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首页

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据传说是慈禧说的,但我想问得是,是哪本文献记载慈禧说了这句话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07 21:13:22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不是慈禧太后的原话,而是刚毅(1834—1900)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对人说的:“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见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四)这句话的变种,说是她的名言还真冤枉了她。
    

    飞***

    2007-02-07 21:13:22

其他答案

    2007-02-07 10:54:23
  •   慈禧太后: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叶赫那拉氏,(1835——1908),满洲镶黄旗人。民间百姓俗称“慈禧太后”,是位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拉氏挟光绪出逃西安,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卖国政策。
      那拉氏对洋人的言听计从,割地赔款跟付帐买单一样爽快,说割就割,说赔就赔,你要多少我给多少,按她的说法才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 自此之后,那拉氏“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那拉氏的卖国“名言”:“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友邦者帝国主义列强,家奴者中国老百姓。“赠友邦”的是割地赔款,“勿与家奴”的是“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 这句“名言”使得清末反清的革命党人义愤填膺,怒发上指,一般人都说这是句卖国的口号,其实不那么简单,因为说“宁赠友邦,勿与家奴”,那意思分明是说“赠友邦”和“与家奴”都不是什么好事,要是能既不赠友邦又不给家奴才是上上之策。
       换言之,那拉氏打心底里是不愿意把国家“赠友邦”的,只不过遇到特殊的困难,迫使专制者在“赠友邦”还是“与家奴”二者择一时,也就是说,当专制者面临着要么保全专制而不得不出卖国家和要么保全国家而不得不放弃专制的时候,专制者总是宁可出卖国家也不肯放弃专制。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退让,屈膝投降,对国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残酷的镇压,就是继承了那拉氏的卖国“名言”,这句“名言”是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作出的选择,这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绝不是一般卖国贼的卖国行为所能比拟的。
       再补充一句,我又帮你在网上搜了一遍,没有《戊戌政变记》的全文,看来你要到书店去买或者查询了,只能帮到这了。呵呵。祝新春愉快。 。

    江***

    2007-02-07 10:54: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