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流脑怎么组成的?

流脑怎么组成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3-08 18:12:25
      拜托,是由病菌组成的呀,下面再给你介绍一点知识
    流脑的预防:1。易感人群可口服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磺胺嘧啶,成人每日2克,儿童每日75-100mg/kg;复方甲基异?f唑,30-50mg/kg。
    2。流脑菌苗注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1次注射0。
      5ml。 暴发型流脑治疗 暴发型流脑治疗:(一)休克型: 1。暴发型抗感染治疗:一般以静脉、肌注为主,此时不宜服磺胺等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扩充血容量:首次以生理盐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输入,以后可输入葡萄糖、平衡盐,观察休克纠正程度及尿量,及时调整液体量及速度。
       3。纠酸:成人以5%碳酸氢钠200m1首先输入,以后根据血生化检查再酌情补充。 4。血管活性药的应用:首选多巴胺,剂量为每分钟2~20mg/kg,根据治疗反应调整速度及浓度。经上述处理后休克仍未好转,用苯辛胺0。5~1mg/kg加入100~200ml液体中静滴,1~2小时滴完,作用持续6~8小时。
      或用苄胺唑啉1mg%静滴,至休克纠正。异丙肾0.2~0.4mg%静注,或异丙肾与多巴胺或间羟胺20mg%联用静注。也可配合强心药纠正休克,因本病易合并心肌炎,宜快速洋地黄化。肾皮质激素用氢化考的松500~800mg静注,休克纠正后减量及停药,一般用药不超过2天。
       5。抗凝:休克早期疑有DIC时用,以肝素0。5~1mg/kgl加入10%葡萄糖或20%甘露醇内静注,4~6小时重复一次,重者用3~4次,1~2次见效。 (二)脑膜脑炎型: 1。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克/次/kg,20~30分钟内由静脉注入,3-4小时重复1次,间歇期间可用50%葡萄糖60毫升静注,一直至颅压明显降低。
       2。亚冬眠疗法:由于高热、惊厥及明显脑水肿或脑疝者,用氯丙嗪、异丙嗪各1mg/kg,肌注或静注。4-6小时重复1次,共3-4次。并用冰袋置枕后、颈、腋下及腹股沟处。 3。呼吸衰竭时,静脉或肌注回苏林、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如有严重缺氧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可行气管切开。
       流脑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与流脑不同。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虚性脑膜炎:严重感染如伤寒、大叶性肺炎、其他细菌所致的败血症等有显著毒血症时,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一般无其他变化。 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106/L以内,一般在50-100×106/L或200×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
      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稍增加。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中毒性痢疾:发病更急,一开始即有高热,抽搐发生较早,有些患者有脓血大便,如无大便,可用生理盐水灌肠后,留粪便标本镜检,可发现脓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起病前身体健康欠佳,可能发现肺部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脑脊液含糖量及氯化物降低,蛋白含量高,放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有时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菌。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身体其他部分可同时存在化脓病灶或出血点。脑脊液混浊或脓性,白细胞数多在2×109/L以上,有大量脓细胞,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致病菌。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多有接触腮腺炎患者的病史,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注意检查腮腺是否肿胀。
      临床上有先发生脑膜脑炎后出现腮腺肿大的,如腮腺肿胀不明显,可作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小儿流脑的应急方法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这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得这种病,但是,以15岁以下的儿童最为多见。
       得了流脑以后,有哪些表现呢?轻的发烧、头痛、全身不舒服、咽红、咽痛,经过几小时或1—2天后,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有出血点等败血症的表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粉红色,大的成片状出血斑,这是由于细菌栓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破裂后血流外溢皮下引起的。
      严重的流脑还会有颈项强直、喷射状呕吐、甚至昏迷抽筋。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很快,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危及生命。幼小婴儿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筋。这时应及早送医院抢救。一般来说,流脑的诊断并不困难。
       流脑是怎样传染的呢?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双球菌,常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这种人没有疾病症状,我们称他为带菌者。当病人或带菌者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菌就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呼吸带菌的飞沫,受到传染,如果被感染的人抵抗力弱,就会发病,发病前常有潜伏期,一般1—5天。
      因此,切断传染源是预防“流脑”的关键。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带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此外,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注射吸附流脑菌苗。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以用0.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中草药用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就这些了。 。

    ★***

    2005-03-08 18:12: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