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
杜*** | 2018-03-21 03:14:0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3-21 10:05:15
  •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患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4种类型。 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这些轻微的症状是由病毒播散入血造成病毒血症所致,隐性感染和顿挫型脊髓灰质...

    查看全部>>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患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4种类型。 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这些轻微的症状是由病毒播散入血造成病毒血症所致,隐性感染和顿挫型脊髓灰质炎均为机体具有较强免疫力,阻止了病毒进一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小部分感染者则因病毒入侵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轻者为无菌性脑膜炎(无瘫痪型)重者则造成瘫痪。 瘫痪型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按其病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瘫痪前期:出现乏力头痛,发烧(38~40℃)颈、背、四肢肌肉的酸痛,咽喉痛,厌食,恶心和呕吐。约25%患者(通常是儿童)这些初始症状发生36~48h即开始缓解,持续2~3天后,再次出现高烧(双峰热)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大部分患者则第二相与第一相相衔接,中间无症状缓解期进入第二相时,肌肉酸痛及颈、背部疼痛更为明显,出现易激惹不安及情感不稳,这些症状往往就是瘫痪发生的序幕,除此之外尚可有屈颈时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表现,CSF显示无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症状持续1~2周。体温则在数天后开始下降,其他系统症状也渐缓解。在体温下降的同时(小部分在高烧时)出现瘫痪症状进入瘫痪期。 2,瘫痪期:瘫痪分布可因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可为单肢瘫截瘫和四肢瘫。瘫痪前或瘫痪出现时受累肢体有粗大,肌束颤动,腹壁反射和腱反射活跃,约3~5天肌无力发展至高峰;部分在2天内即达高峰,一般来说体温正常后肌无力不会再有进展,此时腹壁反射和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肌萎缩出现在无力发生的3周内,并持续存在患者常述受累肢体感觉异常,但客观检查多无阳性发现。成年患者可有短暂的尿潴留。 青年患者常在脊髓受累同时出现延髓受累症状,脑神经支配肌均可发生无力,但以吞咽困难最常见,当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受累时,可发生呃逆呼吸表浅、缓慢发绀不安,焦虑(因缺氧)高血压,最终血压降低循环衰竭,这些情况往往危及生命。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总病死率在5%~10%。如果能平安度过急性期的话,大部分患者呼吸和吞咽困难可完全恢复。绝大部分患者在3~4个月内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少数可完全恢复,在病程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还可有缓慢的好转。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患者 并发症: 常见以下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和P-R间期改变,见于10%~20%病例。 3,高血压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缺氧;②由于下视丘受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进而引起视网膜病、惊厥和神志改变。 4,肺水肿与休克发病机制未明,常见于死亡病例的末期。 5,消化道穿孔与出血曾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扩张、盲肠穿孔,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的急性溃疡,整个胃肠道的多发性糜烂伴有大出血和肠麻痹等。 6,肺不张与肺炎常见于严重延髓性麻痹(第Ⅸ和第Ⅹ脑神经受累)或球脊髓麻痹,导致呼吸肌瘫痪或吞咽肌瘫痪,可因气管切开而加重。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往往耐药,化学预防亦无效。 7,泌尿道感染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化疗与潮式引流通常无效。由于长期卧床与钙的动员常导致肾结石并发感染。多饮水,限制含钙食物酸化小便使用水杨酸制剂及早期活动可减低结石发生率。 8,关节病在瘫痪病例的恢复期,可发生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征,表现为大关节的红、肿疼痛和压痛。
    A*** | 2018-03-21 10:05:15 2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