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古代中医是怎么预防天花的?

古代中医是怎么预防天花的?
句*** | 2018-03-30 03:44:03

好评回答

2018-03-30 03:05:20
一*** |2018-03-30 03:05:20 139 69 评论
天花最早记载于《肘后救卒方》,起初叫“虏疮”。中国原来没有天花,是 东汉时一个叫马援的人到越南打仗,胜利后带回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身上携  带天花病毒,从此天花在中国传播开来。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没有 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 中,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术。古书上记载了四种方法。一是 “痘衣法”,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两三...

查看全部>>

天花最早记载于《肘后救卒方》,起初叫“虏疮”。中国原来没有天花,是 东汉时一个叫马援的人到越南打仗,胜利后带回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身上携  带天花病毒,从此天花在中国传播开来。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没有 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 中,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术。古书上记载了四种方法。一是 “痘衣法”,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两三天,以达种痘之  目的。一般在着衣9~11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二是“痘 浆法”,把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人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  代亦较少用。三是“旱苗法”,取天花痘痂研极细末,置曲颈根管之一端,对准 鼻孔吹入,以达种痘预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 以其简便而多用,但因苗人刺激鼻黏膜,鼻涕增多,往往冲去痘苗而无效,后多  不用。四是“水苗法”,取痘痂20~30粒,研为细末,和净水或人乳三五滴,调匀, 用新棉摊薄片,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线拴之,塞人鼻孔内,12小时 后取出。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为种痘成功。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疸接种法中  效果最好的。人痘接种术可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即便发病,亦可起到减轻病 情,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上述四种方法,痘衣法和痘浆法比较原始,旱苗法 和水苗法都是用豆痂作为疸苗,虽然方法上比痘衣法和疸浆法有所改进,但仍  是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如果 用接种多次的痘痂作疫苗,则毒性减弱,接种后比较安全。据记载,清代初期, 安徽安庆有一位世代行医的张姓医师,沿袭人痘接种已有三代。他采取的方  法是:采取患天花儿童的痘浆,贮藏于专门的小瓶内(埋在土里待用),使用时  将所C藏的痘楽稀释,用来染衣物,并让小孩穿上。据说穿上这样的衣服三天  之后,小孩全身便会有疸疹萌芽,十日之后,痘疮就逐渐萎缩,被接种的人也就 痊愈了。人疸接种法的发明,有效地保护了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很快传播到世界 各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国医生来到北京学习种人痘的方法,不久又 从俄国传至土耳其,随即传人英国和欧洲各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  遍欧亚大陆。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1796年英 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我国。因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 国也逐渐用种牛痘代替了种人痘,并改进了种痘技术。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