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影响药物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药物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潘*** | 2018-05-08 15:34:41

全部答案(共6个回答)

    2018-05-08 15:34:42
  •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1、药物的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值;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4、生理屏障(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5、体重与药物分布浓度的关系;6、身体的局部器官血流量。
    李*** | 2018-05-08 15:34:42 26 22 评论
    0/300
  • 2018-05-08 15:34:41
  •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药物对受体(或其他靶点)的选择性,这是最重要的,选择性的高度决定了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是绝对的,总有例外),受体分为很多亚型,同一类受体不同亚型介导的药理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别,比如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介导的药理效应完全不同。二、药物的立体构象,如果药物分子本身具有手性,那么左旋体和右旋体的药理效应也可能完全不同,通常来说左旋体更加有效,比如左氧氟沙星的...

    查看全部>>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药物对受体(或其他靶点)的选择性,这是最重要的,选择性的高度决定了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是绝对的,总有例外),受体分为很多亚型,同一类受体不同亚型介导的药理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别,比如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和β受体介导的药理效应完全不同。二、药物的立体构象,如果药物分子本身具有手性,那么左旋体和右旋体的药理效应也可能完全不同,通常来说左旋体更加有效,比如左氧氟沙星的功效就是消旋体的2倍,再比如奎尼丁和奎宁这对对映体,一个用来治疗心律失常一个治疗疟疾,是不是有天壤之别呢?三、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也决定了药物的选择性,因为不同的药物靶点(我这里不单指受体)的分布是有组织特异性的,有些药物对一些组织的亲和力就是高,这样就决定了药物作用的主要部位。比如碘,对甲状腺的亲和力就是很高,有些脂溶性药物,很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发挥调节中枢的作用。当然这种特殊的亲和力也比较容易造成药物的蓄积,这是我们慢性给药后要注意的。四、种属差异,这一点在抗菌药物里体现的特别明显,人没有细胞壁,很多抗菌药物的靶点是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因此从药理机制上讲它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反应,当然会有其他的不良反应。五、最后要说的是联合用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这是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比如两个药物竞争同一代谢酶、同一血浆蛋白、同一转运体、同一排泄部位等,都会可能影响到彼此的药效。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满意就请采纳吧。
    罗*** | 2018-05-08 15:34:41 26 23 评论
    0/300
  • 2018-05-08 15:34:41
  •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一般认为:药物脂溶性越高,越易被吸收;小分子水溶性药物易吸收,水和脂肪均不溶的药物,则难吸收。解离度高的药物口服很难吸收。2、药物的剂型。口服给药时,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水溶夜吸收迅速,混悬济或油脂剂由于在注射部位的滞留而...

    查看全部>>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一般认为:药物脂溶性越高,越易被吸收;小分子水溶性药物易吸收,水和脂肪均不溶的药物,则难吸收。解离度高的药物口服很难吸收。2、药物的剂型。口服给药时,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水溶夜吸收迅速,混悬济或油脂剂由于在注射部位的滞留而吸收较慢,故显较慢,作用时间久。3、吸收环境。口服给药时,胃的排空功能、肠蠕动的快慢、ph值、肠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如胃排空迟缓、肠蠕动过快或肠内容物多等均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皮下或肌肉注射,药液沿结缔组织或肌纤维扩散,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其吸收速度与局部血液流量和药物制剂有关。由于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故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休克时周围循环衰竭,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速度减慢,需静脉给药方能即刻显效。静脉注射时无吸收过程。
    小*** | 2018-05-08 15:34:41 26 22 评论
    0/300
  • 2018-05-08 15:34:41
  •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的速度快。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 3、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结合率大小与疗效有关。结合后: (1)无活性; (2)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影响分布和作用; (3)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也不受生物转化的影响;因此在体内的作...

    查看全部>>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的速度快。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 3、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结合率大小与疗效有关。结合后: (1)无活性; (2)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影响分布和作用; (3)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也不受生物转化的影响;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也延长。 4、血流量大小:脑、心肝、肾等组织器官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发挥作用,也易引起这些组织器官损害。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极性小而脂溶性大的药物较易通过,对极性大而脂溶性小的药物则难以通过。
    林*** | 2018-05-08 15:34:41 26 22 评论
    0/300
  • 2018-05-08 15:34:41
  • 一、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      (1)氧的浓度       在氧化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与药物形成过氧化合物,引起药物氧化变质,尤其是在潮湿空气中及光线催化下,更加速空气对药物的氧化。某些固体药物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可以被氧气氧化;药液的配制罐上部、安瓿中药液上部残留的空气,药物溶液、注射用水中溶解的氧,均可引起还原性强的药物的氧化。因此,安瓿或其它包装容器全注满较半注满者氧化程度常较低。  ...

    查看全部>>

    一、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      (1)氧的浓度       在氧化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与药物形成过氧化合物,引起药物氧化变质,尤其是在潮湿空气中及光线催化下,更加速空气对药物的氧化。某些固体药物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可以被氧气氧化;药液的配制罐上部、安瓿中药液上部残留的空气,药物溶液、注射用水中溶解的氧,均可引起还原性强的药物的氧化。因此,安瓿或其它包装容器全注满较半注满者氧化程度常较低。    (2)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某些药物的自动氧化是有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故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有引发和促进作用。它们的影响主要有二,第一,影响某些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第二,引发或促进某些药物氧化的后续反应,使之成为不可逆地氧化过程。如维生素C在酸性液中氧化生成去氢抗坏血酸是可逆的,只能氧化到某一程度,但若在碱性液中,不仅其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去氢抗坏血酸还可进一步水解,生成2,3-二酮古龙糖酸,最后被氧化生成草酸及L-苏阿糖酸,后面这些反应是不可逆的,最后甚至可以全部被氧化。     (3)温度、受热时间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加,这是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氧化反应也不例外。温度升高,氧化反应加速约数倍。如肾上腺素溶液在温度升高时,氧化分解较多,加热时间愈长,分解愈多。    (4)金属离子的影响      金属离子常对某些药物的自动氧化起催化作用,其中尤以Cu2+、Fe3+、Pb2+、Mn2+等的影响较为突出。如左旋多巴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提取液中不稳定,易氧化,待得到纯品时,较为稳定。     (5)光照的影响    光是可以引发某些药物自动氧化发生的活化能,除引发药物发生氧化链式反应外,还能引发光化降解。     (6)其他添加物的影响    在药物中加入比药物更强的还原物质,还原物质首先被氧化,从而避免药物被空气氧化。这是抗氧剂的原理之一。维生素C在二价铜盐催化下的自动氧化中,若加入适量氯离子则可促进反应,但加入过量氯离子,则抑制氧化反应。用硫氰离子或溴离子代替氯离子,则抑制该自动氧化反应。 二、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1)保持药物在干燥状态,必要时才做成溶液    有些药物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润湿时或在水溶液中,则较易氧化。如水杨酸毒扁豆碱水解后,生成毒扁豆酚碱,此物很易被氧化。药物在贮藏中应密闭,避免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同时注意控制库房的相对湿度。    (2)避免与氧气接触  在药物生产、调剂过程中,可以采取使用氮气隔绝空气的措施,包装药品的容器必须密闭。在生产及调剂易被氧化的药物时,考虑到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少量配制极易氧化药物的溶液时,可将水煮沸驱逐氧气。但大量生产时,通常把化学性质不活泼气体通入水中并占据配液罐余留的空间,以除去氧气,如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    (3)保持药剂适当的pH    溶液的pH对药物的氧化有很大的影响,故调节溶液至适当的pH值,就可减缓药物的氧化变质。药品制、调剂时,出于防止药物氧化的目的,有些情况下需要调整pH值。药物生产工艺规程中都对药品pH精确调节的合格范围做了严格规定。在考虑药物发挥疗效及对人体的刺激性等因素后,选定适当的pH值,再用酸碱或缓冲剂调整。常用药用盐酸、硫酸、醋酸、硼酸、枸橼酸、酒石酸、氢氧化钠、磷酸氢二钠、碳酸氢钠等的稀溶液调整pH。     (4)避免引入微量金属离子或加入适当的配位体化合物    微量金属离子可能来自原料、辅料、溶剂、制药器具、容器等。在如活性碳中或多或少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其中铁离子也有催化作用,应加注意。    对于药液中的金属离子,可加入适当的可以与其形成配合物的物质,如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钠钙加以掩蔽,避免催化氧化。这是因为金属离子生成很稳定的配合物后,大大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浓度,阻止或缓解了药物的氧化反应。维生素C、肾上腺素、盐酸普鲁卡因、水杨酸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品制剂中,有时加入这样的物质以防氧化。    使用加入配位体的方法时,应考虑配位体化合物有无毒性,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对人体是否有害等问题。      (5)添加适当的抗氧剂    抗氧剂本身是较强的还原剂,它自身代替药物首先被氧化,从而延缓或阻滞药物氧化。常用油溶性抗氧剂有没食子酸丙酯、去甲双氢愈疮酸、对羟叔丁茴香醚、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可作维生素A、维生素D等药物的抗氧剂。常用水溶性抗氧剂有药用的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脲、半胱氨酸、蛋氨酸、维生素C等。        (6)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温度、控制加热时间,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高温受热,如热压灭菌等加热的条件会促进药物的氧化。因此,工艺规程都采用了经过实验考证过的灭菌温度和时间,药物生产与医院调剂工作都要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调剂操作规程。     此外,易氧化药物的贮存也应尽可能使用低温库或冷库。
    本*** | 2018-05-08 15:34:41 26 22 评论
    0/300
  • 2018-05-08 15:34:41
  • 药物分布主要跟血浆蛋白的量和器官血流量有关。血浆蛋白多,局部组织器官血流量多,药物就容易分布。
    五*** | 2018-05-08 15:34:41 26 22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1)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