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掌握与上级沟通的语言艺术?

首页

如何掌握与上级沟通的语言艺术?

如何掌握与上级沟通的语言艺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11-07 09:55:39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在工作中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同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关系更重要,而在 与上级的沟通和联系之中,语言又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身为领导者,就不能不在与上级领导谈 话的语言艺术上多下工夫。每个领导者几乎每天都会与上级交流、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及日常寒 暄。
      在此过程中,同每个领导者沟通都有许多技巧,下面我们从7个方面进行分析。1。巧妙地恭维上级这里所取词意纯粹是技术方面的,丝毫不涉及道德问题。恭维,与“拍马屁”绝不等同,因为被 恭维是每个人的需要,领导者的上级也不例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毫无价值的,人们都希望别人 会重视自己,上级更愿意在下级的恭维中找到自我满足的感觉。
      提起韩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他帮助下刘邦一统天下,他也被封为楚王,后来因政治斗争, 被高祖擒获。刘邦本就是市井出身,想趁此机会嘲弄他一下,于是就问:“以我的能力,你看能 带多少兵马?”答曰:“陛下可将兵10万。”高祖接着又问及相国萧何,其答曰百万,最后刘邦问 道:“你韩信可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说:“臣将兵多多益善尔。
      ”就是说:要我带兵当然是越多 越好啊。刘邦因此戏弄他说:“既然是这样,你为何还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被捉住了呢?”这位大 将军应声答曰:“我只善于统率士兵,而陛下您却擅长驾驭将军啊! ”意思就是说虽然咱们各有 所长,但你能力比我高,我比你差。韩信的话说得何等的高明,虽然这明显是在恭维汉高祖,但的确有水平,从语言艺术的角度上 讲,找不出一点毛病。
      更难得的是这是发生在他被擒、身陷牢狱之后,有这样的机智实属难得!韩 信虽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但至少颜面保住了,又让高祖高兴,一箭双雕,可谓绝妙之极矣。当然, 这正是恭维的关键,如果工夫不到家,不分场合、对象,盲目运用,或者语言毫无张力与效力,反而会 自讨没趣。
      2。不抖搂上级的隐私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在中国,人们都非常看重“面子”。为了“面子”,小则翻脸, 大则会闹出人命。很多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如果你不顾 别人的面子,迟早你会吃苦头、丢面子。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 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模仿你的行为,给你面子,彼此 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 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害怕别 人知道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严,对来访者常将其拒之门外。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费尽几番周折才总算进了皇宫。
       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 吗?当年咱俩可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 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急着先吃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 一地。
      你吃得太急,喉咙被豆子卡住了,最后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在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的时候,朱元璋内心就非常不爽了,心想此人太不知 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皇帝丢尽脸面,情何以堪。盛怒之下,朱元璋 下令把这个人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个铁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 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就显得与众不同,充满神秘色彩而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 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以巧妙的方式重新定义、解释。
      这位穷哥们儿 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就当众揭皇帝的短处,谁想触犯了“逆鳞”,岂不是自找倒 霉吗?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与上司沟通一定要注意,万不可损害上司的尊严,抖搂其隐私。同时也要 注意替上司保守他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1。忠诚求实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喜欢怎样的下属9是装腔作势的人还是诚实正直的人?尽管这两者在某 些时候似乎难以抉择,然而至少态度上很多人倾向于后者。
      那么,请不要忘记,你的上级也正以这 种目光在审视自己的下属。领导者的眼中,虽然看重你的工作能力,然而他在评价下属时首先看的 却是他的态度,你在与上级谈话中、语言艺术的斟酌中一定要对这一点加以重视。当年戴高乐将军作为法兰西民族的拯救者进入巴黎时,蓬皮杜先生仅仅是一个中学教员, 他当时是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注视戴高乐一步步走向爱丽舍宫的。
      后来,蓬皮杜在一个偶然 的机会进入政府工作,并因此有机会见到戴高乐,而且戴高乐当时是法国总统。每逢他与总统 谈话时,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情注视着他,实事求实地汇报自己的工作,一字不差地听取总统指 示,然后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蓬皮杜虽然不喜言谈,但他与总统谈话时必定抱着忠贞不武的 精神接受训示。
      正是他这种忠诚求实的态度得到了戴高乐极大的赏识,这种赏识正源于蓬皮 杜那求实的语言精神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戴高乐的扶持下,他当上了总理,后来终于入主爱 丽舍宫。蓬皮杜的成功或许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正是他所选用的这种工作精神和 语言艺术为他登上总统宝座铺平了道路。
      2。请将不如激将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人们对这部剧集十分喜爱,在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中,有许多游说 上司的场面,其中最精彩的,恐怕要算诸葛亮舌战群儒,劝说孙权联刘抗曹这一段了。这位“人中卧 龙”使用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将法”。刘备兵败新野以后,一溃千里,无力反击,除了与江东孙权联合抗衡曹操以外别无他法。
       孔明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孙权建立同盟。如果换了一般的使者,想要获得对方的支持和援 助,一定会低声下气地劝说。而孔明则不然,因为他对当时的形势了如指掌,以孙、刘两家唇亡 齿寒的依附关系,摆出一副比较强硬的态度,并将刘备同孙权相比以刺激其自尊心,使之奋起 一战。
      孔明首先说:“现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将军(指孙权)您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于汉南, 同时与曹操争雄天下,但在这几年之中,曹操已经几乎把各方诸侯势力都荡尽了,现在更是呑 并荆州,名震天下,英雄尽被其网罗,我主刘备之败势,遂从此出。现在曹操亲统大军南下,虎视江东,将军您是否也权衡一下自己的力量以对付这种局面,如果您想要击败曹操争做霸主, 就要干脆早早和曹操断绝交往,早做准备。
      如不想这样,正不如采纳有些谋士的策略,整兵束 甲,及早投降了吧!大战即临,再不做决定可就来不及了。”孙权不高兴地问道:“照你的说法,你主为何不早投降曹操呢?”孔明答曰:“您知道田横的 故事吗?他不过是齐国壮士,尚且忠义不二,宁死也不愿投降汉高祖,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 汉室宗亲,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打败曹操是分内之事,无关乎成败,只能说是天命,怎么可以投 降呢? ”言下之意:刘备绝不可降,唯孙权可降。
      身为一国之主的孙权,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刺激,他当时不过26岁,正值血气方刚,果然大 怒,因而痛下决心:“我领有江东数郡土地、精兵几十万,怎么可能向曹操投降呢!我已经决定 了(联刘抗曹)。”激将法成功以后,孔明又仔细地为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曹军的实际力量, 指出了曹军的弱点,判明了赤壁之战必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因而彻底解除了孙权的不安和 顾虑。
      孙权果然因此雄心勃勃、信心大增,在随后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下了死命令,要抗曹到底。 不久孙刘联军与曹操在长江上进行了三国时代最大的一次决战——“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 归,从此天下三分。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和杰出的语言艺术。

    蒋***

    2017-11-07 09:55: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