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绿帽子有什么典故?

首页

绿帽子有什么典故?

绿帽子有什么典故?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15 14:46:17
      绿帽子的由来 
    1。唐朝一淫荡女子在家偷汉,不料丈夫突然回家。荡妇情急中将*夫藏于床底。丈夫见淫妻神色有异,心中生疑,环目四顾。淫妻心虚,假言田头秧苗缺水,要丈夫立即下地浇灌,以支走亲夫。由于害怕亲夫看见床底露出之*夫衣角,便借口外面日头毒辣,将半个西瓜皮扣于亲夫头上充当遮阳草帽,以蒙住亲夫眼睛。
      丈夫出门逢人叹息曰:"今日倒霉,被老婆戴了绿帽子了。"知情者无不掩口窃笑。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
      ”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李敖的。。。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儿改绿]在元朝时候,有“元典章”规定制度,说**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青头巾与绿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头巾发绿,绿似**,于是,各路附会就慢慢在集合了。据《陔余丛考》中“绿头巾”条下: 明制乐人例用碧绿中裹头,故吴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谓其大为绿头巾,事见《七修类稿》。又《知新录》云明制伶人服绿色衣,良家带用绢布,*女无带,伶人妇不带冠子、不穿褙子,然则伶人不惟裹绿巾.兼着绿衣。
      按《唐史》及《封氏闻见记》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绿中以耻之,随所犯重轻以定日数,吴人遂以此服为耻。明之令乐人裹绿巾,或本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绿头巾”条下说:“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
      然后知从来己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则深于乐人耳。”唐朝从李封用罚戴绿头巾方法整人,当时绿头巾主要是象征*人之服,还没有定型成“敝眷”跟别人睡觉的确定意义,后来龟蛇之说、**之色、头巾之绿、**之家,等等等等,各路附会大集合,于是,自戴绿巾而戴绿帽子,就一片绿矣!(绿帽子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是最有名的。
      ) 还有一个绿帽子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
       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煎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 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了头发,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
      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 2。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
      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3。 绿帽子,从事贱业的标志色,后演变为专门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
      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
      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

    几***

    2007-02-15 14:46:17

其他答案

    2007-02-15 14:45:27
  •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初,帝姑馆陶公主好窦太主(如淳注引:窦太后之女也,故曰窦太主也),堂邑侯陈午尚之。
      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近幸董偃。 五十岁的女性欲望仍颇强烈。由后引文可见董偃十三岁入宫受训,十八岁始幸公主,则公主大概45岁左右就开始培养男宠。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
      ”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 董偃以卖珠宝玉器接近王公世家,想见家庭状况并不差,又以面貌漂亮为公主所私,文既言“左右言其姣好。”说明是公主下人推荐,则此时已有王公贵族私选宠幸一事。
      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 ,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
      ”爰叔 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秋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欲足下何如?”。。。。(董)偃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悦,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 爰叔也得到了奖励: 主大喜,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
       既不能公开感谢爰叔作好了这丑闻,又不能无缘无故的送礼,正好借“祝寿”之名送上,送礼功夫,古已有之。至于武帝要长门宫干什么,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孝武陈皇后。。。。。。擅宠娇贵。。。。。。大逆无道。。。。。。其上玺绶,罢居长门宫。
       顾城庙周围没有别的宫殿,宫外一片田野树林,正是放逐失宠嫔妃的好地方。我到是推断武帝可能早已经知道公主这些事情,正好碰上要找个地方安排陈皇后,于是将计就计给公主买个面子。当然,这只是猜想。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上面说到爰叔之计策已经大得武帝欢心,下面看董偃的表现了。
       叔因为董君画求见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主辞谢曰:“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死无已塞责。。。。。。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觞上寿,娱乐左右,如是而死,何恨之有!” 话说的非常动听,武帝当然只有答应了。
       有倾,主疾愈,起谒,上以钱千万从主饮。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弊膝,道入登阶而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以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
      董君绿帻傅缔,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坐)。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偃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 汉书行文极为传神,本来就是装病,说好也就好了,“有顷”二字传神之极,难怪苏东坡常用汉书下酒。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这就是“主人翁”与“绿帽子”两词的典故由来。

    m***

    2007-02-15 14:45: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服装/首饰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