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用美军思想分析科索沃战争

首页

用美军思想分析科索沃战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07 20:28:16
      我们都是中国人,没有美国人的思想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一个省,面积维10887平方公里,阿尔巴尼亚族是主要居民,1981年阿尔巴尼亚人近123万,占地区总人口的77。4%;1991年,阿尔巴尼亚人增加到168万,所占比例也上升到82。
      2%。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占总人口的70%(主要是阿族人)中世纪时曾经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公元7世纪时,斯拉夫民族在一场民族大迁徒的过程中来到了今天的科索沃地区,后来衍变成以“塞尔维亚族“闻名于世的南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公元8~12世纪,科索沃就先后是拉什卡公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地区,13世纪时,塞尔维亚人的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14世纪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入侵,塞尔维亚人大批迁离科索沃,邻近的阿尔巴尼亚人则随后大量迁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科索沃重新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1963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将科索沃地区升格为自治省。1974年,南斯拉夫再次修改宪法,承认科过沃的自治地位,使其成为隶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联邦单位”。
      从1981年开始,科索沃的阿族人要求在南斯拉夫国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198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决定取消1974年宪法赋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第二年2月,南斯拉夫军队随着大量飞机、坦克和两千名警察进驻科索沃,在科索沃实行宵禁。
      7月,科索沃的阿族议员宣布科索沃省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双方矛盾激化。1992年5月,科索沃举行秘密选举,鲁戈瓦当选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此后,随着西方势力的渗透,科索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问题。 1998年2月,科索沃阿族人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问世,他们与驻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最终引发了所谓的“科索沃危机”。
      随即,美国和西欧国家加大了对塞尔维亚的谴责,北约大兵进逼,对塞尔维亚进行武力威胁。10月13日,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出将对其实施打击的武力威胁,南斯拉夫只得妥协,同意从科索沃撤走前来增援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警察;同时,南斯拉夫也同意接受欧安组织向科索沃派遣2000名观查人员,并允许北约的非武装飞机在科索沃上空执行空中核查。
       1999年1月15日,南联盟塞尔维亚警察在科索沃南部的拉察克村和佩特罗沃村搜捕杀害警察的凶手时,同阿族武装人员发生冲突,四十多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16日,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团长却宣布被打死者是当地平民,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立即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南斯拉夫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再度紧张。21日,北约向南斯拉夫警告北约将运用武力解决科索沃危机。29日,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外长们在伦敦开会,提出了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十项原则”,向南斯拉夫发出了最后通牒:科索沃冲突各方必须在2月6日到法国巴黎西南部的小城朗布依埃,在“十项原则“的框架内举行谈判,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
      谈判期间,北约将二百多架战机和众多的军舰调往意大利和亚得里亚海域,称一旦谈判失败就要对塞尔维亚实施空中打击,并对科索沃阿族实行武器禁运,并称不管联合国是否授权都要这样做。同时宣布,一旦谈判结束,北约将派三万大军进驻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南斯拉夫无法接受条件苛刻的协定,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八国联军开始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
      面对北约的强权,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进行了英勇的抵抗。5月7日深夜(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美国的五枚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其中四枚爆炸,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受难身亡,20多人受伤。最初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北约对南轰炸出动了20000多架次的飞机,发射了上千枚的巡航导弹。
      6月10日,北约停止轰炸。这次轰炸中,南斯拉夫军队牺牲了462名军人和114名内务部人员以及1800多名无辜平民。许多房屋、医院、工厂、桥梁、学校和托儿所被炸。 美国为首的北约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其目的除了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外,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控制全球资源。
      由于北美和西欧是石油资源消耗最多的地区,这些国家要取得长久发展,必须要有可靠的石油等资源作保证。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前苏联控制的地区蕴藏丰富的石油等资源。北约国家要控制这些地区的资源,能否控制科索沃是关键。因此,北约国家通过发动科索沃战争,控制了科索沃,就可以把俄罗斯挤出巴尔干地区,并可由此向东扼制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向南还可以加强北约南翼,辖制中东、北非等产油国,确保中东石油通道的安全。可以说,科索沃战争也是一场石油等资源的争夺战。 在北约对南联盟持续79天的空袭中,除了对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导弹阵地、通讯中心、指挥部、雷达以及地面部队等军事目标进行狂轰乱炸外,对南联盟的油库、炼油厂、石油中转站、储油设施、加油站等民用设施也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初步估计,此次轰炸摧毁了南联盟80%的燃油储备、100%的炼油能力,致使南联盟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如在4月上旬的几天内,北约就轰炸了建在斯梅代雷沃的石油中转站和位于潘切沃的南联盟的最大炼油厂以及从贝尔格莱德通往科索沃的主要公路所经过的克拉伊列沃和博古托瓦茨的主要燃油库。
      北约动用卫星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侦察识别南联盟经过伪装的油库位置,跟踪南联盟的军用车辆从一个加油站台往另一个加油站的情况。此外北约还炸毁了多瑙河上的三座主要大桥,以限制南联盟用驳船从黑海运送石油。正如北约所宣称的,对南联盟经济基础进行打击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机器”,摧毁南聪明的战略石油储备,限制南联盟军队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削弱或摧毁其战争潜力,达到“不战而屈人这兵”的目的。
       为了防止南联盟军队获得燃料,北约在加强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同时,从4月底对南联盟实施石油禁运的计划。美国宣布对南实行经济制裁,禁止向南出口包括石油在内的 大部分种类的商品、服务以及软件和技术。在战争爆发前,南联盟通过陆路输同管道和海运获得石油。
      战争爆发后,迫于北约压力,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关闭了运往南联盟的输油管道。南联盟只有通过黑山共和国的巴尔港从海上获得石油。尽管俄罗斯表示向南联盟继续提供石油,但是这种援助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南联盟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石油禁运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

    中***

    2006-07-07 20:28:16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