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急急急~!高分求助~!

首页

急急急~!高分求助~!

随着山峰高度的增加,它的景色与环境会有不同的变化,具体是怎么分的呢?比如说在山高五百米的地方就会有雪线之类的~!急啊~如果有什么文献,网站之类可以找到的话请一并提供~不胜感激~!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6-25 00:58:09
  •   雪线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附近,降雪量与融雪量基本平衡。雪线以上,降雪量>融雪量,使降雪不断积累;雪线以下,降雪量<融雪量,使降雪不断融化。雪线的高低各地并不相同,它受纬度(气温)、降雪量和地形的坡度、坡向的影响。
      一般来说,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赤道附近雪线高度约为5700—6000米;中纬地区的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为2400—3200米;高纬地区的北冰洋,雪线降至海平面以下。雪线高度还与降雪量成反比,降雪量越多,雪线越低。此外,地形上的陡坡,冰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
      向阳坡一侧,日照强,气温高,雪线一般比背阴坡一侧高。 睛朗的夏天,天山和祁连山麓的居民,能清晰地看到一条黑白分明的界线横过山腰。线以上是银光闪烁的冰雪世界。这条界线,称为雪线。确切地说,雪线指的是某一个海拔高度;在这个高度上,每年降落的雪刚好在当年融化完。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测定雪线高度都在夏天最热月进行。 就世界范围来说,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
      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在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我给你个稍微简短而有好理解的定义吧。
       高山常年积学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作雪线。 确切的来说,雪线就是指一个海拔高度,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融化大于消耗,为常年积雪区;雪线以下地带,全年冰雪融化小于消耗,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如果是在北半球,雪线一般是南方的高,南半球就正好相反。
       厄尔布鲁士峰位于俄罗斯的高加索,简称“厄峰”,海拔5642米,是欧洲最高峰。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3度21分,东经42度26分。“厄峰”地处欧亚两洲的交界处,这里的山虽然都不算很高,但雪线的平均高度在海拔3000米左右,因此有着欧洲其它地区所少见的(西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除外)冰峰和雪岭。
       参考资料: 厄尔布鲁士峰在俄罗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脉),是死火山,海拔5642米,离格鲁吉亚近。是欧洲第一高峰。 厄尔布鲁士峰Mt。Elbrus 欧洲最高峰 5633m 位于北纬43度21分、东经42度26分,在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边界的高加索地区。
      该山属于高加索山系的大高加索山脉的博科沃伊支脉。厄尔布鲁士山的北偏东65公里是俄罗斯Kislovodsk城,其南方20公里是格鲁吉亚的Caucasus区。厄尔布鲁士山的雪线,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周围有77大小条冰川,总面积达140平方公里。
      冰川末端溢出的溶水,形成了周围数以百计的溪流。冬季结束后,雪线以上的积雪厚度通常在30~60公分,有时甚至达到3米深。厄尔布鲁士山附近有Baksan山谷、Donguzorun山谷、Yusengi山谷、Adylsu山谷、Irik山谷、Adyrsu山谷、Kyrtyk山谷、SyItransu山谷等主要山谷。
       组图 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规律哪?笔者结合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秦大河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的研究成果,曾进行过系统的考究,现将结果整理出来,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
       (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 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臧高原东南边缘雪线位于海拔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海拔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达海拔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
       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阳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4、雪线的升降变化还受大气环境改变制约。
      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等因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数以百计的滑雪胜地面临"歇业"的尴尬境地。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罗尔夫·比尔基等人在报告中说,今后数十年间,不断升高的气温将使雪线持续向更高海拔推进,雪线之下的许多滑雪胜地的滑雪道将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在一些国家,比如欧洲中部的奥地利,未来30到50年,雪线将升高300米之多。澳大利亚的情况更为糟糕,到2070年,全国9大滑雪胜地将无一幸免,全部要关门转业。 不断上升的雪线使得大批滑雪爱好者向更高海拔挺进,这也给对环境异常敏感的高海拔滑雪场带来了巨大压力。
       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大量增加,使雪线急剧上升。据生物学家野外观察证明,由于夏季青臧高原上空臭氧层低谷的存在,藏北羌塘地区的雪线在近100年上升了100~150米,造成一些生活在雪线附近的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等动物分布区域的改变和栖息、繁殖地面积减少或加大,以及食性与活动规律的改变,改变了动物的繁衍生存条件。
       甘肃省受沙漠化的威胁突出表现在沙尘暴危害加剧。20世纪50年代,甘肃境内发生沙尘暴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沙漠化造成了河西沙区来水量减少,致使祁连山冰川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最严重的地区雪线年均后退12。
      5~22。5米,其它地区也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后退。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结果表明,煤烟颗粒(是一种由碳微粒混合盐分和灰尘而形成的黑色物质,是油料和植物燃烧后的副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其最大来源是矿物燃烧)是导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冰雪融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显示,因煤烟污染而变暗的雪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降低,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吸收率,从而导致冰雪融化,雪线后退。 三、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高压带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处在此范围的南美洲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如下图所示)。 参考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绵延120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
       阿尔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上。“勃朗”一词在法语中是“白”的意思,由于山峰终年积雪不化,银白如玉,故称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脉是第三纪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由于非洲板块向北边的亚欧板块移动挤压隆升而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主脉向东延伸是喀尔巴纤山脉,向南延伸是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是比利牛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虽然高大陡峻,但也有许多河谷和山口,成为中欧与南欧之间的重要通道。阿尔卑斯山在第四纪冰期中遭受到强烈的冰川作用,现代冰川占有一定的地位,大部分山体曾被冰川覆盖,现有冰川1200多条,冰川融水形成了许多大河的源头,莱茵河、罗讷河和波河部发源于此。
       阿尔卑斯山麓还分布着冰碛湖和构造湖,较大的有日内瓦湖、纳沙泰尔湖、苏黎世湖等,其中日内瓦湖最大,面积581平方公里,深309米。 阿尔卑斯山区雪崩十分频繁。在瑞士有9500多条雪崩道,每年从秋季开始发生雪崩,到春季为最频繁时期。在奥地利境内,雪崩已经成灾难,不仅威胁着交通,也威胁着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在1951年发生的强烈雪崩中有154人遇难。
      雪崩形成的原因是早雪少,晚雪多,积雪表面疏松易下坠。其中最可怕的是尘雪块,这种雪块由较松散的新雪成,一旦遇上强风,它就会顺山而下越滚越大,势不可挡。 阿尔卑斯山由于海拔较高,位置特殊,形成了独物的气候区域,内部差异显著。山脉的北部和东部位于西风带,夏凉冬暖,夏季降水丰沛。
      山脉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山脉的西北部受大西洋气团影响明显。阿尔卑斯山脉的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自西而东逐渐减少。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到2000毫米之间,高山地带可达3000毫米。山区内降水多以雪的形式降落,高山终年积雪,十分便于开展冬季运动。
      山脉的气温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阿尔卑斯山南侧比在北侧为大,山地边缘也大于山地内部。 山地气候的变化,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从山前的低山丘陵至山顶,依次是夏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利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通常低山地带以种植业为主、中高山除森林外,可发展牧业。在南翼低山地带分布着广泛的葡萄园和果园,这里盛产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李等水果。低海拔地区的主要作物是玉米,谷类作物大部分布在谷地,春小麦种植区在海拔1200~1400米的地区,大麦在南翼可种植到1700~1900米的地方,在更高的地方还可种植燕麦、黑麦。
      高山牧场在一些国家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奥地利有20%的山地是高山牧场。山地放牧采用梯级轮牧的经营方式。在海拔900~1200米的低山牧场,从5月起放牧140~160天,以母牛为主;在海拔1200~1600米的中山牧场,从6月起放牧100~140天,以公牛为主;在海拔16O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从7月起放牧60~80天,以牛犊和羊为主。
       阿尔卑斯山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水力资源。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资源为发展水电提供了便利条件,法国的铝矿产地也集中于此,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大地促进了法国的炼铝工业和造纸工业。 阿尔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有许多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在雪线以上,景色壮观的勃朗峰、卢卡诺峰、勃都朗吉峰、杜夫尔峰等名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旅游者。近百年来,高山已成为休假和疗养的场所。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冬季,这里是冬季运动之乡。旅店、饭店等供旅游者享用的设施应有尽有,在阿尔卑斯山上有50多个旅游地点,每年住宿的游客人次在100万以上。
      山中有欧洲地势最高的希尔顿饭店,坐在饭店的旋转餐厅里,人们可以观赏阿尔卑斯山的山景。这里还有欧洲最高的火车站,乘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少女峰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让游人领略雪趣。登山的游人如果遇险,有直升飞机可以提供救助,山里有专门治疗骨折、摔伤的医院。
      众多的游客为阿尔卑斯山的所在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由于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也给阿尔卑斯山的自然界生态环境带来了新问题,一些高山动物和植物种类濒临灭绝或遭到严重威胁。一些国家正在为此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这里的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过去,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从19世纪中叶起,许多铁路隧道相继建成,改变了过去仅依靠低矮的山口按季节通行的状况,现在已经可以南北全年通车,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许多公路隧道相继建成,1980年圣戈塔隧道通车,它全长16。3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为中南欧的交通又增加了一条重要的通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隧道工程被不断改造和更新,南北距离正在不断缩小。 。
      

    落***

    2006-06-25 00:58:09

  • 2006-06-24 20:08:50
  • 自然地理教学网 

    谦***

    2006-06-24 20:08:50

  • 2006-06-24 12:46:21
  •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大致可分为东部湿润区和西北部干旱区两大类型。在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由于受到海洋性季风的影响,各类森林植物占有优势,高山植被则以低温--中生的灌丛和草甸植物为代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或水平植被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向复杂,层次增多。
    西北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不同于湿润区的植被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森林植物在干旱区山地植被中通常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全然消失,而以旱生的草原或荒漠占据主要地位,即使在高山植被中也带有明显的干旱气候烙印,一般说,气候愈干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愈趋于简化。

    2006-06-24 12:46:21

  • 2006-06-23 20:34:21
  • 这雪线的高度根山的纬度有关,例如,赤道地带的乞力马扎罗,5895米山顶才有终年积雪,而温带地区的山2500米就可以看到雪线了。由于“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 150米,气温平均降低 IC”所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上 温度和降水量都与之有关系。地表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 赤道向两极降低。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阿尔卑斯山上则降至2400-3200,低纬度地区的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多位于海面上。
    

    冯***

    2006-06-23 20:34:21

  • 2006-06-23 17:22:24
  • 可以以喜玛拉雅山为典型查阅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也是典型的垂直地带分布
    其中雪线的高低与阴坡阳坡有关
    确切的来说,雪线就是指一个海拔高度,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融化大于消耗,为常年积雪区;雪线以下地带,全年冰雪融化小于消耗,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如果是在北半球,雪线一般是南方的高,南半球就正好相反。

    1***

    2006-06-23 17:22:24

  • 2006-06-23 17:14:27
  • 高中地理书上有

    幻***

    2006-06-23 17:14:27

  • 2006-06-23 15:05:19
  •   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例如日照时间、空气密度、海拔高度、地形与地区结构、水面分布、植被程度等等。通常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 150米,气温平均降低 IC,此即高原气温特点之一。平原地区由于空气技致密,从阳光中获得热能较多。又因为植被较好,水面丰富,所以储能也较好,散热也缓而均,因而昼夜温差小。
      高原则不同。由于空气稀薄洁净,阳光穿过空气热能损失小,地面获得热能多,所以日间温度高;但由于植被稀少,河湖水面少,储能机制差,所以白天获得的热能到夜间很快散发,故夜间寒冷,此为高原气温特点之二。表现为昼夜温差大,温差可达跟℃~40℃。特点之三为室内与室外,向阳与向阴温差悬殊甚大,温差可达10℃以上,皆因高原温度完全靠吸收太阳光热能之故。
      特点之四为夏季并不太热,冬天虽然极端最低温度较低,但由于气候干燥故而年差不大,所以也并无成都等地湿冷之感,整个季节的划分不明显。春季是四、五、六月,夏季是七、八、九月,秋季是十、十一月,冬季是十二月和次年的一、二、三月。冬季最长,夏季不明显,而与春、秋相连。
      全年以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但气温相差不大,故有"年无炎夏,日有四季"之说。 。

    1***

    2006-06-23 15:05:19

  • 2006-06-23 14:39:04
  • 因海拔高度和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高大山地对气流有屏障、阻滞和抬升作用,致使气温、降水等均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气温一般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到达一定高度后降水量出现最大值,称为最大降水高度。再向上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随海拔高度增加,降水量又逐渐减少。因此,山地气候的重要特征是在垂直方向上气候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称为垂直气候带。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水平方向的纬度气候带相似,但相似并非相同。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结构,取决于山地所在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如低纬度的高山,从山麓向上有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变化。中纬度的高山,则从温带开始,向上到寒带的气候变化。由此可反映出山地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江***

    2006-06-23 14:39:04

  • 2006-06-23 14:32:24
  • 去网站goteread 看看吧!

    c***

    2006-06-23 14:32:24

  • 2006-06-23 14:31:01
  •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大致可分为东部湿润区和西北部干旱区两大类型。在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由于受到海洋性季风的影响,各类森林植物占有优势,高山植被则以低温--中生的灌丛和草甸植物为代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或水平植被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向复杂,层次增多。
    西北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不同于湿润区的植被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森林植物在干旱区山地植被中通常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全然消失,而以旱生的草原或荒漠占据主要地位,即使在高山植被中也带有明显的干旱气候烙印,一般说,气候愈干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愈趋于简化。

    一***

    2006-06-23 14:31:01

  • 2006-06-23 14:24:47
  • 不知道你具体要什么
    去这个网址查查吧
     
    

    z***

    2006-06-23 14:24:47

  • 2006-06-23 14:24:09
  • 山峰高度以岩石高度为准,不包括积雪和植被之类高度

    1***

    2006-06-23 14:24: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