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女性单身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首页

女性单身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16 07:52:37
       9月1日,中国首发《女性生活蓝皮书》,未婚女性被曝幸福感指数相当高;半个月前,“广东省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宣布,广东进入第四次单身潮;在最近公布的一组人口普查数据中,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突破百万。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关“单身”的报道层出不穷。
      就在记者为这一话题感到兴奋时,本报驻外记者相继从美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发来,其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与其说是一个“单身潮”汹涌的时代来临了,不如说是“单身女性潮”开始涌动了。从被动单身到主动选择单身,女性成了“主力军”。   美国女性对自己期望过高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徐红:8月底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度抽查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15—44岁单身男性与单身女性比例平均为113。
      15∶100,女性增长势头渐猛。在美国国家房地产代理协会的最新统计中,每5所房子中就有一所为单身女性拥有。   面对女性单身潮,以表现独立、自主的美国女性婚恋观为主题的《欲望都市》剧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说:“我们之所以单身,是因为我们想这样。
      ”不过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完全独立选择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美国女性。   他们认为,很多美国女性对自己期许过高,凡事不愿将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越来越挑剔,不得不渐渐适应单身。   畅销书作家麦可·古里安坚决反对女性单身潮。他在自己的畅销书《女孩的神奇——发掘女儿的天性》中主张,父母不要过于鼓励女孩的野心,以免导致未来的单身不快。
         法国年龄越大越怕恋爱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唐惠颖:来自欧洲最大的“红娘网”与IFOP市场研究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法国目前约有250万单身成年人,女性占了一半,其中72%生活在大中城市,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52%的人单身时间超过3年。
      她们有三大特征:   一、注重生活品质,把外表修饰和控制体重看得非常重。   二、年龄越大越怕见人。在18—24岁的单身年轻女性中,25%能被说服去跟异   性见面;随着年龄的增长,71%的人会选择周末待在家里或跟朋友在一起;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只有13%有勇气跟男性约会。
         三、面对单身,内心复杂。59%的人认为“自己会长期保持单身,而且会活得很满足”,但36%的人意识到“自己很孤独”。40%的人虽然单身,但不拒绝健康的性生活。   专家们担心,这种被动适应,可能影响法国女性择偶时的判断力。他们再三告诫女性:单身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一旦有爱的信号,一定要及时接收!   日本女性角色正在改变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杜海玲:最近,一本介绍日本单身女性生活的新书——《失败的狗的嚎叫》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37岁的作者酒井顺子就是一位潇洒的“单身贵族”。她表示,婚姻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单身女性也有很多优势。“有工作和独立生活能力的现代日本女性不想为满脑子旧观念的日本男人洗衣做饭一辈子。”   据日本政府的最新统计,目前日本的单身比例已高居发达国家前列。
      仅2003年25岁以上女性未婚比例就已高达54%。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家神原英介认为:“日本妇女正在转变角色,从生活的边缘走向中心”。适度拥有这种观念,能帮传统女性摆正婚姻在人生中的位置。   中国香港渴望摆脱单身   本报驻香港特派记者刘韬:香港男女比例为0。
      92∶1,“女多男少”的社会现实,自然地制造了众多单身女性。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在香港15岁以上人口中,单身女性超过134万,大约占女性总人口的43%。   在单身一族中,高学历、高收入是最突出的特点。优裕的生活令婚姻的“保障功能”大降,也让女性的择偶标准大大提高。
      她们性格硬朗,不愿意“嫁汉吃饭”。   不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女性一方面在享受单身,另一方面却渴望能尽快摆脱单身。很多人都说:“单身能让我随心所欲,但如果能碰到合适的另一半,我会毫不犹豫投入家庭生活中。”   相关链接:别让“害怕”挡住爱情   既然决定单身,为何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出双入对,你却百爪挠心?   在8月27日的《每日电讯》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妮弗·加斯指出,许多人因为被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困扰而在爱情的路上裹步不前,选择单身其实并非他们的初衷:潜意识里自我否定。
      童年时不受父母重视,长时间得不到别人的肯定,让很多人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一定有不可弥补的缺陷,让别人无法爱上自己。   詹妮弗指出,越不敢在两性关系中投入感情,越是勉强将精力全部放在事业上,这种自卑的感觉就越强烈。   消除这种心理,关键是认识到自己跟身边所有人一样有价值,而不是刻意关注外表的修饰和事业的成功。
      即使感情没有按你设想的方向发展,也不意味着你自己不可爱。学会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受你。   害怕受伤害。热恋时的人很脆弱,不少人因为曾经受过伤害,或者害怕受到伤害,所以在与异性交往时充满戒心,最终把对方吓跑。   詹妮弗建议,恋爱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刚刚和爱人约会过几次,就开始在心里憧憬着与对方白头偕老。
      经常检讨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情,爱情的光芒才能照射到你身上。   不愿暴露缺点。情到深处,一切缺点都会暴露在伴侣面前。有些人害怕这会让自己失去爱情中的优势地位,于是戴上面具,试图用坚强来掩盖不足。   其实,所有的伴侣都不可能尽如人愿。这种害怕暴露自我的想法,正说明他(她)不愿承担恋爱、婚姻中自我提高、与人合作的义务。
      詹妮弗认为,如果天生就不能承担责任,那么在步入爱河前一定要三思,因为爱情能给你带来的利益并不多。 。

    孙***

    2007-04-16 07:52:37

其他答案

    2007-04-16 16:46:13
  • 现在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男人自身的价值也变得越来越低.
    走在大街上,女人的素质是越来越好了,而男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看不顺眼.

    一***

    2007-04-16 16:46:13

  • 2007-04-16 16:20:26
  • 别人会指指点点,而是男人就不同了.为什么男女会有这么大区别?

    腹***

    2007-04-16 16:20:26

  • 2007-04-16 10:00:25
  • 受伤的时候或者难过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以依偎的肩膀吧!

    飘***

    2007-04-16 10:00:25

  • 2007-04-16 09:30:20
  • 精神上的寂寞吧

    m***

    2007-04-16 09:30:20

  • 2007-04-16 09:11:37
  • 不用讲那么多大道理和外国理论.
    简单一句话,就是性生活和感情上的烦恼.
    因为在中国,单身女性不能那么开放和随心所欲,
    否则.会被视为荡妇,受到社会和众人的谴责.

    L***

    2007-04-16 09:11:37

  • 2007-04-16 08:13:37
  •   单身女性为何单身?
    文/女人心思
    引文/中国半岛晨报
     
    以下是引用自中国半岛晨报的一篇报导,(谢谢PS提供资料)标题是女人越优秀越难嫁? 之前,曾经针对吉隆坡与雪州一带的城市大专/以上教育背景的单身女性做了一个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基本上,除了在性方面比较保留以外,马来西亚的单身女性虽然也面对着同样的压力与挣扎。
      可是,却同时享受着一份惬意与自在。你呢,你认为,单身女性为何单身? 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大龄未婚女性,而且这一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别人眼中的优秀女人——有文化、工作好、待遇高甚至有房有车,但就是这样让别人艳羡的一族却成为“难嫁”一族。
      她们的单身生活是惬意还是焦虑?她们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北京30~50岁的单身人数达到5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超过6成;上海市女性中持有独身观念的有82%;香港有超过86万名的适龄女性至今未婚,广东35岁以上未婚大龄青年中,女性比例高达70%。
          本报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至今未婚的原因中,占首位的是“未遇到合适的伴侣”,虽然不同女性对好伴侣有着各种各样的标准,但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对婚姻期望值的提高。   单身原因   好男人少    “好男人跟停车位一样,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的人还没买到车便先买了车位。
      好女人和汽车一样,越来越多,而且功能和配置越来越好,款式风格也各异。没有车位停,好多车都没法停靠……”这是一位男士对大龄女性难嫁原因的形容。    “好女人越来越多,好男人越来越少。”这是大连某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老板“拉链”的说法。“拉链”的公司经常举办各种交友派对活动,然而,令他有些不解的是,每次活动都是女生多,男生少。
      来的女生又漂亮工作又好,年龄清一色的30岁左右,她们一次次带着些许希望来,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    来自国内某大型网站的调查显示,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日渐深化,女性在教育、职场、素养修为等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已经日益精进。女性的优秀程度已经普遍提高。
      好女人的增多让好男人的数量显得相对减少,因而出现相当一批优秀女性难嫁。    难嫁的几乎都是条件不错的优秀女性,本报进行的“单身女性婚姻观调查”中,在“未婚给你带来的困扰是什么”一题中,选择“相亲不果带来的自卑惆怅”一项的只占到7%。而在“你认为大龄未婚女性越来越多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一题中,“女性整体水平提高,对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选择率为26%。
         爱情至上    大龄单身女性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想为结婚而结婚。    今年34周岁的未婚女子苗苗(化名)享受的生活几乎让办公室里的女性全都羡慕。她自己赚钱,自己花,在外吃饭、购物、看电影、健身……她的业余生活比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女孩还要丰富。
      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个年龄的女人知道怎样享受生活,趁着还单身,多享受享受单身的乐趣最重要。苗苗已相过无数次亲,但至今没有看得上的。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择偶的标准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她说:“已经熬到这时候了,标准更不能降了。”在有人以或同情或好奇或关心的口吻询问起她婚姻的问题时,她总是以不急不恼的口吻回答“再等等看”。
      在遇到挫折时,苗苗也会后悔当初遇到比较合适人选的时候没有把自己嫁出去。但当挫折感消失后,苗苗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为了嫁人而嫁人,毕竟有爱才是最重要的。    苗苗的姐姐结婚9年,有一个8岁的女儿。这个8岁的小外甥女某一次在谈到婚姻时这样说:“妈妈天天洗衣做饭擦地板,伺候爸爸,小姨却天天看电影、旅游、买首饰。
      结婚有什么好?结婚了就要伺候男人。我长大了不结婚。”    在现代女性眼里,婚姻已经不是一个必须要走进去的城堡。要么不结婚,要么就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婚姻。“没遇上中意的,我就不结婚,宁可不嫁也不要没滋没味的婚姻。”苗苗说。    在本报调查“选择结婚对象时首先要看的标准是什么”一题中,选择“情趣相投有感觉”者占到绝对多数51%。
      看重爱情,不为结婚而结婚,这是大龄未婚女性至今不结婚的另一主要原因。   选择面窄    吉林大学某专业一女硕士毕业生说:“很多大专学历的小伙其实素质都挺好,但就是不能找。”    在社会学领域当中,有这样一条规律,女性在选择男性时几乎一定要找年龄比自己大的,能力和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
      如果某个家庭的男女组合与这个规律恰好相反,不仅社会会给予异样的眼光,连夫妻双方也会感觉到别扭。    大专女生找本科男生,本科女生找硕士男生,硕士女生找博士男生,博士女生的选择面就窄到不能再窄。博士女生不愿“下嫁”,普通男性又不敢“高攀”,于是女博士就成为比较难嫁的一群人。
          一位参与调查的李小姐说,女性年龄越大,选择面就越狭窄。比自己大的男人基本上都是有家有室的或者已经有了对象的。就年龄而言,社会给予男性的选择面要明显宽于女性。男性希望选择年轻一些的。某些男性有这样的心理:越是大龄未嫁女性,他们就越不敢选择,似乎大龄未嫁女性与“挑剔”、“古怪”、“过于优秀”等词汇统统沾边。
          由此,姐弟恋在现代社会逐渐流行开来。姐弟恋的成功典范在现代人的身边几乎都找得到。   单身心态   无人愿意抱定单身    这些女性是不是就不愿意结婚呢?实际上,并没有几个女性内心里愿意孤独至老。    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你有意结婚吗”这个问题上,选择“抱定单身”的为零,32%的人“希望能尽快结婚”,68%的人是“慢慢再说吧或近期无打算”。
      这个结果也透视了单身女性这样的心态,在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的时候,她们能够以自若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现实处境,在享受单身生活的同时等待爱情。    众多单身女性的生活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家庭的同龄已婚女子相比,她们所拥有的自我显然更多一些。
         最大压力是孤独感    单身女性感到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孤独、没有安全感排在第一位。31岁的刘小姐表示,每逢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感到一种无处诉说的彷徨,觉得非常孤单。单身女性一般在经济上没有压力,她们非常看重来自男友精神上的安慰与陪伴,而缺少的也恰恰是这些。
      由此带来的一种不稳定生活状态也困扰着她们。    来自父母亲友的催促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很多人在这种压力下会放弃原先的标准而选择结婚。    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是红颜易老、年龄越来越大,这通常会使这些女性产生一种焦虑感。而感情和生理无法得到满足也是困扰单身女性的原因。
         单身观念   7成女性不排斥婚前性行为    “感情和性可以分开。”在本报的调查中,有14%的女性表达了这样的观念。    这也是这一代单身女性思想更为新锐的一个表现,虽然没有结婚,但同样可以拥有性生活。而更多女性是审慎地对待这个问题,她们表示“有感情的话可以考虑”,这个比例为49%。
      综合统计,有占7成多的女性不排斥婚前性行为,仅有29%的人表示对此行为不接受。    一位被调查者说,接受并不等于可以乱来。该发生的时候就让它发生,无所谓,但必须以感情为前提。重要的是要遵从自己的感受,遵从自己的需要,那才是爱惜自己。   ■专家看法   性+功利+情感=当代婚姻“铁三角”    当单身并不是因为自身条件困难,而是成为一种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时,它的产生必然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单身大龄女性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最受大家认同的是,现代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不会为结婚而结婚。其次是认为女性整体水平提高,对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女性单身的条件。    显然,单身女性的增多与社会的发展及女性对自身的认同是分不开的。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王金铃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女性对自由越来越看重,她们对于自由度的扩展会不愿意进入婚姻的约束。另外,职业女性对于婚姻的内涵越来越明白了。”王金铃提出,婚姻是一个性、功利、情感的三角关系。其中,“功利”包括生活琐事、人际关系、面子问题等。
      “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自己无法平衡这样的三角关系,因此她们更谨慎地介入婚姻。”而调查显示,大多数女性保持单身是因为“未遇到合适伴侣”,王金铃表示,这也反映出女性对婚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链接  中国第三次单身浪潮正在到来     一组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
      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正在来临。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1950年5月,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
      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主要的还是女性。因为很多男知青在下乡时接受了当地的女青年,恋爱成家。可从大城市来的女知青却很难接受当地的男青年。1984年,中央甚至还专门召开过一次会议,讨论30岁以上未婚青年问题。
          现在单身潮的主角是这样的一群人:年龄在28岁到38岁之间,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单身,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选择,而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文/记者赵晖 蒋昭彦 实习生刘蕊 引文/半岛晨报 文/女人心思 。
      

    晨***

    2007-04-16 08:13: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恋爱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