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立法目的包括哪些含义?

首页

立法目的包括哪些含义?

立法目的包括哪些含义?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7-12 23:02:27
  •   (1)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招标投标领域不断拓宽,招标采购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采购方式。但是,招标投标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问题,如招标投标制度不统一、程序不规范;不少项目单位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招标或者想方设法规避招标,甚至搞虚假招标、串通投标;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交易和****现象比较严重,回扣、钱权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政企不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干预过多;行政监督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有些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仍较严重等。
      因此,依法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反腐倡廉,是《招标投标法》立法的主要目的之一。 (2)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作用,使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招标投标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通过招标采购,让众多投标人进行公平竞争,以最低或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由于招标的特点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将采购活动置于透明环境中,从而可有效地防止****行为的发生,也使工程、设备等采购项目的质量得到保证。
      通过立法把招标投标确立为一种法律制度在全国推广,促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招标投标法》立法目的之一。为此,《招标投标法》在招标投标的当事人、程序、规则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形成了较严密的制度体系。 (3)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为只有在招标投标活动得以规范,经济效益得以提高,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条件下,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以维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招标投标法》最直接的立法目的。
      从这个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具体规定了招标投标程序,并且对违反法定程序、规避招标、串通投标、转让中标项目等各种违法行为作出了严厉的处罚规定,还规定了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监督,允许当事人提出异议或投诉,为全方位地保障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张***

    2017-07-12 23:02: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