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产科
妇科

刚检查子宫内膜腺癌一级?

刚检查子宫内膜腺癌一级
你*** | 2018-03-15 03:29:5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3-15 13:16:22
  • 没听说哦,我建议还是去大医院进行治疗比较靠谱的呢。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

    查看全部>>

    没听说哦,我建议还是去大医院进行治疗比较靠谱的呢。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I型)的发病可能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继而癌变有关。85%~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属于此型。该类型内膜癌的特点是:1. 患者较年轻,多在绝经前后,甚至在生育年龄发病;2. 常伴肥胖,绝经延迟,合并一系列内分泌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以及与此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三者常并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又称“子宫内膜癌三联征”;3. 患者可有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未用孕激素拮抗,或者有长期服用他莫西芬等药物的病史;4. 同时患有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等;5.年轻患者常合并多囊卵巢综合症、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该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较好,肌层浸润表浅,一般诊断时分期较早,预后较好。
    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II型)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可能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有关,据研究,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患者多为老年体瘦患者,无上述内分泌代谢紊乱的表现,肿瘤细胞分化差,病理学类型多为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或分化很差的癌肉瘤或未分化癌等类型,多数可见深肌层浸润及脉管受侵,诊断时多期别晚,对孕激素无反应,预后很差。
    3病理改变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肉眼无显著差别。大体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前者病变可累及全部或大部分内膜,后者病灶局限,易浸润子宫肌层。
    显微镜检
    腺癌(adenocarcinoma)
    约占80%~90%。镜下见内膜腺体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呈明显背靠背现象。分化差的腺癌则腺体少,结构消失,成为实性癌块。按腺癌分化程度分为3级:Ⅰ级(高分化,G1),Ⅱ级(中分化,G2),Ⅲ级(低分化或未分化,G3)。分级越高,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有时腺癌组织中含鳞状上皮成分,根据其中鳞状上皮成分的良恶性分为腺棘癌、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腺癌等。
    浆液性癌
    为II型内膜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内膜癌的1-9%。细胞异型性明显,可呈乳头状或簇状生长。恶性程度高,易伴有深肌层浸润和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有些患者甚至原发病灶极小但已有广泛腹腔甚至远处转移。
    透明细胞癌
    肿瘤呈实性片状、管状或乳头状结构,镜下见多量大小不等的背靠背排列的小管,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表现为胞浆稀少,核大并突入腔内。[1]
    4临床分期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制定并于2009年重新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详见下表。对于个别无法进行手术分期者,采用FIGO 1971年制定的临床分期。
    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或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
    肿瘤累及宫颈间质,但是未播散到子宫外。
    Ⅲ期
    Ⅲa期:肿瘤累及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1期: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转移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FIGO 2009年重新修订的子宫内膜癌分期较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1. 经循证医学研究,Ia期/G1、 Ib期/G1、 Ia期/G2、 Ib期/G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91.2%、91.3%、93.4%,无显著差异。因FIGO 1988分期中Ia及Ib期患者预后差异不大,将原Ia和Ib期合并为Ia期。
    2. 宫颈粘膜受累作为上皮内癌,归为I期。现II期定为宫颈间质受累。
    3.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更差。因此将原IIIc期分为IIIC1和IIIc2。
    4.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是其它危险因素的潜在结果,而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因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不改变分期。
    5临床表现
    症状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
    (一)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二)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
    (三)疼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
    汪*** | 2018-03-15 13:16:22 62 1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妇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