33
  • 一种目前尚未查明的真菌复合体.

    杀***

    2019-04-15 15:24: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