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骨科

颈椎病造成头晕有何疗法?

颈椎病造成头晕有何疗法?
张*** | 2016-08-23 17:49:02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3 17:49:02
  • 你好!你的病是由颈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请参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和治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头痛、恶心呕吐,或耳呜、耳聋视物不清、舌动障阻、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点颈椎病的9.44%病因病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变化为第6椎以上的颈...

    查看全部>>

    你好!你的病是由颈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请参考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和治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头痛、恶心呕吐,或耳呜、耳聋视物不清、舌动障阻、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点颈椎病的9.44%病因病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变化为第6椎以上的颈椎.常因外伤,劳累等使第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侧向增生的骨剌,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剌,或后侧性椎间盘脱出等.这些病理变化不尽可以引起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剌激或压迫椎动脉而使供血受阻,导致交感神经纵甚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脑内循环障碍而致病.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有:1、血管痉挛,管腔变窄;3、管壁炎性变厚,内膜损伤;4、血液瘀滞,血拴形成或血液粘滞度增加;5、血管退变或硬化等.部分病人有椎动脉畸形,如椎动脉搏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偏向外侧,前斜角肌发生痉挛时可受压而狭窄;或者一侧的椎动脉管经小,对侧椎动脉出现痉挛或压迫时则引起供血不足;环枢椎也是本病好发的部位,因为环枢椎的椎动脉搏地4个弯曲,其本身血流不畅,而局部受炎症剌激或压迫则影响血循环;此外,动脉粥样硬化亦可累及椎动脉,成为直接或间接因素.位于脑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内耳的迷路器官,其营养动脉皆由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枝支配.如引起椎动脉痉挛,可导致前庭中枢损害,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出现:1、眩晕较轻,或呈假性眩晕的症状,起病较慢,症状亦较持续.2、分离性偏的烙观体征,即眼震慢相、Romberg征的偏斜方向,指误试验方向和星迹试验方向多不一致.3、不一定的耳蜗症状,如果有,一定也会有其它颅神经核或传导束受损害的症状,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其他体征.窦椎神经是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的混合支,属感觉及脑血管运动性神经支,由各脊神经分出,通过椎间孔返回椎管.其受到机械压迫或炎症剌激,可出现颈部疼痛,椎间盘性疼痛或韧带组织的炎性疼痛,而剌激颈交感神经后节纤维,发生瞳孔变大、体位失稳、听觉障碍和头痛等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颈椎部的经络是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和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颈椎病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3焦经等到相关最为密切.而颈部受累,感受风寒湿邪,年老退行病变的关节增生,气血两虚、炎症剌激,均可导致这些经脉失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发生阴虚肝火内动,血少脑失所养,精亏髓海不足的眩晕.其次,痰浊雍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临床表现及诊断(一)临床表现头系:系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常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时间,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晨起,转动头颈及坐车时加剧.疼痛多为一侧,在右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发展,或向眼眶及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以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腭、舌咽疼痛、麻木、剌痒及异物感.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驻见原因.椎动脉分支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枕大神经痉挛性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疼痛性质为间歇性头跳痛,从一侧颈后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受,少数患者局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者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斜方肌由付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丽于枕骨磷部的斜方肌腱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压迫而出现症状.环枢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剌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眩晕: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眩晕有:1、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齐方向旋转的幻觉;2、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觉感地移动;3、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长.可伴有耳呜、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极少发生眼珠震颤.有的患者在旋转颈部时忽然下肢发软无力而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来行走,这是临床上动脉型颈椎病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点.视觉症状;主要为脑后动脉缺血所致.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页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悟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搏变细,颈过伸时尤其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某些颈椎病患者,可发作性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或形成溃疡、小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神经根型症状;由于局部解剖关系,临术上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合并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或交感神经的症状,出现更复杂的病理变化,应认真进作鉴别诊断.其他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伸屈或旋转时,突忽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的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或昏迷.数分钟后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变化.少数患者可突然4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以起来自己走,或过度旋转、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偶有发作性咽痛,并伴蚁作,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在体征方面,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到症状.部分患者在颈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听到椎动脉由于扭曲、血流受阻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常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压痛明显.(2)诊断依据理1、颈部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在患者后颈部栓查,可发观部分患者上颈椎或其它患椎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压痛.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部可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杂音.发病时颈部功能活动受限.2、中年以上的病人,常由于头颈部体位变化引起眩晕、恶心、头痛或视力减退、耳呜、耳聋、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如长期供血不足,可出现小脑及大脑枕叶损害的症状,(脑性轻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复杂的中枢神经损害症状).3、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性摔倒患者作颈部幅度较大的旋转、后伸动作时,可引起眩晕和体位性摔倒;压头试验阳性.4、颈椎正侧位X光片显示,患椎可有病理性变化或旋转性移位.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到疾病.5、其他栓查如脑血流图、肌电图、心电图、血脂、眼底、尿等检查,必要时作椎动脉造影.鉴别诊断(一)内耳综合征1、常突然发作,为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的错觉,发作刺激性(如光线、情绪波动等)加重.2、严重时常位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多等迷走神经的症状;3、发作时间持续,多在一至3天内逐渐缓解,为反复发作,间歇期一般无症状.(2)良性发作性眩晕常为外伤、耳病、年老、噪音性损伤及使用链霉素过敏,使内耳椭园囊的耳石变性,移位、(地力吸引作用)所致.鉴别;1、常见50--60岁妇女;睁眼作体检查出位置性(3---6秒钟后出现)眼球震颤;3、病检为良性;可有复发.(注;以上均为《颈椎病中医疗法》康复治疗治凝聚力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病情轻重、病期长短及患者的健康情况选择方法.中医疗没有动脉性基椎病这个病名,散记在“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病内.对本病的治疗也是以辨症论治为原则,其分型如下;1、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以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痛.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党参、炒白术、9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2、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以头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燥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合气血.方药;天麻、川芎、杭菊、构果、沙参、甘草、沙枣仁、沙柏子仁、炙远志、白芍、血参、地龙、夜交藤.3、痰湿中阻型;恣食甘肥,劳倦过度,伤于脾胃,或内伤7情,肝脾失调,脾失健运,以致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治以燥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半下、竹茹、枳实、陈皮、甘草、云苓、吐重者加代者石、热重者加郁金、黄芩、失眠梦多者加远志、5味子.本人经验:动脉型颈椎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在临床十多年的治疗中,采用上述方法收效不佳,由于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病程较长,由于眩晕呕吐患者进食不好,脾胃功能相对差,大多数病人体质很弱,有些人极端虚弱面色萎黄,像一个恶性质病人,有的人血压高,而有的人则血压很低.对于血压高者,我本人往往是先用汤药稳定血压,再加服本人发明的颈腰骨康丸,每日3次,每次6克.对于血压低者,或者是血压正常者,只要不是阴虚火旺的患者,采用只服用本人发明的颈腰骨丸,一日3次,每次6克,一般在10天左右就能使患者不再有胃肠道反应,正常进食,消去眩晕症状,15天左右渐渐恢复体质.一个月能干轻活.服3个疗程康复至今末复发者多也.案例回放:李XX、男65岁.3门峡市交口乡人.1966年底患颈部硬痛,两肩沉困,头皮不定处痛,头晕、眼花、幻视、复视、严重时面对汽车看不清为何物,伴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极度虚弱,几成废人,自言失去生存能力,多方求医疗效不佳,因病致穷.1997年初求治于余,X光4位片报告:颈生理曲度变直、3---7椎后缘骨质增生、5---6椎间隙变窄.血压110/80mmhg,脉虚,舌质淡胖,苔薄白,边有齿印.中医诊断:虚寒痹症.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处方:颈腰骨康丸半疗程,用法:每日3次,每次6g.疗效观察:半个月后患者能独自步行5花里来诊所复诊.效不更方,又取一疗程.一个月后诸症大减,精神明显好转.两个疗程后患者能干锄地的轻活.共服用3个疗程,全部康复.随访至今末复发.王某某,男、60岁,农民.3门峡市会兴镇王官村人.1999年5月16日,患者以颈项强痛、头晕恶心、呕吐、4肢麻木为主诉入院.X光报告:颈生理区度正常、诸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第5--6椎间隙狭窄;脑血流图报告:左侧大脑供血不足、脉浮虚、舌胖大质淡、苔薄白,血压110/70mmhg.中医诊断:眩晕症(气血亏虚型),西医诊断:动脉行颈椎病.处置:颈腰骨康丸一疗程,用法同前.5月23日2诊,头晕大减,已不恶心.守方继续治疗.6月15日3诊一切正常,守方一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勤*** | 2016-08-23 17:49:02 46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