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肝病

如何理解“见肝之病?

如何理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陈*** | 2016-08-27 08:02:2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08:06:28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难经.七十七
    难》,其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 受肝之邪”,是指肝病发展,病邪会侵犯脾脏,治疗应当先实脾
    气,使脾气旺而不受邪,以阻断病邪的传变。此后,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 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

    查看全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难经.七十七
    难》,其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 受肝之邪”,是指肝病发展,病邪会侵犯脾脏,治疗应当先实脾
    气,使脾气旺而不受邪,以阻断病邪的传变。此后,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 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
    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 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
    
    人体脏腑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脏有病,
    可以影响他脏。治疗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 疾病之传变。之所以确立肝病当先实脾原则,正是因为肝脾两脏 之间,在生理上联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属木,藏血而主
    疏泄,脾属土,生血而司运化,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 切。若肝的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气血生化有 源;肝木得脾土濡养,方遂其条达之性。此之谓“木可疏土”
    “土旺荣木”。若情志郁结,肝失疏泄,“木旺乘土”,影响脾胃, 使其升降失常,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证候。如脾虚失健, 易受肝气的戕伐,导致“土虚木乘”。所以见肝之病,应该认识
    到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脾脏,使脾脏正气充 实,防止肝病蔓延。当然,见肝实脾并非一成不变,脾脏本气 旺,则可不必实脾。另外,又当明确肝病有虚实之分,故肝虚者
    宜补肝顾脾,肝实者宜泻肝顾脾,虚实虽然异治,然兼顾脾脏则 一,这也是治疗肝病原则之一。
    
    “肝病实脾”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具体体
    现,是肝病的基本治则,包括了丰富的中医治疗学、预防学思 想。其内涵包括:①肝病的发展,会影响到脾脏功能,治疗肝病 注重实脾以防木乘,则截断肝病传变的途径,阻止病邪扩散与病
    情加重;②通过实脾以滋肝木,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则气血生 化有源,肝木得以滋养,也有助于达到治愈肝病的目的。
    
    综上所说,医者掌握脏腑间的互相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
    做到无病先防,已病防变,治其未病,确立正确治则。
    和*** | 2016-08-28 08:06:28 1086 63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