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杜牧为何偏爱场州月?

首页

杜牧为何偏爱场州月?

杜牧为何偏爱场州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20 14:50:43
  •   
    扬州在中国的出名,应归结于李白,他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尽了烟雾朦胧的江南春色和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向往。至于让人们认识到扬州的风情万种,却是晚唐诗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当时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的诗文风格清新,意境深远,他尤其擅长七绝,像《清明》《山行》《泊秦淮》《江南春》等诗脍炙人口。
      公元803年,杜牧生于今天的西安市,这位少年天才23岁即写出了传世名篇《阿房宫赋》,26岁就中了进士,一时名满京华。31岁时,他受淮南节度使牛僧儒之聘来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里行。因而杜牧在扬州有过一段风流颓唐的生活,也因此写下了大量关于扬州的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一首赠别诗,别离的对象像是一位青楼女子。这是诗人笔下的扬州月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对于这段生活,诗人后来也在一首诗中反省和自嘲:“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事实上,当时的杜牧是因为不想陷入“牛李党之争”,隐身青楼、吟咏风月或许是最好的安全之策。杜牧是扬州的灵魂,扬州的繁华和绮丽、明媚与多情都在他的诗中得以呈现。可能是由于杜牧的诗“不太端庄”的缘故,扬州人不太爱用杜牧来宣传自己的城市,也是由于一系列扬州诗,诗人也给人们留下了过于轻薄的印象。
      其实杜牧并非是一个纨绔子弟,在其26岁时,“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他胸怀建功立业、治国安邦之志,却因为环境和人事的矛盾而无从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扬州他除了很少的公务应酬,其他时间都用于饮酒自遣,吟诗赠词,完全生活在高楼红袖、美女娇娃的声色犬马之中。
      这样的日子似乎过得很潇洒,但终是人前欢歌,人后惆怅,扬州的温柔乡并不能给他真正的慰藉。面对牛僧儒、李德裕的朋党之争,尽管他铭记着牛僧儒的恩情,但在理智与情感上却能保持特立独行的人格。最终他10年梦醒重返仕途,到黄州、池州去任职,再展其济世之才。
       杜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政6家,但最终和在本质上他是一个文人。这无论从其在扬州追声逐色%生活,还是在牛李党争中的表现中,都可以看出他敏感而又清高的文人¥寺质。 。

    吴***

    2016-09-20 14:50: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