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M*** | 2018-08-01 16:26:09

全部答案(共6个回答)

    2018-08-01 16:54:09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问题不大,一般多见于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分类,增高多见于炎症,细菌感染,减低多见于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只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与最近感冒有关,问题不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太*** | 2018-08-01 16:54:09 12 9 评论
    0/300
  • 2018-08-01 16:49:09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需要观察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血压系统疾病需要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同时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表现是关键。
    目前单一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不能给予明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就诊分析。
         以上是对“中性...

    查看全部>>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需要观察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血压系统疾病需要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同时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表现是关键。
    目前单一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不能给予明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史和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就诊分析。
         以上是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拼*** | 2018-08-01 16:49:09 12 9 评论
    0/300
  • 2018-08-01 16:48:09
  •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

    查看全部>>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粒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活*** | 2018-08-01 16:48:09 12 9 评论
    0/300
  • 2018-08-01 16:47:09
  • 你好,体检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其它各项均在参考值内。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常常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但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时血常规报告单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稍高,这种意义不是很大;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就像一个杠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然就会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

    查看全部>>

    你好,体检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其它各项均在参考值内。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常常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但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时血常规报告单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稍高,这种意义不是很大;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就像一个杠杠,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然就会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提示红细胞低色素,如果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都正常的话,这两项意义也不大。
    叶*** | 2018-08-01 16:47:09 12 9 评论
    0/300
  • 2018-08-01 16:32:09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同时,伴有白细胞的数量或粒细胞数量减少,则多见于各种感染,如病毒感染(肝炎、流感、风疹),细菌感染(伤寒、波状热),化学及物理因素(如药物、毒物中毒或过敏、苯、放射性物质)等引起;还有粒细胞缺乏症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首先要明确诊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值得降低都表明病人粒细胞减少,非常容易合并感染,2周内孩子的单核细胞可达15%,不必担心,所以还是建议查明粒细...

    查看全部>>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同时,伴有白细胞的数量或粒细胞数量减少,则多见于各种感染,如病毒感染(肝炎、流感、风疹),细菌感染(伤寒、波状热),化学及物理因素(如药物、毒物中毒或过敏、苯、放射性物质)等引起;还有粒细胞缺乏症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首先要明确诊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值得降低都表明病人粒细胞减少,非常容易合并感染,2周内孩子的单核细胞可达15%,不必担心,所以还是建议查明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对症治疗。
    李*** | 2018-08-01 16:32:09 12 9 评论
    0/300
  • 2018-08-01 16:31:09
  •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

    查看全部>>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指导意见:如果中性粒细胞比较低的话,可能抵抗力会比较差,平时注意多喝水、休息好、饮食均衡,坚持锻炼身体。,注意复查血常规。其他几项偏差应该是中性粒细胞的改变引起的,问题不大。
         以上是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王*** | 2018-08-01 16:31:09 12 9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1)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