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何用“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多?

首页

为何用“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多?

为何用“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5-23 19:30:46
      准确地说,“桃李满天下”应是比喻所培育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为 何用“桃李”比喻所培育的人才、学生、弟子呢?一般的说法认为,与《韩诗 外传》卷七中的一段话有关。这段话是:“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 其实 ”(春天种上桃树李子树,夏天就可在这些树所展开的绿荫下乘凉,秋天又可以吃它所结出的果实。
      )这是一个叫简主的人对一个叫子质的人说的 话。子质向简主抱怨自己所培养的学生不帮助自己。简主就向子质说了这段 话,意思是说:子质没能培养“像桃李那样可让人得到实惠的学生”。由于简主是在谈“培养学生”时举了“春树桃李”这个例子,因此后人就用“桃李”比喻所培养的人才、学生、弟子了。
      至于“桃李满天下”这一成语,则又另出 一典。此典是《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下》: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全国各地的这些名臣、要员,全是您所培养的人才 呀。)此中的“悉”是全部,“公门”指狄公之门。狄仁杰是唐朝武周时昀宰 相,他所培养荐举的张柬之、姚元崇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因此当时的人就对狄仁杰说了引文的话。“桃李满天下”即由引文提炼而出,比 喻所培养的人才很多,遍布各地。用例为《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他 想,黄、叶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
      ”也作“桃李遍天下”。《玉堂丛语。荐 举》:“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杨一清这个人特别爱举荐 人才,早晨听到有人才,晚上必能受到杨的举荐,因此杨举荐的人才遍天下。)。

    欢***

    2017-05-23 19:30: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