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日本大和

首页

日本大和

谁能给我大和号的 图片和数据!!尤其是450毫米巨炮的资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31 00:55:20
       大和号战列舰介绍
            自本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济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
      日本海军的判断是:美国海军依然坚持大舰巨炮主义,要夺取对美作战的胜利,仍须靠战列舰。为确保在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胜算,开战初期即领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上前来增援的舰队。 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确保小笠原群岛一线成为不可这越的海上屏障。
      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趁1936年开始的无军备限制的时期,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日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军抗衡的手段,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于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舰补充计划时,确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量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一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情况。
       舰首与前甲板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他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
      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那时,除日海军的“翔鹤”型航母、“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采用了此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号舰首在水线处深深凹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这是日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是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却肥硕多了。
      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 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
      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没有一个通凤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简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
      “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筒之间的夹层里没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简周围则没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
      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凸凹不多,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袋 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围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角双简望远镜。
      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伞。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
      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座。
      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
      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十)45”,(一)5”,装填炮弹时,固定在(七)3”上,俯仰速度每秒8”,炮塔旋口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
      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昔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
      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渭,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
      该们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憎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上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
      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没有轨道,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凹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凹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
      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凹槽两们没有与上甲板同高的炫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
      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着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号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
      " 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它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继而投入马里亚纳海战。菜特湾海战,均朱取得令人注目的战果。最后于1944年4月7日,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司令长官伊藤整一海军中将),“大和”号率轻巡洋舰“矢蚓”号及8艘驱逐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特攻。
      
      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击。千余架舰载机对其实施轮番攻击,被命中鱼舀10条,重磅航弹7枚,小型航弹数十枚,随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号葬身海底,标志着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的未日也临近了 沉没在海底,断为两截的“大和”舰 。

    1***

    2007-01-31 00:55:20

其他答案

    2007-02-09 14:01:47
  •   击沉大和号
    --------------------------------------------------------------------------------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如果美军占领了冲绳岛,将会严重威胁日本
    本土的安全。
      4月5日,日本联合舰队决定执行“天号作战”计划,由“大和”号战列舰、 矢矧号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海上特攻舰队,只带单程燃料,作自杀性攻击,前往冲绳岛 反击美军的登陆,企图破釜沉舟与美国舰队决一死战。 4月6日15时,特攻舰队起锚。
      20时,驶出丰后水道。日本舰队刚到九州东海岸, 就被美国潜艇发现了。 7日拂晓,特攻舰队进入九州以南的公海,11时30分,美军巡逻机盯上日本舰队。 这时,美军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电令第58特混编队司令米切尔进攻日本舰队。 12时40分,米切尔的40架飞机向“大和”号俯冲下来。
      “大和”号标准排水量6 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9吨,舰身长263米,宽38.9米,舰上有3座三联 装460毫米口径主炮,该炮最大射程40公里,弹重1460公斤;还有4座三联装15 5毫米火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吨位和舰炮火力上能与“大 和“号及其姐妹舰“武藏”号相提并论的战舰。
      当初日本人是在绝密的情况下建造这两艘海 上“巨无霸”的。它们的装甲防护极好,并有分层叠装的船身,被认为是永远不沉的超级战 舰。“武藏”号已于1944年10月24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飞机炸沉。“大和”号这次 也难逃厄运。此时,“大和”号没有飞机掩护,只能用密集的高射炮火对空射击。
      美机冲破 火网,轮番轰炸。“大和”号中了两颗炸弹,1枚鱼雷。 250架美机猛炸日本舰队。12时45分,“矢矧”号中了1枚鱼雷,这艘巡洋舰失 去了航行能力,在海面上漂浮。接着,美军第二批100多架飞机冲出云端,又有2颗炸 弹,1枚鱼雷击中“矢矧”号。
       “大和”号的时速已降到18海里,但仍歪着舰身,继续向冲绳岛行进。 13时35分,美军第三批150架飞机赶到。美机集中轰炸“大和”号,8颗炸弹, 6枚鱼雷击中“大和”号。该舰倾斜15度。 14时1分,“大和”号中了8枚鱼雷,舰身倾斜18度,时速降到7海里。
       数百架美机像蚊子似地围着“大和”号团团转,从不同方向朝它进攻。14时15分, 12枚鱼雷再次击中“大和”号,使其舰身倾斜30度。 14时25分,“大和”号上的5大弹药库发生连锁爆炸。这艘被日本人认为是永远不 沉的超级战舰,还没来得及对登上冲绳岛的美军发射一发炮弹就天崩地裂般地沉入了大洋, 海面上翻滚着火球、巨浪和浓烟。
      伊藤整一中将等3063名官兵葬身海底。 整个舰队只剩4艘驱逐舰带伤退出战区。“大和”号的沉没,预示着日本联合舰队的覆 灭。日本人承认,抗御美军进击的壮志已付诸东流。 。

    1***

    2007-02-09 14:01:47

  • 2007-01-31 17:33:27
  • 倭国“小盒”用的是460mm主炮!不是450mm!
    因为倭国炼钢技术、炮弹制造技术不过关,所以只能靠加大口径来提高威力,据说其460mm炮威力大大逊于美制406mm炮!

    l***

    2007-01-31 17:33:27

  • 2007-01-31 12:11:31
  • 炮口能爬进个人吗.

    车***

    2007-01-31 12:11:31

  • 2007-01-31 09:30:46
  • 给你发个图,点击放大

    0***

    2007-01-31 09:30: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