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检查有哪些?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检查有哪些?
奋*** | 2016-02-17 13:09:15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2-17 13:09:15
  • 图1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

    2、心电图诊断标准

    (1)在完全性房室脱节中寻找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根据P(P′、F、f)波的频率、出现时相与QRS形态、时间、频率进行比较,P与QRS无关系,心室率<60次/min,初步鉴别完全性房室脱节是阻滞性的,还有干扰性的,或阻滞与干扰并存,是以干扰为主,还是以阻滞为主。大多数P波位于T波之后至下一...

    查看全部>>

    图1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

    2、心电图诊断标准

    (1)在完全性房室脱节中寻找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根据P(P′、F、f)波的频率、出现时相与QRS形态、时间、频率进行比较,P与QRS无关系,心室率<60次/min,初步鉴别完全性房室脱节是阻滞性的,还有干扰性的,或阻滞与干扰并存,是以干扰为主,还是以阻滞为主。大多数P波位于T波之后至下一个P波之后的一定时间仍不能下传者,可确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图21、心电图检查

    (1)典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

    ①心房(P)与心室(QRS)各自激动,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室分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②心房节律可以为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图1)。

    ③心室节律可以为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QRS波正常),心室率40~60次/min(图1)或室性逸搏心律(QRS宽大畸形),心室率20~40次/min(图2)。心室律一般规则,亦可不规则。

    (2)对典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详细描述:

    图3①心房率快于心室率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完全性房室分离的重要特点之一。以此可排除能引起完全性房室分离的其他原发性心律失常。例如:A、由窦房结的频率减慢所致的完全性房室分离;B、由交接区或室性的频率加速所引起的完全性房室分离;C、由窦房传导阻滞所致的完全性房室分离;D、由上述三个原因不同的组合所致的完全性房室分离。

    ②心房节律大多由窦房结控制,其次以心房颤动较多见。

    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是由于阻滞区位于房室结内,逸搏心律通常起源自房室结下部(N-H区)和希氏束上、中、下段。其特点是:起源自房室结下部或希氏束上段时,心室率40~55次/min,偶尔更慢或稍快,QRS波形态正常(窄的);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时,逸搏点往往位于希氏束下段,心室率大多在40次/min以下(30~50次/min),QRS波形态正常。

    图4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的室性逸搏心律,是由于完全性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下(双侧束支水平)。室性逸搏心律通常起源自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或分支,偶可起源在外周浦肯野纤维。其特点是:心室率大多为25~40次/min,偶可稍快,或慢至15~20次/min。QRS波均增宽(>0、11s)而畸形。室性逸搏心律的QRS波如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则起搏点位于右束支。QRS波如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不偏,则起搏点位于左束支;如心电轴显著左偏,则起搏点位于左后分支;如电轴显著右偏,则起搏点位于左前分支。

    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的心室率一般均规则,但逸搏心律也可以不规则。凡是室性逸搏心律或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其R-R间距之差>0、12s,即可诊断为室性心律不齐。

    ⑥如果出现心室夺获,即使只有一个,便不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该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故心电图应描记长些,并仔细观察。

    图5⑦有报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有36%的患者有心房夺获,QRS波逆传至心房,有逆行性P-波;此外有17%隐匿性逆传至房室交接区(V波后有H波)。希氏束下阻滞的患者中有逆向传导者可达20%。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殊类型:

    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的钩拢现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通常在窦房结控制下,心房率较快,心室率较慢,但是心房、心室的两个频率不同的节律点,可发生明显的正性变时作用,即心室发出激动时可使窦性心率暂时增加,产生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上表现为含有QRS波的P-P间期比不含有QRS波的P-P间期短,发生在QRS波后的P波常来得早。既往称此为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实际是钩拢现象的正性变时性作用(图3)。有报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约42%的心室波可使随后的窦性P波明显提前,约54、5%的心室波使其后的P波轻度或不恒定地缩短。但亦有3、5%的心室波可使其后的P波推迟出现。三度阻滞时最明显的正性变时作用常发生在QRS波后0、3~0、4s出现的P波,所产生的P-P间期最短,而心室波后0、6~1、0s出现的窦性P波常被推后,使P-P间期反而延长。

    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过缓的逸搏心律:表现为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的频率小于40次/min,室性逸搏心律频率小于25次/min。此情况反映逸搏心律的自律性低,易发展为阿-斯综合征、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图4,5)。

    图6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较快的心室率:多见于年轻患者、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洋地黄中毒所致者,阿-斯综合征发作中止后,当时心室率可达100次/min,以后很快变为缓慢。

    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后巨大T波:T波可倒置或直立。多见于心室停搏刚过后,第1个T波特别高,以后渐低。可能与心室停搏所致交感神经极度兴奋或心肌缺血有关。

    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房传导: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既往认为是双向阻滞,认为在房室传导系统发生前向性传导阻滞时,其逆向性传导功能不一定有相同程度的阻滞。在心电图上可见到心房夺获逆行P-波或发生房性融合波,R-P-间期较固定,也可以使窦性或房性节律重整。

    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逸搏心律传出阻滞:在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由逸搏节律控制。若此次级起搏点发生传出阻滞,可能导致心搏停止时间延长。很少见。

    2、电生理检查特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希氏束电图对阻滞区定位诊断标准(结合体表心电图特点)。

    (1)完全性A-H阻滞(房室结阻滞):约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46%。希氏束电图显示A波后无H波,而V波前有H波,H-V间期恒定,伴以体表心电图上正常QRS波或原已存在的QRS波(图6)。

    图7(2)完全性B-H阻滞(希氏束内阻滞):约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21%。希氏束电图显示:

    ①“分裂的H波”,每个A波后继以H波,A-H间期恒定,V波前有H′波,H′-V间期也恒定。但H与H′波之间无固定关系,它们分别代表阻滞区近端和远端的希氏束电位。

    ②希氏束远端阻滞时A波后有H波,A-H间期恒定,但V波前无H′波,伴以体表心电图上正常或异常的QRS波。若系后者,其时限和形态必须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以前的QRS波群相同。

    ③完全性H-V阻滞(希氏束下双侧束支阻滞):约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33%。希氏束电图表现为A波后有H波,A-H间期恒定,V波与A-H波完全无关。体表心电图QRS波无例外地增宽畸形(呈一侧束支阻滞或室内阻滞型),其形态与以往能进行房室传导的QRS波形态不同,表明阻滞区在希氏束分叉之下,即束支系统内(图7)。

    钱*** | 2016-02-17 13:09:15 51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