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神经内科
精神衰弱症的治疗

运动神经元症治疗运动神经元症治疗?

运动神经元症治疗运动神经元症治疗?
李*** | 2015-12-11 17:57:49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5-12-11 17:57:49
  • 你好,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地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神经核细胞,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进行性病变。表现为不同组合的肌无力、肌萎缩等。
    捡*** | 2015-12-11 17:57:49 26 5 评论
    0/300
  • 2015-12-11 17:57:49
  • 你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2.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
    3.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

    查看全部>>

    你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2.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
    3.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损则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4.多无感觉障碍。
    一、病史及症状: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2.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
    3.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损则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4.多无感觉障碍。
    二、体检发现:
    颅神经:除球麻痹外,可有舌肌萎缩,舌肌纤颤,强哭强笑,情绪不稳等。上肢多见远端为主的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著,同时伴有肌束颤动,感觉正常。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呼吸肌受累则出现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多正常。
    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可增高,乙酰胆碱酯酶增高。
    3.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巨大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多正常。
    4.MRI:可见与临床受损肌肉相应部位的脊髓萎缩变性等。
    四、鉴别:
    有时需与颈椎病、高颈段肿瘤、脊髓蛛网膜炎等鉴别。
    无有效疗法,以对症为主。
    一、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
    二、吞咽困难者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三、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250-500mg,肌生射液4ml,三磷酸腺苷20-40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600u、肌注1-2次/d,美络宁(三磷酸胞苷二钠)20mg肌注,1次/d。
    四、安坦2mg3次/d或妙钠50-100mg/d口服可减轻或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
    五、并发症防治,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坚持适当体育锻练和理疗。防止肺部感染。
    医学上称之为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于罕见病,其发病原因尚不能完全确定。根据目前医学上了解的情况,只有5%到10%的家族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病毒慢性感染或者是微量元素中毒所致。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病期一般是3-5年,病情又分为很多种。该病症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挛缩、肌束颤动,甚至累及到吞咽和呼吸肌肉,从而导致吞咽和呼吸困难,最后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情况,当呼吸肌麻痹之后,病情就已经比较严重了
    陈*** | 2015-12-11 17:57:49 44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