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从哪里着手去教育孩子 宝宝是一天一天的长大?

首页

从哪里着手去教育孩子 宝宝是一天一天的长大?

从哪里着手去教育孩子 宝宝是一天一天的长大,从生下来的那刻起,就决定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要好好教育他,现在是开始的时候了,可心里想的东西越多,就是越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想有好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吧,不知道你们是怎样处理的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5 15:34:19
  •   1、“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伤心。
       3、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的行为 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 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4、“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 “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 6、“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7、“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必要的帮助阻碍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 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感期。
       8、一块果汁软糖的诱惑──在等待中学习克制 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一半的满足。 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懂得: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9、“呜呜,妈妈,琼今天又欺负我了!”──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 自卫使孩子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也保护了自己的心理。当武力制止了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时候,自卫者就会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他会感到: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严。
       10、“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谎的几个技巧 孩子小时候因为是非观念不清而说谎,他们多数会说出其实是他希望的结果,渐渐长大后,则用说谎来逃避麻烦。 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非常重要。
       11、“别走!别离开!带上我!”──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 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 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12、“你不认错就永远别回家!”──在惩罚孩子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时,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13、只做“开门人”──有效沟通从消除10种交流障碍开始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望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来“烦”你了。
       14、“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只是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我们每天都可能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在对待我们的孩子,这也就难怪孩子不会像朋友那样体贴你的难处,尊重你的感觉。 15、“不用你帮,我自己能穿!”──你会不会保护孩子的“面子”? 年纪较小的孩子会试图尽可能去主宰一切,希望“做他自己的主人”。
       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知道你同样希望他成长,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保护他的“面子”,他就会不再感受失败,同时,也不会变得那么固执。 16、不会擤鼻涕的孩子──你是否在潜意识里蔑视你的孩子? 虽然父母可能会相信他们的孩子漂亮完美,虽然他们可能会以他为骄傲、“望子成龙”,但父母的实际行为却表现得就像他总是认为孩子是“傻的”、“坏的”,所以需要不断的教训和纠正。
       17、“幼儿园的小朋友笑我长着个猪耳朵”──对待孩子不妨幽默一些 父母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幽默感,不仅可以缓解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冲突时的紧张气氛,更可将幽默感渐渐传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幽默轻松地面对人生。 18、“我想留这样的发型!”──让孩子“自食其果” 对父母而言,眼看着孩子犯错,造成尴尬或不快,让他“自食其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失败将教会他懂得,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他犯了错,就是他自己造成的,别人不该也不会为这个错误承担责任。 19、“妈妈,你想到过自杀吗?”──告诉孩子真相 许多成人在为人父母后,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父母的模样”,事事应该显得有把握、有主见,没有缺点、没有烦恼,他们甚至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和孩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20、“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有效呵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果孩子的问题总是不能被很好地解答,孩子的大脑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阻力越大,越多的智慧之源会被损耗。 21、“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如何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当孩子根据神话或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去扮演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父母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表现。
      

    李***

    2016-05-05 15:34:19

  • 2016-05-05 15:34:19
  •   好奇心强的2岁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常常被形容为“terrible two”。   当宝宝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叫停?最后通牒?这些招数你是不是已经使用过多次了?结果也很容易让人猜中,大多以失败告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2岁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
      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
      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和2岁小淘气相处的3种方法 2岁左右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下面提供3种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和宝宝相处。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
      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
      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抱怨,2岁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专家指出,2岁的孩子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
       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 专家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往***

    2016-05-05 15:34: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