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番禺、玉圭?

首页

介绍番禺、玉圭?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26 13:35:07
      番禺区
         广州市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总面积1314。25平方公里。东隔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 ;北隔沥?蛩溃牍阒菔泻V榍?相接 ;南濒珠江出海口。
      区人民政府设于市桥街。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路、桥梁、港口。2004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 114公里,桥梁27座。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890公里,公路桥梁290座,其中大型以上桥梁65座。
      莲花山港、南沙港,每天有多班次来往香港的客轮,航程一个多小时。2004年9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深水泊位建成投产,开辟了美洲线、欧洲线、日本线和新加坡线等5条外贸航线,以及两条内贸航线、港澳航线和珠江流域的支线。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20多年的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番禺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番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来人文昌盛,代有精英。
      近现代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有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有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少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数不胜数。
      因此,番禺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番禺在历史上是全国重要的港市,为历代的通商口岸,工商业发达,农业颇具特色,是国内著名的“鱼米之乡”,为岭南富庶之地。随着广州“南拓”发展战略的实施,番禺将建设成为广州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以及居住、商务首选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地势和气候: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
      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番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六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番禺年平均气温22。2℃,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14。7℃。年平均雨量1646。
      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夏半年盛吹偏东南风,冬半年多吹偏北风,全年大风日数少。夏秋季平均每年约有3-4个、最多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区;冬季会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每年约有1-2次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气温0。
      7℃。年平均日照时数1807。6小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自然资源:番禺河涌及围外水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高岭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属矿储量极少。番禺还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经多年围垦,新增大片土地资源,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围垦的南沙港鸡抱沙至龙穴岛一带,成为广州市规划新建深水港物流园区的宝地。
      自然资源:番禺河涌及围外水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
      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高岭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属矿储量极少。番禺还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经多年围垦,新增大片土地资源,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围垦的南沙港鸡抱沙至龙穴岛一带,成为广州市规划新建深水港物流园区的宝地。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中山两市相邻,南与南沙区相连(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等544。
      12平方公里区域划归南沙区,并于10月12日正式分设)。番禺辖区总面积770。13平方公里,总人口93。08万,其中农业人口44。48万;划分为10个镇、7个街道,有247个行政村、70个居委会。 2005年番禺区实现生产总值596。
      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29亿元、331。31亿元和230。68亿元,比例为5。7:55。6:38。7;地方财政收入36。56亿元,增长26。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
      3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4%。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22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86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 5。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3。
      57亿元,比年初增长13。8%。 全区总人口102。87万,另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 2004年,全区总人口102。8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84‰,比计划任务降低 1。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
      68‰,比计划任务降低1。52个千分点。 玉圭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现在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
      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
      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附: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

    霞***

    2007-03-26 13:35:07

其他答案

    2007-03-26 13:39:03
  •    广州市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总面积1314。25平方公里。东隔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 ;北隔沥?蛩溃牍阒菔泻V榍?相接 ;南濒珠江出海口。
      区人民政府设于市桥街。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路、桥梁、港口。2004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 114公里,桥梁27座。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890公里,公路桥梁290座,其中大型以上桥梁65座。
      莲花山港、南沙港,每天有多班次来往香港的客轮,航程一个多小时。2004年9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深水泊位建成投产,开辟了美洲线、欧洲线、日本线和新加坡线等5条外贸航线,以及两条内贸航线、港澳航线和珠江流域的支线。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20多年的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番禺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番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来人文昌盛,代有精英。
      近现代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有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有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少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数不胜数。
      因此,番禺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番禺在历史上是全国重要的港市,为历代的通商口岸,工商业发达,农业颇具特色,是国内著名的“鱼米之乡”,为岭南富庶之地。随着广州“南拓”发展战略的实施,番禺将建设成为广州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以及居住、商务首选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地势和气候: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
      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番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六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番禺年平均气温22。2℃,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14。7℃。年平均雨量1646。
      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夏半年盛吹偏东南风,冬半年多吹偏北风,全年大风日数少。夏秋季平均每年约有3-4个、最多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区;冬季会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每年约有1-2次强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气温0。
      7℃。年平均日照时数1807。6小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自然资源:番禺河涌及围外水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高岭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属矿储量极少。番禺还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经多年围垦,新增大片土地资源,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围垦的南沙港鸡抱沙至龙穴岛一带,成为广州市规划新建深水港物流园区的宝地。
      自然资源:番禺河涌及围外水域面积461。5平方公里。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
      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高岭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属矿储量极少。番禺还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经多年围垦,新增大片土地资源,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近年围垦的南沙港鸡抱沙至龙穴岛一带,成为广州市规划新建深水港物流园区的宝地。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中山两市相邻,南与南沙区相连(2005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等544。
      12平方公里区域划归南沙区,并于10月12日正式分设)。番禺辖区总面积770。13平方公里,总人口93。08万,其中农业人口44。48万;划分为10个镇、7个街道,有247个行政村、70个居委会。 2005年番禺区实现生产总值596。
      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29亿元、331。31亿元和230。68亿元,比例为5。7:55。6:38。7;地方财政收入36。56亿元,增长26。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4。
      3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4%。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22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86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 5。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3。
      57亿元,比年初增长13。8%。 全区总人口102。87万,另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 2004年,全区总人口102。8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84‰,比计划任务降低 1。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
      68‰,比计划任务降低1。52个千分点。 玉圭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现在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
      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
      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附: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

    1***

    2007-03-26 13:39:03

  • 2007-03-26 12:53:58
  •   广州市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总面积1314。25平方公里。东隔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 ;北隔沥?蛩溃牍阒菔泻V榍?相接 ;南濒珠江出海口。
      区人民政府设于市桥街。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路、桥梁、港口。2004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 114公里,桥梁27座。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890公里,公路桥梁290座,其中大型以上桥梁65座。
      莲花山港、南沙港,每天有多班次来往香港的客轮,航程一个多小时。 2004年9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深水泊位建成投产,开辟了美洲线、欧洲线、日本线和新加坡线等5条外贸航线,以及两条内贸航线、港澳航线和珠江流域的支线。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20多年的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番禺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玉圭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
      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现在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
      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
      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

    1***

    2007-03-26 12:53:5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