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赏诗

首页

赏诗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请解释本诗之意?讲出作者的名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26 15:41:56
      曲池荷 
    唐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浮香绕曲岸 ”,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 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 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 ,花与 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 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 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 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 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 解欢。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 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 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 :“神翳翳兮似灰, 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 死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 肠?回而屡腐 ?”“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 自胜 。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 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 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 的回忆与感慨。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 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 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 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除余山《竹林问 答》中说 :“咏物诗寓兴为上 ,传神次之。寓兴者, 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 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 ,《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 质 ,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 。
      ”如此看来, 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

    要***

    2006-09-26 15:41:56

其他答案

    2006-09-26 15:31:24
  • 这首小诗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从此“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辨。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天***

    2006-09-26 15:31: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