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这是医院的化验单,请问是否构成糖尿病,属几型糖尿病?

项  目         结  果           正常范围
胰岛素  (空腹)5.2       
胰岛素  (30分)6.9
胰岛素  (60分)10.2
胰岛素 (120分)10.6            8.5--22.7uU/mL  
餐后2小时血糖   13.2             mmol/L
此外:
病人今年68岁,消瘦、四肢无力、手尖脚尖发紫、盗汗、针刺痒、多喝水、常起夜。
对以上病情如何诊断,应该如何治疗?是否注射胰岛素?
在此先谢谢各位专家学者了。
№*** | 2005-02-28 22:10:39

好评回答

2005-03-01 09:11:03
飞*** |2005-03-01 09:11:03 98 36 评论
是的,68岁,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很明显,餐后2小时血糖 13.2 mmol/L,DM(糖尿病)是肯定的,而且基本是II型DM。

回答者平安上海平安说:“是否注射胰岛素?
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经常用了,变成依赖型的就讨厌了。”这是错误的,你不是专科医生,请不要不负责任的乱讲。
II型DM,在刚开始治疗时,因为体内胰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极度衰竭,几乎无胰岛素...

查看全部>>

是的,68岁,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很明显,餐后2小时血糖 13.2 mmol/L,DM(糖尿病)是肯定的,而且基本是II型DM。

回答者平安上海平安说:“是否注射胰岛素?
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经常用了,变成依赖型的就讨厌了。”这是错误的,你不是专科医生,请不要不负责任的乱讲。
II型DM,在刚开始治疗时,因为体内胰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极度衰竭,几乎无胰岛素分泌,另外,高血糖时机体对少量的胰岛素也不敏感,因此,几乎都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大致是一个月。然后改口服药或胰岛素+口服药。

口服药对胰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来讲好比是挤牙膏,所以,治疗一段时间后,再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让胰岛休息一下。很多聪明的DM患者,在夏天就用1-2个月的胰岛素,因为夏天方便注射。  请回答者平安上海平安注意,你可能是医生,但内分泌专科性很强,“2型DM经常用了胰岛素就会变成依赖型(1型)?”要么去看看书,要么别乱讲。
0/300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2005-03-01 16:56:28
  • 你应该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一天测7个不同时段的血糖,在做个临晨2点的测试.
    竹*** | 2005-03-01 16:56:28 63 44 评论
    0/300
  • 2005-03-01 16:25:51
  • 是的。“消瘦、四肢无力、多喝水、常起夜”可以说明临床表现。
    治疗还得去医院。
    爱*** | 2005-03-01 16:25:51 64 44 评论
    0/300
  • 2005-03-01 12:22:57
  • 你好
    
    1 教科书上写的非常明确 如果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那么 有一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即可诊断糖尿病 所以 糖尿病诊断没问题
    
    2 INS试验 提示胰岛素分泌还是有波峰的 约为空腹的2倍 说明还是有胰岛素分泌的 且为老年人 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就是II型 现在国内已经统一改为2型了)
    
    3 血糖不是很高 完全可以药物控制 现在主张早期...

    查看全部>>

    你好
    
    1 教科书上写的非常明确 如果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那么 有一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即可诊断糖尿病 所以 糖尿病诊断没问题
    
    2 INS试验 提示胰岛素分泌还是有波峰的 约为空腹的2倍 说明还是有胰岛素分泌的 且为老年人 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就是II型 现在国内已经统一改为2型了)
    
    3 血糖不是很高 完全可以药物控制 现在主张早期胰岛素治疗 但是由于操作起来非常麻烦 临床上应用的并不多 如果老人能够做到坚持注射胰岛素那当然更好
    
    
    a*** | 2005-03-01 12:22:57 94 38 评论
    0/300
  • 2005-03-01 11:34:43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公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①有糖尿病...

    查看全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公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7.0mmol/L;
      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小时血糖≥11.1 mmol/L;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1979年10月我国在兰州召开了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制定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现简述如下: 
    (1)显性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伴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11.1mmol/l,或葡萄糖耐量曲线的血糖数值达到或超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者。 
    葡萄糖耐量血糖曲线的诊断依据规定如下: 
    空腹血糖≥6.9mmol/l,服糖100g后0.5小时≥10.6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 ≥7.8mmol/l,3小时≥6.9mmol/l。0.5小时及1小时数值仅取1点计算,有3点达到或超过上述数值者可确诊为糖尿病。年龄超过50岁者,每增加10岁,应将1小时数值增多0.6mmol/ l。 
    楼主所说的病人是原发性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应以运动疗法及饮食疗法为主来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Ⅱ)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
        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黄、肝肾、脑。
        宜食:粗杂粮如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大豆及豆制品、蔬菜。
    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2)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3)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这类食品为麦胚和豆类。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
    4)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摄入量。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适当控制。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适当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鸡蛋含胆固醇也很丰富,应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为宜。
    (6)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B制剂,改善神经症状。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族较多。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较多,应注意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增加铬的含量。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锌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过咸,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每日食盐要在6克以下。
    (7)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9)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10)糖尿病人因为担心食物中含有糖分加重病情,常常会减少食量,甚至少吃水果和蔬菜。而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认为,糖尿病人恰恰应多吃水果与蔬菜,才能保证体内必要的营养。科学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至少吃较通常食用量5倍的水果与蔬菜。
    病人应适当增加运动量。
    j*** | 2005-03-01 11:34:43 93 38 评论
    0/300
  • 2005-03-01 09:50:29
  • 糖尿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分型,并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一)尿糖检查
    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此外还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氰化高铁法,其中又以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最常用。
    正常人每天可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一般不超过32~93毫克,尿糖定性检查为性。若24小时尿糖定量超过150毫克...

    查看全部>>

    糖尿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分型,并了解病人胰岛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一)尿糖检查
    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此外还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氰化高铁法,其中又以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最常用。
    正常人每天可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一般不超过32~93毫克,尿糖定性检查为性。若24小时尿糖定量超过150毫克,即为糖尿,此时尿糖定性检查多为阳性。尿糖阳性,多提示糖尿病。若24小时尿糖量超过1克,尿糖定性明显阳性,则可高度怀疑糖尿病,应进一步查血糖以明确诊断。
    一般业说,尿糖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升高是相一致的,即随着血中葡萄糖的异常升高是超过肾糖阈值时,尿中才出现我糖尿,尿糖检查呈阳性。就正常规律而言,当血糖超过160~180mg/dl(8.9~10mmoL/L)时,尿中才出现尿糖,尿糖呈阳性。我们常把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一般只有当血糖同升高并超过肾糖并值时,尿中才有糖尿,因此,尿糖阳性常提示着血糖的异常升高,即血糖的异常升高糖,即血糖的异常升高与尿糖的阳性程度是相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老年糖尿病病人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因为肾糖阈升高,即使血糖超过180mg/dL(10mmoL/L)甚至250~300mg/dL(13.9~16.7mmoL/L)尿糖也呈阴性。相反,妊娠期妇妇女及有肾性糖尿的病尿糖亦可阴性,而有时受其他疾病影响或服某种药物时,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不能单纯看有否尿糖就轻易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还需通过血糖等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二)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对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均无原则做空腹血糖测定。一般正常人空腹全血血糖值≤110mg/dL(6.1mmoL/L),血浆血糖值≤125mg/Dl(6.9mmoL/L)。如果空腹全血血糖≥120mg/dL(6.7mmoL/L),血浆血糖≥140mg/dL(7.8mmoL/L),经过2次重复测定结果相同,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其中对于血糖过高,已达到上述标准者,虽尿糖阴性,变可明确诊断。若空腹血浆血糖>120mg/dL(6.7mmoL/L),但<140mg/dL(7.8mmoL/L)为诊断可疑,需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或糖耐量试验检查。若空腹血浆血糖<120mg/dL,并且重复几次结果大致相仿,基本上可除外糖尿病。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轻型或早期糖尿病,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空腹血糖可正常,只是表现餐后血糖超过正常。所以,对空腹血糖正常者,也不可轻易除外本病。对于可疑病例,应连续数次测空腹血糖或采用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方可最后肯定诊断。
    (三)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餐后2小时 糖测定是诊断和发展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懒洋洋现。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时进一个2两重的(约100克)馒头或进餐75克葡萄糖,然后于餐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若血浆血糖≥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尚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所以为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昌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空腹血糖已恢复正常,而餐后血糖仍主,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岛素的分泌尚属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常,说明病人耐糖功能较好,胰岛功能好转。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的唯一的缺点是,有些糖尿病病人服糖后高峰不在2小时,而是在1小时后,到2小时的时候血糖高峰已下降,这样的病人易被漏诊。所以,对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的病人,宜在餐后1小时和2小时各抽血一次为好,或者直接做糖耐量试验。
    (四)糖耐量试验(GTT)
    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对空腹糖正常或可疑升高,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等有糖尿病怀疑的患者,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糖尿病,均必须依赖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最后诊断。临床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甲磺丁脲试验、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共中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最为常用。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机理:正常人服葡萄糖后几乎全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原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原办理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服葡萄糖后30~60分钟血浆血糖达到最高峰(峰值<200mg/dL)以后迅速下降,在2小时左右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3小时血糖降至正常。糖尿病时,耐糖功能低下,服葡萄糖因糖峰值超过正常,多≥200mg/dL,且高峰延迟,2小时也不能下降到正常。
    方法:试验前3天,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试验开始前10~16小时停止进食,但可以饮水。试验最好从早晨6~8点进行,先取空腹血标本测空腹血糖,然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儿童服葡萄糖量可按每公斤体重1.75克计算),总量不超过75克;对于糖尿病人,为减少对β细胞的强烈刺激,可以进食2两左右的(约100克)馒头代替葡萄糖,随即在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再分别取血留标本测血糖。在留血液标本的同时,每次均收集尿液,检查尿糖。
    正常值:各时项的正常血浆血糖的上限定为:空腹125mg/dL(6.9mmoL/)、服糖后30分钟190mg/dL(10.5mmol/L)、60分钟180mg/dL(10.0mmoL/L)、120分钟140mg/dL(7.8mmoL/L)、180分钟125mg/dL(6.9mmoL/L)。50岁以上者,每长10岁,又可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各增加5mg/Dl、10md/dL、5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诊断标准:把服糖后30分钟或60分钟血糖值做为1点其他各时限血糖值(空腹、2小时、3小时、)为3点,共4点。若4点中有3点大于上述各时项上限者,则诊断为糖尿病。若4点中有2点达到或高于上述正常上限,为糖耐量减低,属于可疑病例,需长期随访。糖耐量减低,虽不诊断为糖尿病,但在临床上可按糖尿病对待。
    2.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对于胃肠功能吸收异常,有胃肠疾病者,如胃手术后胃肠吻合而吸过快或由于慢性腹泻影响胃肠的吸收等各种情况,用OGTT已不合适,可采用IGTT。其方法是,用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5克,在2~4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从开始注射时计算起,每30分钟取血一次,共2~3小时。正常人在2小时内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若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值,表示有糖耐量减低。
    3.甲磺丁脲试验(D860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减低者,未必一定是糖尿病,尤其是轻度减低,亦可见了于肥胖症、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为了进一步确诊糖尿病,可进行甲磺丁脲试验。甲磺丁脲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可利用甲磺丁脲刺激胰腺,观察分泌胰岛素的情况。凡糖尿病者尤其是幼年型对此反应迟钝,血糖下降缓慢,而正常人以及非糖尿病所致糖耐量减低者,胰岛功能正常,往往有明显的血糖下降,且出现早和恢复快。二者的血糖曲线显然不同,可以此鉴别。
    4.皮质素葡萄糖耐试验
    对于以上所述试验尚不能确诊的糖尿病可疑病例,可采用本试验,给予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观察患者对葡萄糖反应是否降低。糖尿病时,对葡萄糖的反应往往降低。如在OGTT出现异常前,给予口服可的松50毫克二次后再做OGTT,做为激发试验可使糖尿病的诊断明显。所给的可的松剂量在正常人不会引起血糖的较大变化,但在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中,可出现异常高血糖。据国外Fajans发现,在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中,该试验阳性率为3%;在有家族史但无糖尿病症状的人群中,阳性率为25%;而那此可能为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高达88%[1]。
    (五)胰岛素测定
    胰岛素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区分糖尿病类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岛素细胞贮务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已 步诊断的病人,只有通过胰岛素测定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区分其属于IDDM还是NIDDM,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可同时抽5次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
    血浆胰岛素测定有空腹胰岛素水平测定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两种。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5mu/L,口服75克葡萄糖或进食二两馒头餐后,胰岛素各时项变化与OGTT中血糖变化相一致,高峰值在30~60分钟,胰岛素浓度比其 空腹值增加8~10倍。糖尿病时,无论空腹 胰岛屿纱水平,还是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泌曲线均较常人有明显不同,一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二是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其中IDDM型(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现与NIDDM型(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胰岛素分泌曲线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的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N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物主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其中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血浆胰岛素释放曲线明显高于正常,但低于同体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的释放曲线。
    以上结果提示,IDDM型患者,其β细胞多表现为功能低下,属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以必须用胰岛素治疗;NIDDM型患者,其胰岛素分泌属相对不足而非绝对缺乏,所以,一般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
    (六)C-肽测定   
    血清C-肽测同胰岛素测定一样,也是判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方法,但较之胰岛素测定更为准确。C-肽又称连接肽,C-肽与胰岛素都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出来的,由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物。测定血清C-肽的浓度,同样也可反映胰岛β细胞贮备功能。由于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与胰岛素抗体无交叉反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所以对那些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而能干扰胰岛素的测定,用放免法测的胰岛素浓度并不能反映体内胰岛素的实际水平。C-肽测定就可弥补胰岛素测的不足,在已经用胰岛素治疗时也能较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另外,从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进入肝肾等组织后,受胰岛素酶等灭能,周围血循环中胰岛素每次循环将有80%被破坏,其半衰期也只有4.8分钟,故测得的血中胰岛素浓度仅能代表其分泌量极少部分。C-肽为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它不受肝脏酶的灭能,仅受肾脏的作用而排泄,半衰期为10~11分钟。这从另一个方在说明,血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贮备功能。C-肽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1.血清C-肽测定
    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腹C-肽,一般为0.3~0.6pmoL/mL,均值为0.56±0.29pmoL/mL,葡萄糖负荷试验后,高峰出现的时间与胰岛素一致,比空腹时高5~6倍。控制不好的IDDM型糖尿病病人,其空腹C-肽常减少或不能测得,服糖刺激低平C-肽释放曲线,而NIDDM型糖尿病病人,空腹C-肽可在正常范围,也可稍低,C-肽释放曲线常呈高峰后移。
    2.24小时尿C-肽测定
    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得胜24小时尿测定C-肽水平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标本留取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而且可以准确的反映胰岛β细胞的贮备功能。
    正常人24小时尿C-肽为36±4ug,幼年型、Ⅰ型糖尿病可明显降低,最低可达1.1±0.5ug,成年型、Ⅱ型糖尿病为24±7ug,肥胖型糖尿病可升高为64±35ug。肾功能不全者血清C-肽升高,而 尿中C-肽排出减少,说明尿中C-肽变化与血中C-肽变化是一致的。
    (七)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基化血红蛋白(GHb)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合的产物,它是由血红蛋白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成。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并中反映机体最近一段时间内糖代谢的状态。
    由于血糖承受进食和糖代谢的改变有所改变,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基化血红蛋白是经过缓慢而不可冷子管的酶促反应而形成,并不随进食和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闰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这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所以,目前临床把血中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作为观察糖尿现患者血糖是否得到长期或稳定的控制的指标。此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以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人中,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比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明显增高。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所以,测定病人糖基化血红蛋白还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正常人的糖基化血红蛋白(GHb)一般为3~7%,平均6%。糖尿病病人GHb可比正常人增高倍以上。若高于7%,说明4周以前血糖高于正常;若高于11.5%时,说明病人近期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GHb的增高还可出现在有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合并症的病人中。临床常用此作为指标,了解糖尿病病人近4~8周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状态。
    (八)胰多肽测定
    胰多肽(Pancreatic.Polypeptide简称PP)是胰腺岛PP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正常人的胰多肽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20~29岁的人,血中胰多肽水下为54±28pg/mL;40~49岁的人为165±159pg/mL;60~69岁的人为207±127pg/mL.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胰多肽的升高或降低。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前,血中胰多肽水平多超过正常。在有效治疗后,病情控制较为满意时,胰多肽可降到正常范围。说明胰多肽升主是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的一种表现。测定血中胰多肽的含量可作为反映治疗效果好坏和病情是否满意控制的指标之一。
    (九)胰岛素原测定
    胰岛素原是胰岛素和连接肽未裂解的前身物,包括胰岛素和C-肽两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原是一个直链多肽物质,具有与胰岛素和C-肽抗血清双重反应的特点。目前国外已利用胰岛素原的这一特点,开展了胰岛素原测定的研究。据观察,一般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血中胰岛素原约为0.1~0.2ug/ml.承受年龄和体征的增加而有不同,4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青少年血中胰岛素原水平高,而肥胖超重者,在进餐后30分钟时的胰岛素原的水平要比正常体重者相应时间要高。
    临床上许多病人如胰岛β细胞瘤、家族性遗传性胰岛素原升高症、糖尿病等,都可以使胰岛素原升高。目前临床对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能通过测定胰岛素原来反映胰岛功能。若糖尿病病人内源性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而胰岛素原水平则升高,可能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中成熟的胰岛素已近耗竭,而刚合成的胰岛素原还未待转变为胰岛就直接释放入血的缘故。
    糖尿病的症状与体征  
    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由以上判断,此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具体还要结合其它因素进行诊断。 
    是否要注射胰岛素,也要区别对待,一下是需要注射的情况:
    (1) 1型糖尿病患者 
    (2) 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 
    ●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 肝、肾功能不全; 
    ●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 有糖尿病并发症;
    ● 消瘦、体重在理想体重的90%以下 
    (3) 妊娠期
    至于如何治疗,你就仅遵医嘱吧。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还应建立规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热量的食物。 
    糠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人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
    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需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糖尿病人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人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必须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甲沟炎、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脚。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趾甲不要剪得太短。
    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较简易的方法是尿糖的测定,利用尿糖试纸对三餐前、睡前的尿液进行检查,间接了解血糖情况。但对病程较长、肾功能损害或合并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来讲,这种方法很不可靠,应定期到医院测血糖。除空腹血糖外,餐后血糖的监测也十分重要。有条件者可购买血糖仪,自己监测三餐前、后2小时及睡前的血糖波动,了解血糖水平与症状的相互关系,更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当伴随其他急症或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利用尿酮体试纸或到医院检测尿酮体是否阳性,有无糖尿病酮症的发生,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鱼*** | 2005-03-01 09:50:29 96 39 评论
    0/300
  • 2005-03-01 01:01:19
  • 是的!属于II型
    “消瘦、四肢无力、多喝水、常起夜”是符合说明了上述问题。
    你说“手尖脚尖发紫、盗汗、针刺痒”说明你心肌供血供氧也有问题。
    对以上病情如何诊断,应该如何治疗?
    应该综合治疗,以治本的调理为主。
    是否注射胰岛素?
    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经常用了,变成依赖型的就讨厌了。
    平*** | 2005-03-01 01:01:19 92 38 评论
    0/300
  • 2005-03-01 00:08:26
  • 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有些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这一类型...

    查看全部>>

    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有些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这一类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或对外源性胰岛素绝对依赖,必须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否则将会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功进行行破坏,最终患者必须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抑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比较缓慢,体型较肥胖,病情较轻,有口干、口渴等症状,也有不少人甚至无症状,较少出现酮症。在临床上,“三多”症状可以不明显,往往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有一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大于20年的,形体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水平的低下,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
    
      此外还有少数病人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目前有两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种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如果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和(或)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若未达到上述标准,应进行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小于7.8毫摩尔/升(140毫摩尔/升)可排除糖尿病,若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耐量减低。
    
      若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同时1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者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另一种诊断标准为1997年,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新的诊断标准:
    
      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视物模糊等,任意时间查血糖≥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空腹状态是指早餐前,且至少8小时内未进含能量的食物)。
    
      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尔/升。
    
      满足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复查一次仍可满足任意一点者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的血糖≥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则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受损(IGT),若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但<7.0毫摩尔/升,则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IFG),这两种情况不属于糖尿病,因此不诊断为糖尿病,一般也不治疗,但其又不属于完全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但同糖尿病一样,葡萄糖耐量受损(IGF)及空腹血糖受损(IFG)共属于高血糖状态。
    
      据有关资料显示,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
     
    怎样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菌的治疗要依靠集体的共同努力,医生、护师、营养师、药剂师以及您自己。每一份子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您自己,作为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饮食控制、有规律地运动、定时服用(注射)药物,学习了解更多的有关控制糖尿病的知识。
    
      1型糖尿病:大家都知道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功能的丧失而不能分泌胰岛素,此类病人完全依赖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在人体内被利用将糖类、淀粉及其它食物转化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根据病情的不同,胰岛素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生病、外科手术或怀孕时须用胰岛素暂时代替口服降血糖不再有效时,需用注射胰岛素。现在有不少临床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人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如达美康、二甲双胍等)可良好控制血糖,并且长期使用,能减少病人胰岛素的用量。当然进食健康的食物并遵循一个常规的饮食计划和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一定会使您感到不适妨碍您做事性或影响您的工作。不幸的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但若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您完全可以过正常健康的生活,而不至于发生长期并发症。目关,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单纯饮食控制饮食加口服降糖药饮食加胰岛素
    
      早期诊断及良好的治疗,可以防止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在您所生活的地方,也许糖尿病的筛查措施并不普及,而且缺乏糖尿病的常规检查,但是,假若您有一位亲戚患糖尿病,或是超重、有高血压或胆固醇血症或同时合并以上疾病,您最好告诉您的医生,让他帮助您检查一下血糖。药师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也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和建议。(无论您采取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治病,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使您身体保持健康,而且您会自我感觉良好。) 
     
    
    1*** | 2005-03-01 00:08:26 96 39 评论
    0/300
  • 2005-02-28 23:14:12
  • =借过
    2*** | 2005-02-28 23:14:12 65 44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其他答案(3)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