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经常嗜睡是什么原因

嗜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嗜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G*** | 2016-08-27 05:56:49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06:31:49
  • 
    目前,无论中医、西医对本病的论述都较少,但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如《灵枢.寒热病》论 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多寐系阳虚阴盛所 致。后世医家对此续有阐发,如李东垣云:“脾气虚则怠惰嗜
    卧”。朱丹溪则指出:“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嗜卧”。可 见,嗜睡多由于脾虚湿盛所引起。此外,还有病后或年高阳气虚 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卧者;亦有头部外伤,血脉瘀阻导
    ...

    查看全部>>

    
    目前,无论中医、西医对本病的论述都较少,但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如《灵枢.寒热病》论 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多寐系阳虚阴盛所 致。后世医家对此续有阐发,如李东垣云:“脾气虚则怠惰嗜
    卧”。朱丹溪则指出:“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嗜卧”。可 见,嗜睡多由于脾虚湿盛所引起。此外,还有病后或年高阳气虚 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卧者;亦有头部外伤,血脉瘀阻导
    致者;更有情志刺激,气机逆乱等引起者。现代医学的发作性睡 眠病、神经症、精神病的某些患者嗜睡者,均属此范畴。对于温 热病过程中的高热神昏、酗酒后引起的昏睡以及热性病后期的恬
    睡,则不属本文讨论之列。
    
    嗜睡的病机,不外乎为虚实两端。其中胆热嗜眠为热为实, 余则为寒为虚。其病变不论虚实,均与脾肾肝胆功能失调有紧密
    关系。盖脾为中土,贯四脏而统六腑,脾虚则百病丛生,肾为先 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根,脾阳赖肾阳之温煦与蒸腾,才能健 运不息。而湿邪只有在脾虚的情况下才易为患,久之则易导致
    “阳虚阴盛”的转归,弓丨起多寐的发生。
    
    中焦阳气不足,脾失健运,湿邪内停可导致嗜睡,如《血 证论.卧寐》谓:“身体沉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丹 溪心法.中湿》亦认为:“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
    《证治准绳.多卧不得卧》中云:“怠惰嗜卧,有湿,胃虚不能 食……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虚弱也”。久居潮湿
    之地,或暴饮无度致水湿停渍,脾阳运化失职,即朱丹溪所谓: “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好卧”。痰湿易阻碍阳气运行,痰湿 上犯,神明被蒙,清窍不利,则使人气短好眠。气血亏虚,导致
    心失所养,也可以导致嗜睡的发生,《灵枢.天年》曰:“六十 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马莳注曰:“好
    卧者,卫气不精也”。这类嗜睡之证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之人。 另外,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年高久病,肾精耗伤,以 致阴损及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也是嗜睡的原因之一。肾阳不
    足,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 见,懈怠安卧”。精、气、神三者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精 足,则上补脑髓,故髓海有余则足轻健而多力。反之若髓海不足
    者则其精气必虚,精虚则神无所养,神衰气去而诸证并现,必见 怠惰安卧,多寐嗜睡。瘀血阻滞也可以导致嗜睡,头部外伤后瘀 血内停,或因精神内伤,日久不愈;或慢性病过程中,气病及
    血,均可导致头痛而晕,神疲嗜睡。还有就是胆热嗜眠,胆腑清 净,决断所自出,如胆热实,营卫壅塞,胸膈不利,决断失其所 出,故见嗜睡。
    黄*** | 2016-08-28 06:31:49 52 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