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二胡演奏艺术史上有何意义?

首页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二胡演奏艺术史上有何意义?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二胡演奏艺术史上有何意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6-23 11:57:55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是二胡演奏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比赛中,许多优秀的演奏人才和新颖的演奏技法及风格,凭借着大量新作品的首演而纷纷脱颖而出,为二胡演奏艺术注人了强劲的活力。这些新作品在题材、风格、体裁以及技巧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最令人瞩目的是王国潼首演的《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均为刘文金曲)。乐曲以崭新的音乐语言,成功地表现了时代精神与民族气质,率先将快速跳把、自然跳弓、频繁的转调等二胡的高难技巧应用于演奏之中,将二胡的演奏艺术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此外,还有许多作品在二胡演奏艺术上具有创新意义,如:《秦腔主题随想曲》(赵震霄、鲁日融编曲)、《郿鄠调》(鲁曰融编曲)在表现西北音乐风格方面具有首创性,从而创立了二胡秦风音乐;《河南小曲》(刘明源曲)、《梆子风》(项祖英曲)在借鉴坠胡和板胡等其他民族弓弦乐器演奏技法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黄海怀移植)、《红军哥哥回来了》(张长城、原野编曲)、《阳关三叠》(闵惠芬编曲)在移植双管、板胡及古琴等其他民族乐器的乐曲方面开了先例,等等。
      在这次比赛中,许多优秀的二胡演奏人才由此而崭露头角,如:获得一等奖的闵惠芬和蒋巽风;因演奏《三门峡畅想曲》而获得新作品演奏奖的王国潼;还有黄海怀、鲁日融、吴素华等人也在比赛中获奖。这些演奏家后来都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何***

    2017-06-23 11:57: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